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星期三

《红罂粟》照耀中国

1949 年,中共领导人建政后首次访问苏联时,应邀观看了反映中国革命的苏联戏剧。结果,骇人听闻的剧情,令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文/南戈北碱斯基

直到 1949 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前夕,中国共产党人都不太清楚,几十年来轰轰烈烈的中国共产革命,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祖国的文艺作品中究竟是什么形象。

令安排访苏事宜的中共干部震惊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莫斯科观赏中国题材的苏联戏剧,就遭遇了大量“辱华”内容:剧中的中国女人个个缠足,中国男人不是阴险狡诈,就是衣衫褴褛,女革命者致敬苏联来的革命导师时,用的竟然是象征中华民族屈辱史的“鸦片花”……

尤令中共干部难以接受的是,在这部叫做《红罂粟》的芭蕾舞剧中,马列主义几乎是通过性传播进入中国的:女主角是一位中国妓女,从临时靠港的苏联船员处获得了共产主义真理,她传播给上海苦力后,革命之火才在中国燎原。

苏联人为什么要排演这样的剧目?真的是为了羞辱中共领导人吗?

苏联芭蕾奠基之作
1927 年首演、取材于中国革命的《红罂粟》在世界芭蕾史上据有重要地位,并非旨在辱华。它是苏联历史上第一部无产阶级革命芭蕾舞剧,比中国的《红色娘子军》早近 40 年。《红罂粟》的音乐流传至今,其经典选段“苏联水兵舞”更是西方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近日,《美国队长3》主演克里斯·埃文斯在脱口秀节目中被要求即兴表演“俄式舞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跳水兵舞

一流的艺术水准与其创作年代不无关系。“十月革命”后,“资产阶级腐朽趣味”的俄国芭蕾臭名昭著,“无产阶级芭蕾艺术”的实验也一直未获成功。《红罂粟》创作班子肩负着证明芭蕾可以为党服务的使命,自然要倾尽全力。

《红罂粟》至今已有 5 个版本,首版作者是苏联剧作家古利尔科。据流行的说法,他 1926 年在《真理报》上读到新闻,称运输人道主义物资的苏联商船“列宁”号在中国被扣(其实“鲍罗廷夫人案”发生在 1927 年),便以此创作了剧本。作曲家格里埃尔为其创作了音乐,三幕芭蕾舞剧《红罂粟》于 1927 年 6 月在莫斯科首演。

该剧以 20 世纪 20 年代初的上海港为背景,讲述了共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英国人手下的监工李山甫残酷压榨港口苦力,还让自己的未婚妻桃花(女主角)在他开的咖啡馆跳舞,供英国人取乐。苏联货船“胜利号”来到上海后,船长阻止了李山甫的种种恶行。李和英国人合谋毒害船长,结果桃花拼死相救,壮烈牺牲。最终,苏联船长带领众苦力打败了李山甫和英国人,浸满桃花鲜血的红罂粟盛开在舞台上空,象征怒放的中国革命之花。

在音乐、编舞和舞台布景上,《红罂粟》的创作者煞费苦心。作曲家为增加浪漫的异国情调,特向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的中共人员取经;扮演女主角的舞蹈家盖尔采尔,也专门向中国艺人学习扇舞和伞舞。

▍首任《红罂粟》女主演盖尔采尔的舞台扮相。蛾眉、窄目、扇子、绸缎衣裳,是中国女人的标配

▍30 年代《红罂粟》剧照(左),桃花为苏联船长献舞。今天,《红罂粟》选段仍是俄罗斯青少年文化汇演的热门节目(右),中国女人的指甲更加精致纤长

为表现无产阶级的坚定阳刚,编舞大量采用了体操动作——男舞者身着传统芭蕾紧身衣,手持中国丝带跳体操的片段,即是《红罂粟》试图融合古典芭蕾、现实主义和异国元素的典型体现。



因此,该剧剧情虽很少得到其他国家观众的认可(1931 年在莫斯科看剧的胡愈之就认为它“只是浅薄平凡的宣传剧”),但还是凭借技术方面的表现,一上演便取得巨大成功。

在莫斯科,《红罂粟》的戏票被一抢而空,一年半后即演满 100 场。在民生凋敝、芭蕾名家大批流亡海外的 20 年代苏联,舞剧取得这样的成功极为罕见。

党的领袖对无产阶级芭蕾事业的发展也相当满意,斯大林本人即曾到场观看《红罂粟》。到 1934 年,《红罂粟》已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上演超过 300 场,还启发催生了多部取材自各国革命的芭蕾舞剧。

