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same as "Lost in Hong Kong", this movie tells a story on midlife crisis: how a loser man finds the treasure of his own family after some fancy adventures. However, it tells a much better story than "Lost in Hong Kong", besides its so many and so funny oral jokes. Surprisingly, although there are so many jokes inside, the story line is always kept clear.
In "Lost in Hong Kong", Xu Zheng the director/leading actor tried much hard to balance the midlife-crisis part and the funny part, yet, it did not work well. And the audience even found that the inserted old Hong Kong movie/music parts are the only attractive parts for them. However, here in this movie, all plots are based on a fancy dream and logically extended to a complete story. Doubtlessly, the latter does a better job. Xu Zheng had better to find a new way to film his own movie, rather than to exploiting his Lost series to so eagerly please the audience.
附影评:《他日若遂凌云志,屌丝依旧是屌丝》
文:时间之葬
《夏洛特烦恼》很像今年几部在商业上颇有建树的影片的合体——它沿用了《重返二十岁》的穿越外衣,沿袭了《港囧》中的老歌情怀,像《煎饼侠》一样以自嘲和自黑的方式“为屌丝”代言。但它又比这几部影片在各方面更胜一筹——它的穿越比《重返二十岁》更富荒诞的喜感,其核心手法在于颠覆式的“毁童年”,而非在温情脉脉和嬉笑怒骂间进退失据;它频繁出现的经典曲目更多为叙事服务,无论是致敬亦或颠覆,背后都有人物的处境与心态支撑,并未流于兜售情怀的堆砌;它对待屌丝或曰Loser的态度也比《煎饼侠》来得更为真切,后者本质上推销的是“有钱便有了一切,失败就失去了人生”的成功学,《夏》起码是在诚挚地安抚千万屌丝和更多乐于以屌丝自居的普通人,你既有的便是你应得的,切莫做那“他日若遂凌云志”的登龙一梦,珍惜眼前人便是幸福。
《夏洛特烦恼》很可能还是今年最引人发笑的喜剧,相较于更多搬弄了一大堆喜剧元素却只能令人皮笑肉不笑的同类而言,它在触发人们的笑点上下足了功夫,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多年浸泡在剧场的导演对于观众的把握有着更细微的拿捏,也得益于沈腾渐趋自成一格的喜剧思维深入人心。在许多时候,人们观看的并非夏洛,更像是春晚舞台上的郝建。《夏》的整体气质也更接近于人们怀念已久的春晚优质小品。需要强调的是,小品不等于现在大多数国产喜剧里密布的段子,段子是网络流行词语和俏皮话的文字排列组合游戏,而小品则需要仰赖吻合喜剧原则的戏剧冲突构建,以及演员到位的表演。
但这也直接导致了影片最大的问题——虽然它用足够多且有效的包袱确保了影院里不断的笑声,但也由于过于关注每一片段细节的逗乐搞笑而让全片的整体逻辑显得失真。《夏洛特烦恼》的核心冲突,在于解决夏洛的人生危机(和是不是中年似乎都关系不大),但刨去实际并未发生的梦境穿越部分(也是小品式包袱分布最集中的部分),你会发现其实什么问题也不曾解决,什么也都不曾改变。唯一改变了的,是夏洛从对自己一无是处的不满与不甘,剧变为以阿Q式精神胜利欣然自居。夏洛这个一事无成的人依然继续一事无成,在梦中他处境的改善也并非因为他成了一个更好的人,而是刻意地让其它人更糟。甚至连梦里他重获对糟糠之妻的爱,多半还得归因于自己现实中的记忆。也就是说,在人们笑过乐过之余,会发现占据影片绝大部分篇幅的情节除了逗乐没有其它意义,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完全脱离了现实逻辑,即便在梦里的段落也难以自圆其说。同是用奇幻的超现实手法假设一个“假如重来一次”的故事,好莱坞20多年前的《土拨鼠日》恰可与之形成一个对照,后者的剧设同样荒诞离奇,让人忍俊不禁,但人物的性格与心态转变却可以在荒诞的背景下触动人心,依托的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人之本性。
此外,《夏》所支持的是一种令人忧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为自己没有爱情,就断言爱情尽是虚妄;因为自己一无所成,就认定理想不必追求;因为自己追不到女神,就臆想漂亮姑娘都是婊子;因为自己是一介Loser,就奉劝所有的屌丝都自足地过完此生。用一句话来总结便是——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而且只需安分守己地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便已足够。
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夏洛特烦恼》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电影本质上依然没什么区别,都是经过精心思虑下组装合成的一件商品。区别无外乎是有的商品兜售偶像、张贴标签、贩卖IP,有的商品诉诸情怀、催你泪下、或引人发笑。《夏》把所有的智慧都倾注于如何有效调度人们发笑的神经,且已经做得相当不赖,但欢笑之余可能也只剩下一副略显空洞的骨架和迅速模糊的记忆。它和《重返二十岁》一样,用一组程式化的情节煞有介事地向人们推销一个在鸡汤文里屡见不鲜的道理;和《港囧》一样,用一批足够令人感怀的歌曲来解构被符号化了的中年危机;和《煎饼侠》一样,为屌丝代言的姿态只不过是希望屌丝们能多多掏钱买账,但它不甚牢靠的态度和取向仍然出卖了它,在真正关注屌丝们的烦恼和疾苦这件事上,它仍然欠奉基本的真诚。
演职员印象:
导演/编剧:闫非,彭大魔
主演:沈腾,马丽,尹正,艾伦
In "Lost in Hong Kong", Xu Zheng the director/leading actor tried much hard to balance the midlife-crisis part and the funny part, yet, it did not work well. And the audience even found that the inserted old Hong Kong movie/music parts are the only attractive parts for them. However, here in this movie, all plots are based on a fancy dream and logically extended to a complete story. Doubtlessly, the latter does a better job. Xu Zheng had better to find a new way to film his own movie, rather than to exploiting his Lost series to so eagerly please the audience.
