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到2013年,杜海滨用四年时间跟踪拍摄了一个九零年的“爱国少年”赵昶通的成长经历。
这个出生在社会底层的山西男孩,以一种尴尬性的刺耳姿态在大银幕上现身:“中国加油,还我钓鱼宝岛,放我船长”,手执一面五星红旗的少年小赵,沿着平遥古城的商业街奔跑呐喊着,以这样一种直露而又煽情的方式,向周围的游人展现着一个高三学生对“爱国”最理直气壮的行动宣言。面对镜头,小赵用歌声和多少有些狂热的说话方式向杜海滨表现着自己对红色文化熟识,对爱国游行、读大学、去边疆参军的看法或热望,即使这样的一番说辞并不太出离教科书的官方表述。
因此,当少年小赵历经了复读、去成都上大学、恋爱、学生会、支教、爷爷家房子被强拆、爷爷去世这一连锁成长的故事之后,开始自发使用“洗脑”这样的术语来重新表述他对“政府”、“爱国”这些大词的理解时,纪录片的时间张力最终得以完成。表面上,在纪录片的结尾,已经放弃参军理想的小赵选择了一种更为现实也更为犬儒的生活方式,从一个拥有爱国、强国志向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希望多赚钱来改善自己生活并对现实政治颇有微词的“愤青”。但这样一种概括显然是不准确,影片中后段,大凉山山区小学升旗的那一幕似乎成为这个少年单纯爱国情怀的一种佐证,毕竟当时的他,已经对社会灰色的运作方式耳熟能详。
于是,这四年时光最终化约为一种理想主义的祛魅,是一个少年一步步迈入社会后世故化的过程。书本里白纸黑字蛊惑人心的崇高被现实处境轻易地瓦解。沙文主义在爱情、社会主流价值面前,不仅并不浪漫甚至还非常可笑。小赵敏感发现了意识形态与现实世界之间巨大的裂缝,他的变化事实上并不戏剧,因为从始至终他都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这个在电影开篇里,让观众面红耳赤的少年,随着纪录片的进展,一点点漏出了平凡人的本色,并最终成为和每个观众一样的人,会对多年前自己的无知感到尴尬和羞赧。在这个意义上,杜海涛确实非常成功抓住了一个平凡人最不平凡的那个生命时刻。当然,相比于小赵成长经历的丰富性,杜海涛的素材是相对单一且支离的,这也变相导致了影片整体时间结构戏剧感十足,但细部却缺乏秩序感。视听效果也停留在电视纪录片水平,而匮乏节奏意识和美学意识。
《少年小赵》在本质上述说的是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爱国者”的不可能,是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在个体成长经历中必定瓦解的过程。小赵的经历因其年少时过度放大的热情而变得更有典型意义,但却并没有超离绝大多数中国人成长的痕迹。但究竟是什么使得这种爱国理想变得不可能?我们又在羞赧什么呢?我想这其中的逻辑,和《少年小赵》成为一部官方禁片的逻辑,并没有太大区别。即使在影片中,出现了老生常谈的“强拆”问题和对现实政治大白话式的表述,但透过这个普通人之口,《少年小赵》里的中国社会至少比电影院里贾樟柯《山河故人》中经“诗意”伪装的中国“现实”来得更现实。但正是这种人人在经历且熟知的现实,却恰恰是不能在台面上谈论的现实。于是,我们就只能面红耳赤地用笑声消费影片开头那个台面上的现实了。
预告片:
台媒报道: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导演跟拍少年5年,见证爱国心被政府亲手粉碎的时刻
文/谢孟颖
「中国加油!还我钓鱼宝岛!中国加油!放我船长!」少年用辛苦存的零用钱买了军服与国旗,自发地走上街进行爱国宣传,那年他19岁……5年后的今天,他的眼神却充满愤恨。少年还爱着国家吗?这5年的人生,也是中国许多90后青年的缩影……
5年,能带给一个人多大的改变?
路过民众抢着和小赵合影(图/CNEX提供)
2009年,适逢中共建国60年大庆,导演杜海滨在山西小城遇见身穿军服、奋力挥舞五星旗、高呼「中国加油!」的一名少年,赵昶通。没有人逼迫或利诱,他单纯自发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军服与国旗都是自己存零用钱买的。杜海滨被小赵的热情吸引了,同时也产生一个疑惑:这样的爱国心,到底可以持续到什麽时候?于是他决定拿起摄影机,记录这名少年的成长,一拍就是5年。
与毛泽东同一天生的少年
小赵在宿舍墙上贴着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大头照,展现惊人爱国心(图/CNEX提供)
小赵出生于1990年,生日和毛泽东一样在12月26日,他深深以此为傲,对国家的爱也无比纯真:「国家重视我们,所以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
从高中开始,小赵把零用钱存起来买爱国宣传道具,将来的梦想是到新疆、西藏等边疆当最辛苦的兵。经历一年重考、上了大学以后,父亲借钱让他买了单眼相机在学生会协助政治宣传,洋人的嘻哈音乐对这名农村少年来说新奇无比,但他马上为它填入爱国歌词,下乡服务时,也带着少数族裔的孩子高呼「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挂在寝室牆上的巨幅毛泽东、周恩来照片,都见证少年对国家最真诚的热情与爱。
我的国家,跟我想像得不一样...
小赵在乡村教孩子唱中国国歌(图/CNEX提供)
再怎样纯粹的爱,终究还是会掺入杂质。小赵重考大学的那一年在饭店工作,在与无数客人接触时,他意识到中国人的粗蛮无礼,也对日本人的谦和印象深刻,他们会抢在小赵打招呼以前先说「你好」,与吆喝着闯入大厅的中国人有着天壤之别。
上大学以后,相对开放的环境开始动摇小赵的信念,他开始对未来出现不一样的想像,甚至有点不太想当兵了,也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民主?
「我们中国呢,大部份的资金都被官员吃吃喝喝了!这些执政的人又是什么?他代表了人民吗?……人大代表有几个是农民?看一下人大代表那些册子,不是他妈这个企业的老总就是那个啥啥啥的董事,我们也其实也一直在接受洗脑!」
被怪手粉碎的信念
怪手拆除了小赵的老家,也粉碎他对国家的信任(图/CNEX提供)
信念粉碎的时刻到了。小赵爷爷、奶奶的土地被政府强制征收、老屋被强制拆除,毫无谈判余地,怪手在40分钟内拆除花了2年整修的房子,也击碎了小赵20几年来「国家重视我们」这种纯真无比的想法。而今他只能站在屋顶上,以单眼相机拍下老家化为瓦砾的过程,爷爷因为悲伤过度而过世,小赵也从此成了愤青。
而今小赵的眼神,已充满愤恨(图/CNEX提供)
「选举权,有多少人善用这些权?真的选举权我们没有!」
「谁他妈吃多了没事检举贪官去?」
「表面上我们中国看起来相当富强,GDP是全球第二,但这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呢?日本的GDP是建立在高效率、高质量、高生存、高发展,但我们的GDP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等等各种高!」
19岁的小赵,绝对想像不到自己会有如此转变,但或许杜海滨在决定跟拍小赵的那一刻,就已预见了结局。
5年过去了,小赵还爱着那个国家吗?答案可能是:比以往更爱了。他愤怒,但所说出的每字每句仍不离国家,那并不是恨,而是更深切而沉痛的爱,希望能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好的国家。
什么才是爱国心呢?《少年小赵》这部电影记录小赵5年的人生,也是中国许多90后青年的缩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