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

《江南逢李龟年》后面的故事

@唐哲同学:公元 770 年的春天,长沙。

 

乍暖还寒的早春。年近六旬,糖尿病晚期的诗人杜少陵,他在湘江码头边的十元店里,遇上了他少年时的偶像李龟年同学。

 

他激动地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全诗共四句,却写出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后人再无超越。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同学是盛唐时期东都洛阳最牛的音乐人,没有之一!他会独自填词、谱曲,还会耍各种乐器。

 

如果东都洛阳有明星,李龟年就是最耀眼的那个。放在今天,那光环妥妥滴就是演唱会直播两亿人加持的刘德华。

 

他的粉丝、迷弟不光遍布洛阳城。就连山西的大诗人,进士王维同学都无法掩饰对李龟年发自内心的喜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其实这首诗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相思》,还有一个名字,就叫《江上赠李龟年》。

 

数万首唐诗凝结出三百首精华,其中有两首是以 "李龟年" 的名字命名的,李龟年同学当年的影响力与其流量在大唐可窥一斑。

 

皇帝佬儿唐玄宗,对李龟年非常器重与认可。安排他在太常、教坊里撰写和教授宫廷乐曲。对一个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最无上的荣誉。

 

红得发紫滴李龟年,自然是一些达官显贵的座上宾。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爱好风雅,便经常邀请李龟年到自己的府邸内阁登台演出。

 

和岐王一样,崔涤也爱好结交文人雅士,他在家中排行老九,因此也被称作崔九。他的哥哥崔��是唐玄宗的心腹,后来因为太平公主的案子丢了性命。

 

玄宗因为对崔��的怀念和愧疚,也因此对崔涤很好,给予其尊爵厚禄。崔涤崔老九也经常邀请李龟年来自己的府邸里探讨文学曲艺,一同寻欢达旦。

 

此时的杜甫同学,还是一个十四五岁懵懂的�潘可倌辍T诙�都洛阳的姑妈家,他见识了洛河两岸的繁华。

 

一切事物都很新鲜的他,此时已经憧憬着未来的美好。这时他听说了李龟年的名字,他便满心滴仰慕和崇拜。

 

不久,他真的和姑父一起在岐王和崔涤的府里看了李龟年的演出,偶像毕竟是偶像,他更多的只是在台下默默的仰望。

 

李龟年不仅成为少年杜甫心中一张盛唐名片,更是他对自己未来满怀希望的记忆。

 

只可惜,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便开始了他一生的坎坷,仕途失意国破家亡。

 

44 岁时,小儿子活活饿死。48 岁时,一家老小蜗居在成都郊外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贫困交加,儿子经常饿得嚎啕大哭。

 

而李龟年本来被安排和玄宗一起逃往成都。结果路上为了寻回一把遗失的古琴而掉队。

 

走错方向的他一路顺江而下,来到湖南洞庭湖,再从湘江坐渔船一路流落到南方。一代巨星最终熬到渔舟晚唱,以街头、市井卖艺为苟活。

 

如今在长沙,59 岁的杜甫在码头边,忽然听到少年时在洛河边听到的熟悉的吟唱声。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而残破的酒馆里,那个满面风霜的老人,竟然是李龟年,杜甫他几乎快辨认不出来了。

 

他赶快走上前,拉着李龟年的手。激动得近乎结巴的问:"李先生,是你吗?你……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杜子美啊,当年在岐王和崔九府里经常看您演出,还给你敬过酒的那个十来岁的少年啊!"

 

李龟年翻起沉重的眼皮,打量着眼前同样满面风霜的老人,自言自语道:"记得记得,原…… 原来是你啊!"

 

他乡遇故知!而且还是少年时期的偶像。杜甫说完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本来要接着回忆过去一起饮酒欢歌达旦的情景,那会儿多么开心啊。

 

说完上两句,江南的风打在杜甫身上,他一哆嗦,思绪戛然而止。

 

没有酒肉,没有朋友,没有欢声,没有笑语。只有乍暖还寒的早春,以及衣不蔽体的寒酸。残破的酒馆,以及街上行动迟缓麻木的路人。

 

杜甫收回思绪,180 度大转弯地接了下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时候,作者的情感已经表达的非常浓厚。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当杜甫遇到少年偶像惊喜过后,看到眼前这个乱世里风烛残年的老人,再想到现在落魄的自己。

 

这跟回忆里盛唐耀眼的明星,以及意气风发的少年对比是多么的明显。盛唐已不再,而我们也已是将死之人。怎么不会悲从中来,怎么忍心再去回忆,不觉低下了头。

 

一切都过去了,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抬起头早已释然,环顾四周他只能自我安慰道:" 现在正是江南风景好的时候,李先生,我又遇到了你。"

 

一阵风萧瑟地扫过。两个老人站在花瓣漫天飞舞的海棠树下。沉默地看着远方,似乎回忆着过去,似乎眼中带泪,似乎嘴角又带笑……

 

蒋勋老师曾经说过,你不管从什么阶段开始读唐诗,从什么人开始喜欢唐诗,到最后在那里等着你的,一定是杜甫的诗。不得不说确有一番道理。

 

李杜相逢,都是天涯沦落人!也就是这一年的腊月,杜甫走完了他一生的旅程。

 

临死前杜甫写到:"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就准备回归故里,但事不如意,其后四年都没归乡,反倒是流落到江南…"

 

【后记】遇到李龟年后不久,杜甫坐一叶扁舟,从长沙往岳阳,因拮据数日不得食。当地县令听闻后,差人送酒肉到舟上,可怜一代文豪竟噎食而亡!

 

死后其子无力将其遗骨送返家乡,草葬于耒阳。直到其孙为官之后,才将杜甫遗骨迁回家乡河南偃师,这已是四十三年后的事了。

 

正所谓:

短短四句话,

沧桑已两轮。

兴衰江山故,

最盼社稷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