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

朱镕基的“国企私有化”是在给毛泽东填坑

文/ELM

传闻朱镕基罹患新冠,生死未卜。这里且不谈新冠如何,单说朱镕基。对朱镕基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赞扬的说他是“100口棺材,留给自己1口,留给贪官99口”;相对的,在对他的所谓“三大罪”或“四大罪”里,排名第一的是“国企私有化”:



国企私有化这个所谓的“第一大罪”,其实扣在朱镕基头上是很冤枉的。为何?因为朱镕基只不过是代人受过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毛泽东时代的僵硬计划经济和全民国企。国企的弊病在文革被掩盖,在80年代爆发,到了江朱时代,已经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改、再不改就要拖垮政府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朱镕基上台,搞得一系列国企改革,相当于给高压锅放气,给堰塞湖减压,必然会拔出萝卜带出泥,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但如果朱镕基不改革,那么被压抑的社会问题的总爆发会把整个国家都带垮。

中共建政之后,1956年宣布完成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此后的二三十年,一直是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国企几乎垄断所有重要经济行业。马克思经济体系下国企存在的弊端,中国的国企一样也不少,亏损严重,效率低下。只不过这些都被时起时伏的政治运动(反右、文革等)给掩盖了。

1978年,邓小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倡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给农业松绑。随后改革从农业扩展到工商业领域。整个八十年代,邓小平的主要思路还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但准许个体的小规模私营经济经营,同时削弱计划经济。这一阶段的思路主要是政企分开、放权让利。给企业以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允许企业保留一部分经营利润,激励企业员工。

但是,到了80年代末期,这个改革思路的效果越来越弱。由于大批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强势竞争,国企在效率和竞争力上都无法与之匹敌,越来越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否则就无法存活。到了90年代初期,很多国企的负债率都已经高到了吓人的地步,不但相互拖欠三角债(这个历史名词到今天已经很少人提起了),而且银行的本金和利息也难以偿还,直接威胁银行金融体系的稳定。对地方政府来说,国企也变成了财政负担,到1992年,工业国企中亏损国企的亏损额超过了盈利国企的盈利额。换句话说,是老百姓在养着国企,而不是国企在养着老百姓。

国企暴露出哪些问题?为什么说已经积重难返?

首先,国企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这个是老生常谈。国企有政府统购统销,上下游全是同为政府部门的国有企业,交易价格完全不反映真实市场需求,企业没有什么动力。质量没有把关,价格无人关心,数量靠政府指定,工人又端了铁饭碗,不能辞退,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市场化机制下的高效率?

其次,国企即将拖垮银行。银行几乎是八十年代企业的唯一融资渠道。国企效率低下,在日益放开的市场环境里经营状况必然恶化。恶化之后就没有正常的经营现金流,只能靠银行贷款来支撑企业运转。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一旦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就必然越来越难以偿还银行贷款甚至利息。1996年国有银行的坏帐加上逾期呆滞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0%左右,几乎全部来自国企。很显然,如果继续为国企填漏洞,整个金融系统将被国企拖垮。

最后,国企相互之间的三角债规模巨大。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相互欠债,生产企业不敢给原料企业付钱,因为下游企业很可能不会付钱给自己。不一定是没有钱,很可能是有钱但也不敢给,因为谁也说不好哪天就要不回来帐了。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理解,但在上下游企业全都是国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而这种情况会随着银行收紧信贷而变得日益严重。这个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呢?90年代末,辽宁的三角债为45亿元,黑龙江和吉林为60亿元,江苏则更突破了100亿元,都已经远远超出了政策信贷的额度。

此外,还有WTO的要求。这个在版友前面的帖子里已经提到了,所以就不再赘述。简单一点说,WTO是有门槛要求的:以15年为期,中国必须建立市场经济,即取消计划经济和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中国如果不能证明它实行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就无法获准加入WTO。

——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就知道为什么国企改革不改不行,不激烈不行。还可以知道为什么东北的情况特别严重特别突出。因为东北是“共和国长子”,是中国49年之后首先推行工业化的地方。但这也成了东北的诅咒,因为中国的工业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工业化,在长期的僵硬运作下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到八九十年代,只能靠硬着陆的不破不立式改革,才能解决东北工业改革问题。

89年六四事件让经济改革推迟了几年,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把整个中国经济重新推入改革轨道。1997年底,朱镕基开始推行国企改革,当时这一政策被称为“抓大放小”的“国企改制”。所谓“抓大”,就是指资产规模大且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金融、能源、电力、电信、交通等企业,准许其经过资产重组后上市;所谓“放小”,是将市场前景不佳或亏损严重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出售,允许其私有化,以甩掉政府的包袱。与之相伴的,就是一些产业社会化、放包袱之类的配套改革。这整个路子,确实是向着私有化的方向运作,所以说这套改革是“国企私有化”虽然不准确,但也不算大错。

不过,综合来说,朱镕基的国企改革并非是与民为敌,恰恰相反,如果不是朱镕基力挽狂澜的国企改革,中国无法加入WTO,更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说得粗俗一点,朱镕基的国企改革只不过是在给毛泽东擦屁股罢了,为什么不去诟病罪魁祸首毛泽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