附影评:《他日若遂凌云志,屌丝依旧是屌丝》
文:时间之葬
《夏洛特烦恼》很像今年几部在商业上颇有建树的影片的合体——它沿用了《重返二十岁》的穿越外衣,沿袭了《港囧》中的老歌情怀,像《煎饼侠》一样以自嘲和自黑的方式“为屌丝”代言。但它又比这几部影片在各方面更胜一筹——它的穿越比《重返二十岁》更富荒诞的喜感,其核心手法在于颠覆式的“毁童年”,而非在温情脉脉和嬉笑怒骂间进退失据;它频繁出现的经典曲目更多为叙事服务,无论是致敬亦或颠覆,背后都有人物的处境与心态支撑,并未流于兜售情怀的堆砌;它对待屌丝或曰Loser的态度也比《煎饼侠》来得更为真切,后者本质上推销的是“有钱便有了一切,失败就失去了人生”的成功学,《夏》起码是在诚挚地安抚千万屌丝和更多乐于以屌丝自居的普通人,你既有的便是你应得的,切莫做那“他日若遂凌云志”的登龙一梦,珍惜眼前人便是幸福。
《夏洛特烦恼》很可能还是今年最引人发笑的喜剧,相较于更多搬弄了一大堆喜剧元素却只能令人皮笑肉不笑的同类而言,它在触发人们的笑点上下足了功夫,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多年浸泡在剧场的导演对于观众的把握有着更细微的拿捏,也得益于沈腾渐趋自成一格的喜剧思维深入人心。在许多时候,人们观看的并非夏洛,更像是春晚舞台上的郝建。《夏》的整体气质也更接近于人们怀念已久的春晚优质小品。需要强调的是,小品不等于现在大多数国产喜剧里密布的段子,段子是网络流行词语和俏皮话的文字排列组合游戏,而小品则需要仰赖吻合喜剧原则的戏剧冲突构建,以及演员到位的表演。
但这也直接导致了影片最大的问题——虽然它用足够多且有效的包袱确保了影院里不断的笑声,但也由于过于关注每一片段细节的逗乐搞笑而让全片的整体逻辑显得失真。《夏洛特烦恼》的核心冲突,在于解决夏洛的人生危机(和是不是中年似乎都关系不大),但刨去实际并未发生的梦境穿越部分(也是小品式包袱分布最集中的部分),你会发现其实什么问题也不曾解决,什么也都不曾改变。唯一改变了的,是夏洛从对自己一无是处的不满与不甘,剧变为以阿Q式精神胜利欣然自居。夏洛这个一事无成的人依然继续一事无成,在梦中他处境的改善也并非因为他成了一个更好的人,而是刻意地让其它人更糟。甚至连梦里他重获对糟糠之妻的爱,多半还得归因于自己现实中的记忆。也就是说,在人们笑过乐过之余,会发现占据影片绝大部分篇幅的情节除了逗乐没有其它意义,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完全脱离了现实逻辑,即便在梦里的段落也难以自圆其说。同是用奇幻的超现实手法假设一个“假如重来一次”的故事,好莱坞20多年前的《土拨鼠日》恰可与之形成一个对照,后者的剧设同样荒诞离奇,让人忍俊不禁,但人物的性格与心态转变却可以在荒诞的背景下触动人心,依托的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人之本性。
此外,《夏》所支持的是一种令人忧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为自己没有爱情,就断言爱情尽是虚妄;因为自己一无所成,就认定理想不必追求;因为自己追不到女神,就臆想漂亮姑娘都是婊子;因为自己是一介Loser,就奉劝所有的屌丝都自足地过完此生。用一句话来总结便是——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而且只需安分守己地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便已足够。
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夏洛特烦恼》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电影本质上依然没什么区别,都是经过精心思虑下组装合成的一件商品。区别无外乎是有的商品兜售偶像、张贴标签、贩卖IP,有的商品诉诸情怀、催你泪下、或引人发笑。《夏》把所有的智慧都倾注于如何有效调度人们发笑的神经,且已经做得相当不赖,但欢笑之余可能也只剩下一副略显空洞的骨架和迅速模糊的记忆。它和《重返二十岁》一样,用一组程式化的情节煞有介事地向人们推销一个在鸡汤文里屡见不鲜的道理;和《港囧》一样,用一批足够令人感怀的歌曲来解构被符号化了的中年危机;和《煎饼侠》一样,为屌丝代言的姿态只不过是希望屌丝们能多多掏钱买账,但它不甚牢靠的态度和取向仍然出卖了它,在真正关注屌丝们的烦恼和疾苦这件事上,它仍然欠奉基本的真诚。
演职员印象:
导演/编剧:闫非,彭大魔
主演:沈腾,马丽,尹正,艾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