▍苏联 1962 年发行的邮票,以《红罂粟》(当时改名为《红花》)为主题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罂粟》还走出海外,为新时期的苏联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3 年,由俄国侨民舞蹈家组成的“俄国蒙特卡罗芭蕾舞团”将《红罂粟》改编为独幕剧,在美国巡演。为配合时代背景,这一版中的邪恶监工李山甫变成了日本人,英美水手也不再是操纵李山甫的反派,反而从他手中救出桃花,并与苦力一起将李打死。苏联船长只负责与桃花一见钟情,并留下红罂粟作为纪念。

▍1930-1940 年代,许多苏联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都扮演过《红罂粟》的女主角桃花

“苏联海员的传授和中国妓女的启发”


批评《红罂粟》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早在该剧首演时,就有人批评剧中的芭蕾不伦不类。1929 年,左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还在其剧作《澡堂》中讽刺,《红罂粟》中的革命无非是“神童和妓女上蹿下跳”,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毫无助益。

对刚尝到《红罂粟》的甜头、正大力开发芭蕾利用价值的苏联当局来说,马雅可夫斯基的批评显然是不识好歹。《澡堂》惨烈失败,遭到官方异常激烈的批评。马雅可夫斯基不久后举枪自杀,很多人认为与此不无关系。

在西方,《红罂粟》也毁誉参半。1943 年美国版上演后,《纽约时报》的著名舞蹈评论家约翰·马丁对扮演水兵的舞者赞赏有加——“小伙子们精神昂扬,跟中彩票了似的”;但他同时指出,该剧剧情拙劣不堪。



▍扮演苏联水手的富兰克林——不少评论表示,他跳得“过于投入”

对于女主角桃花,美国诗人埃德温·邓比在称赞演员“魅力不凡”时,也不忘补刀“角色本身愚蠢至极”。

不过,对《红罂粟》最激烈的批评,来自它努力刻画的中国革命领导人。

1949 年 12 月 30 日,改编版《红罂粟》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此时,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苏方邀请他观看这部旨在讴歌中国革命的红色经典。

早在该剧上演前,中国使馆的外交官便已应邀看了排练。与最初版本不同,1949 年的版本中,女主角桃花成了李山甫用来敛财的舞女,她心仪的对象是新增人物、领导起义的中国苦力领袖马立成;欺压苦力、调戏桃花的祸首也不再是英国人或日本人,改成了新近成为头号帝国主义的美国人。

▍马立成与桃花

看过排练后,朱仲丽(时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的夫人)的观感极为不佳。在她的回忆中,剧情被概括如下:

“一个中国妓女在跳芭蕾舞……手中捧着一枝罂粟花。一艘苏联通商货轮在江边码头卸货,一个年青的海员下船来到马路上,他爱上了这个中国妓女。妓女送给他一束花,他接受了。他就把许多马列主义思想传授给这个妓女。接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后以中国革命胜利宣告闭幕。”

▍1949 年版中的桃花由苏联历史上最著名的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扮演,图 2 为乌兰诺娃版的戏服之一

听到这一言简意赅的剧情概要后,王稼祥当场暴跳如雷。刚刚在内战中扬眉吐气的中国共产党,其诞生竟被苏联老大哥浓缩理解为《蝴蝶夫人》式的跨国男女关系,堪称晴天霹雳。“把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说成是苏联海员的传授和中国妓女的启发,又以爱情和鸦片花作交换,我看这完全是一种歪曲!”

朱仲丽的汇报显然曲解了《红罂粟》。桃花的身份是舞女,并非妓女。剧中的红罂粟更不是什么“鸦片花”,而是英国人用来纪念阵亡将士的“红罂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虞美人”。20 年代苏联人中文不佳,以为这种花就是中国人说的“桃花”,女主角因此得名。

▍2010 年卡梅伦访华时,因佩戴红罂粟,遭到中国外交部抗议

毛泽东在接到王稼祥汇报后没有去欣赏《红罂粟》,只有陈伯达去了。对于陈的观感,中苏双方的记录截然相反。

曾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的费德林在回忆录中称,陈伯达看剧时即表达了强烈不满:“这个丑八怪是中国人吗?其他那些也是中国人?……你们觉得好玩吗?你看他的样子和动作,真让人恶心!”

