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五胡乱华说

文/陶杰

“建军大业”因起用小鲜肉饰演“革命英烈”而遭到红二三代联署抗议。

大陆掀起新一波审查风:载有英语小品电视剧的“比利比利”查封、韩剧下架,连一名新进作家的新书,因有“五胡乱华”一历史词汇,亦遭责令须改称“少数民族南下”。

五胡乱华一词,始于南宋。发生在魏晋时代,又称“五胡十六国”。北方五大异族南侵,夺取西晋政权,烧杀抢掠,促使晋室南渡,形成粤语的第二次壮大——第一次是秦朝设五十郡县,人口第一次南迁;第三次是南宋灭亡,三万宋兵遗民跟随陆秀夫到了广东。第二次就是五胡乱华,形成人口大迁徙,所以今日的粤语,保留一千年以前的古音旧词最多,其间五胡乱华,亦功不可没。

中方声称,“五胡乱华”因对“少数民族”构成侮辱,须改为“少数民族南下”。但是一个“乱”字,有烧杀抢掠的暴行,“南下”则很和平。

所以,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人家日本有历史教科书将所谓“日军侵华”的那个“侵”字,改为“进入”。一九三七年,日本军事界人士进入华北,随而进入南京,一九四二年,更成功进入香港,首任领导人矶谷廉介。

至于明朝的所谓“倭寇侵略”,亦应正名为“东洋旅游人士南来”,访问浙闽沿海一带,亦为文化交流佳话。

“五胡乱华”改称“少数民族南下”,则缺乏西式逻辑。“少数民族”不止“五胡”,云南的傣族、海南岛的黎族、湖南的苗族,均少数民族,并无“南下”。五胡是特定的种族:匈奴、鲜卑、羯、羌、氐。

匈奴也很庞杂,因为蒙古人多部落。鲜卑在满洲一带,俄国东部的“西伯利亚”(Siberia)的“西伯”,即为“鲜卑”的转音。鲜卑族比较有趣,有宇文、拓拔、慕容等姓,宇文早出没北部的兴安岭,拓拔在南边近内蒙一带。蒙古人秃发,结一条小辫子,“拓拔”一说是“秃发”的借音。

羯族后来被灭了族,即全部杀光。羌则南迁云贵。氐也是小族,后来都没有了。中国本来可以最早建立“文化多元”(Multicultural)国家,但包括汉人在内,杀来杀去,最后只有汉人杀不光,方有今日之大中华。

中国的五胡通识书,只金庸小说:射雕、神雕、天龙八部,都讲这些消失了的少数民族。看看今日伊斯兰化的欧洲,就知道是五胡乱华的翻版,劣币驱逐良币,宋朝就亡给了蒙古佬。人类二十一世纪,有机会倒退回黑暗时代,除非你像我一样,严以拒绝,敢Say N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