2003年10月4日星期六

红朝的那些事情 642

文/红朝笑笑生

对何应钦来说,所有共军全部过黄河显然不可能,皓电不过是漫天要价,现在毛泽东肯坐地还钱调走新四军总部,也算是阶段性胜利。于是他派顾祝同联系新四军军部,研究具体的调动方案。

事情最终就坏在新四军的军部上。

从国军的角度,联络新四军自然是找军长办事,也就是找叶挺。但如果仔细探查其中的过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叶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办不了事的。

根据党指挥枪的原则,军队大小事务必须由党批准,军长的命令要政委点头才能执行,而在新四军,这一原则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副军长兼政委项英把所有权力都抓在手里,连延安的指令也不给叶军长看,只能由项英选择性传达。

身为堂堂军长,却什么都不能做主,叶挺一直就觉得无比压抑,甚至找延安闹过辞职。毛泽东当然不能让叶挺走人,于是提出一个调解方案,让他们成立一个委员会,由项英当主任,叶挺和几大要员一齐参加,共同协调内部事务。但到最后却不了了之,叶挺还是一样憋屈。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表面的理由是叶挺不在党内,实际上却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叶挺当年是自行离开组织的,用时髦的话讲,属于背叛革命的类型。按照叛徒一定会再次叛变的原则,叶军长保不齐关键时刻又会溜号,因此只能供在台面上,不能把军权真的交给他。

既没有权力,又要顶在第一线,叶挺可谓是苦不堪言;而在另一面,项英的日子也不好过。作为共产国际派的老资格人物,项英同王明显然被划进同一拨,王明倒霉,项英也要倒霉。根据新的人事安排,军部搬到新地方后,叶挺还是军长,陈毅升职副军长,政委由刘少奇当,项英则什么也落不下来,只能回延安去开会学习。

对毛泽东的安排,项英心里是有数的。从富田事变开始,他就得罪过毛泽东,肃反的时候又拖过后腿,长征时要求把毛泽东留在凶多吉少的南方有他,毛主席结婚时打电报来反对好事的还有他。一路反对到现在,穿小鞋并不稀奇,没有小鞋穿才稀奇。

毛泽东高估了国民党的忍耐力,却低估了项英的情绪,在夺去兵权的威胁面前,项英无论如何也不愿就范。四零年六月,就有人劝他把军部拉到苏南同陈毅会合,他却没有立即行动;一直希望日军来一次进攻,好顺势进入南方山区打游击,可等了这么长时间,鬼子偏偏毫无动静。

皖南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出事只是时间问题,终于到了必须过长江的时候。十一月份,叶挺赶到上饶,同顾祝同谈新四军北调问题,却是毫无结果,因为新四军北上有两条路,直接渡长江到皖北,桂系李品仙不肯同意;转道绕去苏南,又等于抢韩德勤的地盘。

顾祝同不想新四军去苏南,李品仙不肯新四军到皖北,叶挺夹在中间哭笑不得。等他提出调动经费之类话题时,顾祝同又打起了哈哈,说这些事情要上报,他不能擅自作主。

叶挺在和顾祝同拖,延安在和重庆拖,最要命的是,项英和毛泽东也在拖。

由于皖南太过危险,毛泽东一直希望这支部队北调,却偏偏不给项英一个合适的前程,弄得项英进退两难,只好在电报里扯皮。从十月拖到年底,顾祝同已经调来将近九万大军,随时准备武力解决皖南,为韩德勤报一箭之仇;偏偏这个时候,还有人不识相地跑过来,往火药桶上扔了一大把爆竹。

往火药桶上扔爆竹的人,是刘少奇。

在有意无意的操纵下,新四军已经分成几大部分,除了项英能控制的军部,其他部门都被毛泽东划了出去,而最大的一块,则是刘少奇控制的中原局。新官上任通常要烧三把火,刘少奇也不例外,本来韩德勤已经退到了兴化、曹甸一线,不敢招惹新四军,可是刘少奇一心想全面控制华中地区,竟然以重庆给韩德勤派了援军为由,要求主动解决韩德勤。

国共关系一触即发,韩德勤又有顾祝同撑腰,刘少奇的做法等于是陷项英于不义,毛泽东和苏北五纵司令黄克诚都不赞成。无奈刘少奇十分积极,最终毛泽东让了一步,批准苏北新四军打掉曹甸,只给韩德勤留下兴化当落脚点。

轻敌的刘少奇很快在十一月二十九号发起了进攻。这回韩德勤终于没做豆腐渣,靠着水网地形和拚命构筑工事,他顶住了刘少奇的进攻。僵持了将近一个月,刘少奇损失几千人,最终还是没能攻下曹甸,只好垂头丧气地退了回去。恼羞成怒的刘少奇十分不厚道,不肯好好检讨自已轻敌冒进,反而倒打一靶,诬赖黄克诚打仗不出力,硬是撤掉了他的纵队司令职务。
领导蛮不讲理找替罪羊,黄克诚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顶着大帽子接受处分,戴罪立功。但刘少奇可以欺负黄克诚,却不能糊弄顾祝同,看到新四军得寸进尺地打韩德勤,第三战区终于怒火爆发,追着蒋介石要给个说法,否则大家都干不下去了!

形势终于到图穷匕见的地步。十二月二十六号,毛泽东给项英发了一封电报,措词严厉地骂了他一顿,要他尽快定好撤退路线,不许再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也找到周恩来,十分恳切地谈了最后一次心。

时局不利,蒋介石的心情其实很沉重,但对周恩来还是特别客气。他明确告诉周恩来,苏北的事情性质实在太过严重,如果不及时撤走皖南新四军,项英等人必定要面临失败,而他并不想发生内战,请新四军务必说出一条北上的路,他以领袖的身份保证,绝不阻拦。

看着蒋介石的眼神,周恩来读懂了他的潜台词:大家都是混江湖的,给点面子成不成!

十二月三十号,项英给中央发了电报,表示愿意撤往苏南根据地。于是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除了顾祝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