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悖论
如果马克思价值论是在于说明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那么,马克思价值论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他是:当从价值上看有“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时,则,从财富(商品)上看时有“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剩余财富”。
为什么有这个悖论呢?主要是由于价值与财富创造者不一致造成的。当价值与财富创造者不同一时,即当财富是由活劳动和物劳动共同创造的时,依马克思对剩余价值论的论证逻辑必然有“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剩余财富”的结论。
先看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论证逻辑:
(一),劳动力创造的归其原始所有者,物劳动创造的归其现在所有者——资本家。
(二),价值是劳动力创造的。
(三),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价值。
(四),依“谁创造归谁所得”,不能容忍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力)创造的价值。
再看看财富上的结论:
(一),劳动力创造的归其原始所有者,物劳动创造的归其现在所有者——资本家。
(二),财富是劳动力和物劳动共同创造的。
(三),工人无偿占有物劳动创造的财富。
(四),依“谁创造归谁所得”,不能容忍工人无偿占有物劳动创造的财富。
说明,马克思没有指明他的说明公理是什么,但是我认为“谁创造归谁所得”是马克思的说明公理。如果马克思的说明公理是另外的,则悖论可能不存在。
在静态上我们也许看不出工人无偿占有物劳动创造的财富这一点,因为我们不能直接确定活劳动和物劳动各创造多少财富。但是这一点我们可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 马克思的反比定律——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则,当劳动投入不变,而生产资料、技术等增加时,社会总价值不变,但是财富却正比增加了(商品的价值是反比降低的)。此时有单位价值换得的财富量正比增加,于是在剩余价值率的提高速度小于劳动生产力提高速度时,工人用同样的劳动支出换得了更多的财富,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剩余财富体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唯有工资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时或更高的比例时,工人支出同样的劳动所换得的财富才不会增加,但是《资本论》中没有“工资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这个原理。当然一旦有“工资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原理时,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又得不出来。
(二) 如果工人的劳动不变,而生产力提高后工人消费的财富增加,那么工人一定剥削了资本家的财富。显然,这是事实。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提及商品(财富)的在两个阶级间的流向问题,从没有问“同样的劳动支出换得的商品增加说明什么”这个问题,这很可能是有意回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用价值运动说明商品(财富)运动是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但是他很少(几乎没有)用价值背后的主人——商品(财富)的流向来检查其剩余价值论的正确性。
其实,依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仅从商品的质——使用价值上描述,得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是工人剥削资本家。——同要使工人不受(价值)剥削一样,要使资本家不受(财富)剥削,我们只有让工人变成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就是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信仰不需要其剩余价值理论来支持。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成立
谁买的归谁所有,谁拥有的东西归谁承担其收益和风险,这大概是马克思从没有反对过的也不可能反对交换法则,但是他在劳动力的买卖上却不承认这一点。前面说的“劳动力创造的归其原始所有者,物劳动创造的归其现在所有者——资本家”是马克思的论证逻辑,依他这逻辑,说好听点是双重标准,说不好听点是乱常理。劳动力是资本家买的,但是使用他产生的结果——价值却归卖者所有,以此来说,资本家如果不是疯子就是慈善家。
马克思为了摆脱价值创造价值的困境,便说卖劳动力而没卖劳动(当然也说了劳动必须同劳动力一起归资本家所有)。劳动力明明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脑力,不是在其它活动中支出的体力和脑力,怎么会有卖了劳动力而不卖劳动呢?劳动力是劳动的一种性质,劳动力怎能在劳动之前就存在,并且独立存在?他这种买了米的充饥性质而不买米的逻辑,如果不是使自己变成愚蠢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要记住,人们总为了得到商品的某种性质(使用价值)才买商品的,在这个世界上使用价值本身是不可出卖的。退一万步讲,就算卖劳动力而没卖劳动成立,那么劳动力被资本家买了之后它创造的价值就应归资本家所有,从而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应该所得。
没有买卖劳动力这一逻辑环,马克思是很难得出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应该说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事实,但是他的劳动价值论根本不能论证这一事实。可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凯恩斯乘数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大的两个伪论!
