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姑娘说:
曾经惊叹过,感动过,震撼过
可是然后呢?
曾经惊叹过,感动过,震撼过
可是然后呢?
✦✦✦
二姑娘之前陆陆续续也给大家发了好几期爆改的文章,比如6.8平最小学区房爆改成小别墅,比如19平老屋爆改成三室两厅一厨三卫花园洋房……
那些鬼斧神工的设计师,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回春之术,让曾经蜗居在夹缝中的人们,拥有了凿破尽头后的海阔天空,和生而为人的尊严感。
他们大多曾经在狭小的空间中艰难生存,当居住环境被改造后,生活突然照进了一束光,“啪——”。
是继续让那束来之不易的幸运之光照亮前方的生活,还是用骨子里改不了的陋习筑起一片瓦,堵住那片光?
没有一条通天之路不需要花力气。
网友们催节目组出“回访”特辑的声音一直没断过:
梦想改造家的节目组扛不住舆论的呼声,千呼万唤始出来。看来今年有望能看到回访:
✦
顺便被爆改的6.8平学区房,你们能别糟蹋么?
大家还记得这个颜值爆表酷似小栗旬的设计师——青山周平么?
胖大婶家
走人都得撩开衣服的地方
13扇窗,56个柜子
让胖大婶笑开了花
(胖大婶两口子的床,可以变成会客的榻榻米)
然而改建的过程并不容易,邻里之间的关系,比青山想象的更加复杂。为了解决胖大婶家的采光问题,青山必须将邻居王鹏夫妇家3.1平米的小屋,连着一起改造。
青山陷入了瓶颈。
隔壁这对夫妻明明是顺便被帮助,却狮子大开口,提出来的要求近乎苛刻(那期真的看得二姑娘尴尬症都犯了):
把3.7平的也给我改了吧。3.1平的小屋要有厨房和客厅,3.7平的门房要有餐厅, 卫生间,育婴房,卧室,书房……对了,还有小卖铺,南锣鼓巷这儿游客多,也想做点小生意……
行行行,给你们改!在这6.8平的两间房中
设计师青山开启了逆天爆改模式
借鉴了古人的智慧
通过三块木板+托槽
在吃饭、睡觉、看书三种模式间自由切换
(总面积6.8平的两个房间,并非连在一起:一个在院子里,一个在大门口)
上空一块升降床板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创造了两张床
将来有了孩子,也不怕挤
别忘了,这是3.7平米的小房子啊
而院中另一个碍眼的3.1平小屋
成了别致的院落厨房
从柜子里拉开伸缩桌板
一直可以延长到两米
2个人,4个人,8个人…
今天看到改造好的房子现在被四合院内的人堆满杂物
WTF!二姑娘仿佛听见了青山君心碎的声音……等等,还没完,两个礼拜前(9月13号),网友@番茄炒撒旦又去观光了一番,没想到状况升级,杂物堆得比之前还要多……
记得设计师青山在一篇日志里曾经写道:
并不是说房子越大你的生活品质越高,而是你生活的态度、方式和你对空间的规划,都能够在一点一滴间体现你的品位。”
然而当青山看到此景,内心应该是拒绝的吧……
(配和地上的滑轨,还能伸出一个遮阳棚)
安藤忠雄在他的《建筑家》中,这样写道,如果有人来委托他设计住宅,他会先声明:
“居住有时是很严肃的事。既然委托我设计,我希望你也要有坚持住下去的信心。”
(这也该是所有设计师的心声吧。)
中国式的狗血剧情
他们演给你看
老城隍庙,是上海的历史起点。紧邻老城隍庙的那条小街上,有一间住着老少三代的宋家老屋,以及他们下了22年的那碗馄饨。
弄堂里的梦花街馄饨店,在上海滩火了二十多年,被网友评为“上海滩十碗最好吃的馄饨”之一。
他们只做早市,5点半开张,9点收摊。清晨6点那会儿,1000多个大馄饨基本就卖个精光。听说弄堂里常常能看到不少开着豪车的,大清早慕名前往。
袖珍的家,虽说有三层楼,加起来不过五张床的面积,不仅要开店卖馄饨,还要肩负4个人的起居。
(改造前的店面)
设计师史南桥的改造堪称经典
店面焕然一新,难觅旧影
所有的客厅、卧室、餐厅、厨房
都能在白天切换成餐饮模式待客
同时容纳15个人就餐
既能变客厅,还能储物
