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星期二

当我们谈论《我爱我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最近刚换了工作,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才想起来我还有一个公众号。不过关于这一篇的内容其实早早就在构思,虽然感觉主题很明确,但是内容之大并非我一篇文章能够总结的,就让我想到哪说到哪吧。

今天我们来聊聊《我爱我家》。


这是一部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作品,在我长大的过程中零零散散看过几遍,在瑞士上学和实习期间,坐在电脑前的时候我习惯于开着《我爱我家》当个BGM,睡觉前一般也会看一两集,帮我打发了在国外生活时很多无趣的时间。

先定基调吧,我国情景喜剧史两个巅峰,《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

《我爱我家》的主创,是身为精英却放下身段,走入市场搞大众文化的第一代;《武林外传》则是第一代网络精英最终成果之一。虽然后者已经牛逼闪闪了十年,但是也只算所有后来者里最接近《我爱我家》的那个。初看《武林》,是一个极其惊艳的过程,但第二次看,就差了一些东西,有些观众仍能被喜爱的人物和包袱哄下去,但有些观众就开始失去了新鲜感,却找不到足够的深刻可以解读。本来通俗易懂的说理,开始变成佟掌柜一本正经地坐在房顶上说教。而《我爱我家》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一个奇迹,达到了导演英达、编剧梁左、演员宋丹丹自己都无法超越的高度。导演和表演先不说了,这里只说编剧。像《发挥余热》、《灭鼠记》、《合家欢》这样的剧集,是政治,是历史,是人生,横挖纵挖都是广阔天地。很多时候看似说教,实际却没有那么简单,更深一层的反讽就在里面,只看你乐不乐意琢磨。《我爱我家》需要细心地去品读,才能发现它超越同类之处。

其实只单论“情景喜剧”都有些“玷污”《我爱我家》了,在中国整个电视剧历史上,这部剧都算是站在顶峰供后人追仰的那一小撮,无法超越了。

情景喜剧几乎完全是要靠台词撑起来的。单一语境中无数个人叽叽喳喳,观众听到后不但不嫌聒噪反而还能乐在其中,要做到这点是极其困难的(除非你把观众变成傻逼,喂个《爱情公寓》都能笑的那种)。

而《我爱我家》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编剧是梁左和王朔。王朔无需我赘言,梁左90年代前重点在于相声创作,作品如《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特大新闻》这类都是80年代中后期评论讽刺型相声的佼佼者,其中最尖锐代表又莫过于他的《小偷公司》,一句话:梁左最顶级的相声作品,都是讽刺作品,概莫能外。90年代后他的重心转为剧本创作,之后便有了英达与王朔牵头,梁左主笔的《我爱我家》。这是梁左厚积薄发的作品,也是他个人的巅峰。《我爱我家》有四大创作源泉:《红楼梦》,毛泽东作品、相声、梁左的家庭。凭梁左王朔的天纵之才,这些内容完美融入了故事。对于梁左,我看过一句评论:“这人最可怕的是,曹雪芹的底子,豁得出去写笑林广记,不好那才有鬼。” 对于梁左和王朔这对搭档,我认为是49年之后中国最好的两个喜剧作者(第三个可以提名冯小刚),也正是他们俩,奠定了《我爱我家》的创作水平。


关于梁左多说一句,2001年他在北京家中去世时年仅44岁,可谓天妒英才。他的离世对于王朔的影响很大,王朔写了他的悼词,后来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梁左,其中有一段文字我记忆很深:

“梁左嘲笑我的一个主题就是我认为自己还年轻,他说人老了的特征不在保守而在维新。他还爱说,我是一直没好看过,王老师年轻的时候好看过,现在就老忘不了,还以为自己好看。说完狂笑,然后戛然而止,抬头望天,愣在那里,再看人一脸正经。他大笑时就是这样,稍纵即收,好像自己先怯了,又好像被冥冥中一个声音喝住。”

这段话真是没谁了。两个天才,两个脆弱而又互相温暖的人。

再说回《我爱我家》,作为一部喜剧,作为一部梁左主笔的作品,它的讽刺性是深刻而又耐人寻味的,因为:

喜剧的灵魂除了讽刺,绝无其它。

《我爱我家》中有大量的文学或者政治历史指涉,尤其是关于文革的隐喻或明喻,其中几乎每集都有调侃文革的台词,非常值得玩味。

整部剧第一集开篇,就是精彩到恨不得起立鼓掌。
爷爷过了退休年龄了,却还是不肯退。
最后好容易退下来了,就要在家里大兴土木,造个澡堂子、买个画王电视、把墙全砸掉,大跃进。
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之后,全家指责他,爷爷也只好低头认错,继续让小张主持家里的日常工作。
但爷爷不甘心,于是反攻倒算,诬赖家里每个人。说小凡不思进取,说志新出卖情报,搞偷听说志国和平要离婚,说12岁的圆圆有历史问题,让全家都回去好好反省……

听起来这剧情耳熟吗?

哦对了:

这一集里,保姆小张问爷爷,都说让我主持日常工作,怎么您还要让我退居二线?