演出结束后,陈伯达在接见演职人员时还表示,“红罂粟”这个剧名本身就让中国人想起鸦片。还有说法称,陈伯达对芭蕾舞女演员的足尖动作也很有意见,认为是在故意取笑中国女人缠足后的小脚。

而据朱仲丽回忆,陈伯达对《红罂粟》毫无负面评价,甚至在贵宾席“看得入神”,幕落后“竟报以热烈的鼓掌”。到 1970 年毛泽东点名批评陈伯达时,还以这次真假难辨的掌声为其大罪之一。

▍1949 版红罂粟,桃花向苏联船长献花

直到晚年,陈伯达仍坚持辩白自己在苏联看戏时“没有鼓掌”。

接连激怒中方人员后,苏方曾在惊讶中吸取教训,将剧名短暂地改为《红花》。他们还向中国留学生征求意见,希望能帮助中国人民更好地欣赏这部苏联文艺界的诚意之作。

留学生反馈的意见包括了剧情的各个方面。如把中国底层人民的形象由苦力和黄包车夫改成产业工人,改掉“听起来像穆斯林”的起义领袖马立成的名字,淡化桃花与马立成的爱情,增加各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情节等。

然而,当时中国人民欣赏芭蕾舞的障碍远不只这些。《红罂粟》激怒中共领导人后不久,中国舞蹈家戴爱莲创作芭蕾舞剧《和平鸽》,虽然内容完全服务于革命宣传,甚至被后人批评“过于政治概念化”,却仍因“露大腿”遭到国内观众反对,因为“大腿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

▍诗人光未然非常支持舞剧《和平鸽》,回击称“要为20年后工农兵受得了而奋斗”

很难确知苏方是否根据中国人的意见改过剧情,但在 50 年代,该剧仍以《红罂粟》之名在各苏联加盟共和国上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还因扮演桃花一角,获得了 1950 年的斯大林奖金。此后她于 1952 年和 1959 年两次访华,均未表演《红》剧。

60 年代中苏交恶后,这部反映“中国革命”的舞剧正式进入冷宫。1962 年,《红罂粟》在伏尔加格勒最后一次上演,此后直至苏联解体,舞台上再未出现过桃花的身影。

神秘的东方

《红罂粟》虽因中苏交恶停演,它的各种元素却广为流传。水兵舞、扇子舞和金手指舞在苏联和欧美被不断演绎,红罂粟也出现在各种招贴画里。1980 年代,还有苏东国家的政治音乐节以其命名。


《红罂粟》重返舞台,还要等到近几年。

2010 年,曾多次排演旧剧的意大利舞蹈家卡拉·芙拉奇重新将《红罂粟》搬上舞台。新版本中,主线是桃花与船长的爱情,红星、《国际歌》和共产革命则同桃花的纸扇与长指甲一起,成了装点剧情的背景元素。为圆中国梦,年逾 70 的舞蹈家芙拉奇,给自己新增了“女娲”一角,负责保护桃花免受帝国主义侵害。

▍2010 年意大利版《红罂粟》

2011 年,为纪念扮演桃花的乌兰诺娃诞辰 100 周年,俄罗斯芭蕾舞蹈家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改编排演了《红罂粟》。由于被莫斯科大剧院拒绝,该剧只能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雅茨克首演。

和意大利版不同,俄版《红罂粟》完全剔除了意识形态的内容。《国际歌》没有了,中国苦力比苏联水手还健壮,未经任何外国水手帮助就打死李山甫。为救船长,桃花喝下李山甫的毒茶,死在船长怀中。他们的爱情信物红罂粟,开在桃花胸口,娇艳欲滴。

▍2011 年俄罗斯版《红罂粟》

不幸的是,新版《红罂粟》未能重演苏联时代的辉煌。俄罗斯评论家挖苦道,剧中的舞蹈动作“连体校生都能跳”。

与创作《红罂粟》的时代相比,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了解也未见有多大进步。在 2009 年的一项调查中,提到中国文化,俄罗斯人最先想到的依次是寿司、吃蛇和吃青蛙。

原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