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食用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风俗,让人们忽视了: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节日其实和“华夏”无关,也并非是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的节日。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判断:什么是华夏?什么是炎黄子孙?这一点是现在的若干汉服爱好者等等所谓的“华夏传统文化”的支持者所津津乐道的:华夏是与蛮夷相对的,是正宗的中华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居民。具体上溯到历史渊源,可能汉服爱好者们最喜欢举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孔子的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这里夸的是管仲辅佐当时齐国的国君公子小白,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称霸春秋。这里已经很明确地区分了“中原民族”(即所谓的正统的华夏子民/炎黄子孙)和夷狄。参考其他史料,我们知道管仲心目中的“夷狄”其实就是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方之外的“化外之民”。
——遗憾的是,端午节这个正是起源于与管仲同处于东周时代的节日、现在被称之为华夏民族传统节日,其发端恰恰跟这些地方都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蛮夷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的来源有四种:第一,源于纪念屈原(楚国人)。第二,源于纪念伍子胥(楚国人,后投吴)。第三,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古越人)。第四,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救父投江,是《二十四孝》的典型案例之一)。
从这四个起源,我们可以看到,前三个全都是与楚国、吴越这样的蛮夷地方有关,(其实从传说中的“划龙舟”这种细节我们也可以知道,这应该是起源于水系比较发达的南方,而不是凉爽干燥的中原北方省份),而第四个“曹娥投江”起源说其实并不出名,估计只是后世的附会。今天,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纪念屈原起源说。因此,按照管仲的标准,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蛮夷的节日,是个外国人的节日,跟所谓的“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其实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后期逐渐融合而成为主流节日而已。
所以,要感谢屈原这个外国人,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端午节这个可以拥有小长假的节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