小张是个四川人。

还有,第一集里爷爷强势时着装是这样的


看到这里,稍微对49年之后历史有点了解的人都应该明白在说什么了。

再说《失落的记忆》这集。和平失忆,全家人为了治好她完全还原了文革时期的场景,直接跟后来非常有名的一部德国政治黑色喜剧《再见列宁》在剧情上如出一撤,而前者比后者早了整整十年。这是后期的大陆编剧根本不敢编也编不出的东西。


再说和平批评孟昭阳的台词:
“姓孟的,你给我站起来,这些年我找你找不到,没想到你又混进了知识分子队伍, 在改革开发形势一片大好的今天,你按捺不住反革命野心,公然从阴暗的角落里跳了出来, 煽阴风,点鬼火,或造谣于街头,或策反于密室,拉少年下水,诱少女上床,唯恐天下不乱, 企图乱中夺权,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你给我低头认罪(众人齐喊低头认罪)”
耳熟吗?

第97集。圆圆的同学来家做客,奉承老傅。
小孩儿说,我爷爷当年要饭的,比不上您。
老傅:过去旧社会……
小孩儿打断,我爷爷旧社会过得还行,62年要的饭。
老傅:那也是因为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嘛。
小孩儿对圆圆,你看看,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得要饭
最后一句借小孩之口的这句“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得要饭”简直精彩!一句话把政治说透了。以及,62年要的饭,啧啧,我党的黑历史在那个年代居然能过审。

精彩的还有《灭鼠记》这集。全家研究灭鼠方法,摘一段老傅和圆圆的对话。
傅明:爷爷正在研究消灭老鼠的办法。来来来,这个,灭鼠的办法千头万绪,根本的一点就是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这个道理太深了,等你将来长大了再慢慢领会。
圆圆:那您说点我现在就能懂的。
傅明:可以啊。这个,人和鼠之间是有矛盾的。那么鼠跟鼠之间,难道就没有矛盾吗?
圆圆:我不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矛盾,反正我就知道,人跟人之间矛盾挺多的。比方说吧,您要是跟郑爷爷、于奶奶他们之间没那么多矛盾,那咱们家老鼠就早灭了。
傅明:那红旗也就没了。咱先不说人,咱们光说鼠。那么人就不能利用老鼠之间的矛盾吗?
圆圆:您是说,挑动老鼠斗老鼠,让它们打架?
傅明:不光打架,还得挑动他们自相残杀,这个具体的办法就叫“以鼠灭鼠法”。先dei住一只大老鼠,最好还是公的。然后在它的屁股里塞进一粒黄豆,再用线把它缝死,然后把它放回窝里去。这个老鼠它无法排泄,它就很难受,而且那粒黄豆呢,还在继续地膨胀,它当然就更难受了。于是闹得它逮住谁咬谁,把这个一窝老鼠全都咬死,最后它自己也活活地憋死啦
圆圆:真惨!我想它当时一定疯了,因为它咬死的都是自己家的人
傅明:自己家的鼠!
圆圆:反正是它的太太呀,孩子呀,孙子姐妹什么的。只要它一清醒过来,一定会后悔万分的。
傅明:圆圆,你这个情绪很不对头哇!消灭老鼠这是对敌斗争嘛!

挑动老鼠斗老鼠”,你会想到什么?

我想它当时一定疯了,因为它咬死的都是自己家的人”,你会想到什么?

最后爷爷来了句“这是对敌斗争嘛”。

细思恐极,精彩至极。

不过要说政治影射,贾治国在第96集对孟朝阳直接说了“我老了,无所谓了”。

这句话是某中央总书记在某年广场上对学生说的原话。我至今不能明白为什么这可以过审。

当然说完这句几秒钟后的台词还是调侃文革,在被和平追着打时他又边求饶边喊“文斗才能刺激灵魂,武斗只能刺激皮肉。


值得深挖的政治历史梗还有很多,这里只提这些。

再说台词。

《我爱我家》在台词风格上与其他国产情景喜剧的区别,除了参杂了大量的北京土话以外,最明显的是强烈的年代感。92年总设计师南巡,改革开放迎来大潮。拍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环境中,这部戏台词也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撞。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毛泽东语录和流行语糅杂在一起,形成了极其鲜明又有趣的对照。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 ”
(第一集老傅教育全家人,引用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进行斗争”
(《亲家母到我家》那集,引用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们姆们姆们!”
(同样是这集,和平母亲慷慨陈词,引用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灭鼠记》老傅的谆谆教诲,引用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爱你得商量》里和平揭露孟朝晖的“罪行”,引用于毛泽东1970年庐山会议上的谈话《我的一点意见》)

“这都是她说的,她不能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总而言之,她代表她自己。”
(《在那遥远的地方》志国狡辩之词,引用于毛泽东197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她”指江青)

“对敌人的怜悯就是对革命的犯罪”
(老傅批评小桂,引用于毛泽东语录)

“我情绪很好!情绪大好不是小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老傅跟和平发脾气,引用于毛泽东《一九六七年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指示》,原文为:“七八九三个月,形势发展很快,全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形势大好,不是小好。整个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有爱的自由,也有不爱的自由;有爱你的自由,也有爱他的自由;有过去爱你现在不爱你的自由,也有过去不爱你现在又爱上你的自由嘛!”
(《爱你没商量》中老傅教育小凡,改编引用于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原文为: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编剧之牛逼,尺度之大,时代之波澜,可挖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能总结到的点不及其万一。剧本完全没法挑,尤其前40集,东西全部榨干了,梁左把他和王朔所有段子全都用完了。和平他妈韩影老师在亲家母那集出场,用了多少相声哏?姜昆后来都跟梁左说,大概意思,你把活儿都刨了我们以后怎么使?