其实剥削问题就是分配问题,分配不公就有剥削。在分配上有一个总法则——平均分配法则(相当于马克思的公权理论,但是马克思没有用他的公权理论建立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依此法则,不管财富是谁创造的都要在全社会平均分配,于是社会中没有剥削。现在资本家、官员等利用自己在分配上的主动权为自己更多分了一份的财富,这就是剥削。很简单的问题就是被马克思弄得不知所以然。在这个问题上,所有的经典经济理论都患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用创造上的原理说明分配上的问题,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怎么看,一些说马克思的论证逻辑无懈可击的人都是“教条的富有人,知识的贫困者”。
如果马克思价值论是在于说明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那么,马克思价值论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他是:当从价值上看有“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时,则,从财富(商品)上看时有“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剩余财富”。
为什么有这个悖论呢?主要是由于价值与财富创造者不一致造成的。当价值与财富创造者不同一时,即当财富是由活劳动和物劳动共同创造的时,依马克思对剩余价值论的论证逻辑必然有“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剩余财富”的结论。
先看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论证逻辑:
(一),劳动力创造的归其原始所有者,物劳动创造的归其现在所有者——资本家。
(二),价值是劳动力创造的。
(三),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价值。
(四),依“谁创造归谁所得”,不能容忍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力)创造的价值。
再看看财富上的结论:
(一),劳动力创造的归其原始所有者,物劳动创造的归其现在所有者——资本家。
(二),财富是劳动力和物劳动共同创造的。
(三),工人无偿占有物劳动创造的财富。
(四),依“谁创造归谁所得”,不能容忍工人无偿占有物劳动创造的财富。
说明,马克思没有指明他的说明公理是什么,但是我认为“谁创造归谁所得”是马克思的说明公理。如果马克思的说明公理是另外的,则悖论可能不存在。
在静态上我们也许看不出工人无偿占有物劳动创造的财富这一点,因为我们不能直接确定活劳动和物劳动各创造多少财富。但是这一点我们可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 马克思的反比定律——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则,当劳动投入不变,而生产资料、技术等增加时,社会总价值不变,但是财富却正比增加了(商品的价值是反比降低的)。此时有单位价值换得的财富量正比增加,于是在剩余价值率的提高速度小于劳动生产力提高速度时,工人用同样的劳动支出换得了更多的财富,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剩余财富体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唯有工资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时或更高的比例时,工人支出同样的劳动所换得的财富才不会增加,但是《资本论》中没有“工资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这个原理。当然一旦有“工资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原理时,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又得不出来。
(二) 如果工人的劳动不变,而生产力提高后工人消费的财富增加,那么工人一定剥削了资本家的财富。显然,这是事实。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提及商品(财富)的在两个阶级间的流向问题,从没有问“同样的劳动支出换得的商品增加说明什么”这个问题,这很可能是有意回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用价值运动说明商品(财富)运动是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但是他很少(几乎没有)用价值背后的主人——商品(财富)的流向来检查其剩余价值论的正确性。
其实,依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仅从商品的质——使用价值上描述,得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是工人剥削资本家。——同要使工人不受(价值)剥削一样,要使资本家不受(财富)剥削,我们只有让工人变成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就是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信仰不需要其剩余价值理论来支持。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成立
谁买的归谁所有,谁拥有的东西归谁承担其收益和风险,这大概是马克思从没有反对过的也不可能反对交换法则,但是他在劳动力的买卖上却不承认这一点。前面说的“劳动力创造的归其原始所有者,物劳动创造的归其现在所有者——资本家”是马克思的论证逻辑,依他这逻辑,说好听点是双重标准,说不好听点是乱常理。劳动力是资本家买的,但是使用他产生的结果——价值却归卖者所有,以此来说,资本家如果不是疯子就是慈善家。
马克思为了摆脱价值创造价值的困境,便说卖劳动力而没卖劳动(当然也说了劳动必须同劳动力一起归资本家所有)。劳动力明明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脑力,不是在其它活动中支出的体力和脑力,怎么会有卖了劳动力而不卖劳动呢?劳动力是劳动的一种性质,劳动力怎能在劳动之前就存在,并且独立存在?他这种买了米的充饥性质而不买米的逻辑,如果不是使自己变成愚蠢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要记住,人们总为了得到商品的某种性质(使用价值)才买商品的,在这个世界上使用价值本身是不可出卖的。退一万步讲,就算卖劳动力而没卖劳动成立,那么劳动力被资本家买了之后它创造的价值就应归资本家所有,从而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应该所得。
没有买卖劳动力这一逻辑环,马克思是很难得出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应该说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事实,但是他的劳动价值论根本不能论证这一事实。可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凯恩斯乘数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大的两个伪论!
其实剥削问题就是分配问题,分配不公就有剥削。在分配上有一个总法则——平均分配法则(相当于马克思的公权理论,但是马克思没有用他的公权理论建立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依此法则,不管财富是谁创造的都要在全社会平均分配,于是社会中没有剥削。现在资本家、官员等利用自己在分配上的主动权为自己更多分了一份的财富,这就是剥削。很简单的问题就是被马克思弄得不知所以然。在这个问题上,所有的经典经济理论都患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用创造上的原理说明分配上的问题,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怎么看,一些说马克思的论证逻辑无懈可击的人都是“教条的富有人,知识的贫困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