又能变成顾客吸溜吸溜吃馄饨的舒坦地儿
三姐妹休息的时候既可以在这儿喝茶聊天
等晚上又可以作为小卧室
拉上帘子则保护了隐私
包好的馄饨,可以乘着这个“电梯”下楼;
煮好的滚烫馄饨,也能坐着“电梯”上楼。
(门牌、碗筷、工作服上都印着专属的LOGO。)
老大姐激动得感激涕零
被举报了…举报了……
然后关了…关了……
原来工商,食安监,接到梦花街邻居的举报,说他们无证无照经营。20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没想到节目一播出,出了幺蛾子。
尽管宋家三姐妹叫屈:“梦花街开店的总共有20多家,只有6家有证。我们也想办啊,但办不出来。”但是停业,已成定局。
网友@浩子的微博2010PO出几张大众点评的评论图,不禁唏嘘:
看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节目的上海梦花街19号馄饨店改造,后续发展绝对出人意料,各种中国式的狗血剧情。上海小弄堂的小本生意,可惜了设计师的尽心尽力的帮衬和苦心。太高调就得承受邻里的关心爱护了,大众点评网价值体现出来了。
从法律和道理上,没法儿指责邻居的行为,要怪只能怪这家子人法律意识淡薄,工商部门此前也失职。
但是从情理角度,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中国式的狗血邻里剧情,让二姑娘匪夷所思,只是可惜了设计师史南桥堪称经典的商住两用改造……
至今在百度上打出梦花街三个字,就自动弹出下面的字眼,真是唏嘘不已:
那些费劲心思的设计
如今却只沦为储物间
前年有一期节目,改造的是武汉的一座百年老宅。老宅问题颇多,客厅通风采光极差,一走进去,要是不开灯就是黑黢黢一片,做设计的女儿没自己独立空间,九十多岁的老人上楼不便……
在这座老宅里下足了功夫
改造后的客厅一改之前黑压压的样子
也终于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工作室
玻璃,窗台上都沾满了灰尘。
变身成自带灌溉系统的植物园
没了当初通透干净的模样
也许他们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又或者老人不再居住在这里,原因也不得而知。但是看到一个那么贴心的设计被废弃后,却不免心疼。
才真正值得尊敬
当网友们都在痛心疾首地痛斥部分户主对新设计不加爱护时,第三季的一对上海老夫妻被人们重新提起。
这期的改造,说实话算不上惊艳,但是人们提起这对爱干净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却津津乐道。
只能容纳一人自由活动
但是锅碗瓢盆都规整得不行
但是所有物品都井然有序
讲真,讲究的人,无论住在哪儿
蜗居也能变天堂
无怪乎人们会对这对老人家印象深刻:
七年光景,家里的两个平刘海小姑娘,如今已开始亭亭玉立。
你看,日子都是靠人过的。
(这户人家的住宅基本没变,唯一请设计师出山帮忙的是添置钢琴后空间局促)
和这两户人家一样爱惜房子的,还有上海的这个“水塔之家”。当网友“媽咪嗲囡_”突然造访参观时,家里也是收拾得整整齐齐。
可是这座“水塔之家”也没有如想象中「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就在半个月前的9月12号,“水塔之家”还是逃不过要让道14号地铁线不得不拆迁的命运。
(女主人公含着泪接受采访)
亲手打造这座“水塔之家”的设计师也唏嘘不已:其兴也忽,其亡也忽……
我从来都不怕设计空间“小”,我最在意的是设计对生活品质的改变。可是有品质的生活
从来都是别人给不了,也改变不了的
房子是别人设计的
生活却是自己过的
有些人,就是给他穿黄袍
也注定是跑龙套的角色
原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