《我爱我家》的人员水平,不提了,一色北京人艺的。配角里,英若诚这种神级人物亲自下场,王志文濮存昕李雪健葛优纷纷出场,那都是什么级别的腕儿啊?采访观众时,冯小刚,陈凯歌,王朔都来出过境。

从左至右:濮存昕,梁天,何冰,蔡明

那个时候的冯小刚


其中有一集,图上三位仅仅客串了在派出所供人指认的犯罪嫌疑人,加在一起仅仅几秒钟。第二个客串演员夏雨同年拍摄了《阳光灿烂的日子》,18岁拿到了威尼斯影帝。至于第三个,还用多说吗?

说回本身电视剧内容,剧本极其扎实厚重,就是20世纪90年代家长里短的写照,人物、台词、剧情、细节都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好玩,又接地气,因为整部剧下来很少出现直白的道德说教和感情流露,很像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家庭。不撒狗血,举重若轻,它就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我爱我家》里的人物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但梁左们却把他们塑造得如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就好像不是创造了他们,而是他们本来就在那里 只是梁左们耳朵尖记录了下来而已。

总体来说,《我爱我家》的成功跟当时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那会儿还是能拿政治和历史开玩笑的,有很多社会讽刺乃至政治讽刺梗,这在当今的审查制度是很难通过的。介于中国当下政治环境和审查尺度,像这种明里轻松幽默,暗里含义深远的“现象级”电视剧本子,不光在情景喜剧界,在整个中国影视剧界,都不会再有了

《我爱我家》诞生于1994年,时任国家领导人正是今天九十大寿的长者。不得不说,那是一个极其精彩的年代,腐朽空洞的旧时代文化、新鲜但不免凶残的商品经济文化,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那个年代文化界的气氛较于今日自由太多,文艺不受指点,诞生了很多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人们敢于为信仰说话,文化界生机勃勃。那么1994年还发生了些什么?

1994年,王菲25岁,发行了首张国语专辑《迷》,同年出演了电影《重庆森林》。该年,一个记者问她:“你目前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她低头一笑,说:“最大的苦恼啊,这个,应该是我现在太红了吧。”  在北京,她和窦唯留下了这张经典的合影。


1994年,《三国演义》播出,举国体制在电视剧工业上最后的余晖。

1994年,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演唱会,轰动一时。何勇穿着海魂衫,戴着红领巾,站在舞台上高呼:“香港的姑娘们,你们漂亮吗?


1994年,大学尚未扩招,学生们不再关心政治,而是沉浸于麻将桌和托福单词的两级。教育部和央视联合举办了一场大学生毕业晚会,全程现场直播,观众与演员都是当年毕业的大学生。主持人是杨澜,代表北外登台的何炅自导自演了小品,老狼则弹着吉他,唱了《同桌的你》。


1994年,《活着》、《大话西游》、《阳光灿烂的日子》纷纷诞生。



1994年,周伟与李缇抵达柏林,余红在去武汉的路上。


1994年,北岛则试图从美国返回中国,在进入中国海关时,他被扣留,不久后被遣返回美国。

1994年,国企机构改革席卷全国,“下岗潮”暴风雨即将到来。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元年。

1994年,张朝阳刚从美国归国,丁磊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yahoo账号,张小龙从武汉毕业,决定去广州做一名程序员。

1994年,王小波用自己编写的文字编辑软件写出的《黄金时代》经过波折后,终于在大陆出版。


1994年,新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正式上映。

对于我非常喜欢的相声演员于谦老师,东东枪曾经评价:“在相声界里,没有“火气”,堪称“圆润”的可谓凤毛麟角,而于谦可算其中之一,这也是他最难能可贵之处。”

同样的,《我爱我家》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具有这种圆润感。引用张佳玮在知乎的一段评价吧:

“好的艺术,都是这样有圆润感,经得起反复琢磨摩挲,而不会太撕裂。

《我爱我家》前四十集,《大宅门》前清的戏码,《走向共和》前二十集王冰和吕中控戏的部分,《三国演义》前两部,都是这个劲头。

这些是只可追仰,无法超越的。所以我一直说,《武林外传》好在另开了一片山河,走了架空和半荒诞喜剧亦古亦今的路数;因为纯走现实主义路线,《我爱我家》开始即完成,没法追了。”

“开始即完成,没法追了”

引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