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9日星期日

东南亚到底有多少华人?


@倪一宁

东南亚到底有多少华人?

60岁的杨紫琼凭借去年的热门电影《瞬息全宇宙》拿到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最让我感叹的其实不是杨紫琼本身,而是环境和时机。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坚持拍戏40年,轮到潘虹的就只有歇斯底里、格局逼仄、自我重复的婆婆妈妈了。

杨紫琼获奖,刘亦菲在微博送祝福,搭档过《艺伎回忆录》的章子怡一言不发,想来子怡应该是在家默默银牙咬碎,因为比你牛逼很多的人成功你是不痛苦的,同事成功最痛苦。
毕竟金球奖曾经也是20岁意气风发的小章的梦想。

说回杨紫琼,虽然是华裔,但杨紫琼是马来西亚人,祖父杨锦坤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建了马来西亚近打巴士公司,父亲杨建德曾经被册封为“拿督”——这是马来西亚特有的荣誉性头衔。
很多中国人知道“拿督”这个封号,是因为胡静的老公朱兆祥——世界超级小,朱兆祥也是杨紫琼的前男友。

《瞬息全宇宙》里扮演杨紫琼的老公演员关继威,也收获了金球奖最佳男配,搜了一下,发现他是出生于越南胡志明市的华裔。

知名度最高的越南华裔应该是徐克。祖籍广东海丰,1950年出生于胡志明市。

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歌手梁静茹也是马来西亚华人,之前她还因为奥运会上给马来西亚运动员李宗伟加油打气,被骂上过热搜,哪怕有人解释了她的国籍,很多人还是不买账——认为马来西亚只是你的出身地,你不还是中国人吗?

怎么说呢。 东南亚华人跟母国的关系,那真是一段漫长的恩仇录。我们小时候被灌输的“下南洋”,是郑和乘着大船浩浩荡荡宣扬国威,那是官方的历史,对于民间来说,“下南洋”一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生存策略,每一个东南亚华人身后都有一部血泪传奇。

1)首先分享一个惊到我的数据:
1830-1930年的世界移民潮期间,总共有超过1亿6000万人次的人口流动,其中吸收移民最多的三个地区:
一是美洲,美国以一己之力吸收了3700万人次的移民,这个很好理解,富有活力的新大陆嘛;二是北亚地区的中亚、西伯利亚,吸收了3000万的俄国移民——当然,与其说他们是移民,不如说是沙皇治下的流放者;最后就是东南亚,一百年间,到达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华人,达到了2000万人次。
当然这些移民绝大多数都是苦命人,他们是所谓的“猪仔”,因为贫穷自发或者被拐骗去到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华人凭借着聪明、肯干,照样能够在锡矿、种植园里挣扎出一番天地。

2022年泰国发布的富豪榜里,掌管正大集团的谢氏家族占据半壁江山。跟我年龄相仿的人一定看过杨澜主持的《正大综艺》,那就是正大跟中央广播电视台联手制作的。正大集团在中国的产业包括农牧食品、批发零售、制药、地产、工业、金融、供应链、教育和传媒……迄今都是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外企。
而谢氏家族的第一代谢易初,就是广东汕头人,1922年他带着8块银元下南洋,靠着卖菜籽油起家。

2022年12月印尼的福布斯富豪榜出炉,黄惠祥和黄惠忠兄弟连续第14年登顶。他们的父亲是黄维源是福建晋江人,1920年,生活所迫来到了印尼爪哇岛,靠摆摊卖香烟维持生计。攒了点小钱后,黄维源盘下了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卷烟厂,黄氏家族招牌“针记”由此诞生。
除了针记烟草之外,印尼最大的私有银行「中亚银行」,最大的商场「大印尼购物中心」,最大的在线论坛kaskus,最大的电商平台blibli……全是黄家的。

马来西亚的首富郭鹤年也是中国消费者的老熟人,素有“亚洲糖王”和“酒店大王”之称:我们熟悉的金龙鱼、香格里拉、嘉里等品牌,都来自郭氏集团。他祖籍福建盖山郭宅村,其父郭钦鉴在16岁时从家乡泛海到新山,一开始在杂货店里当小店员,后来和兄长一道经营糖、米、杂货。
问题来了,华人在东南亚如此辉煌,为何又如此低调,以至于——没什么存在感?

02

这个问题有点大,我们不得不再把时间往前推。

历史真的很有趣。比如我小时候下意识觉得“中央集权制”比乱糟糟的军阀割据要好,后来才知道,皇帝权力没那么“奏效”未必是坏事,毕竟古代绝大多数的“统治”也就是收税。

再比如我一直以为中华文明就是农耕文明,走哪都能给你拓出个菜地来。翻阅了大量资料才知道,原来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我想得那么沉闷乏味,他们自带冒险基因,硬是在山穷水尽处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古代,海上贸易最发达的就是福建,其次是浙江、广东。
福建人出海,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而福建几乎没有平原,只能出海打渔为生、偶尔兼职点贸易和海盗的副业。
但明朝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民间贸易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程度,直到隆庆年间,皇帝认为堵不如疏,批准了海上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自此,苏杭地区的丝织品从广州出发,经澳门、吕宋,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运往世界各地,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银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的利润有多高呢?把中国的丝绸贩卖到美洲可以得到百分之一千的利润。
这样高额的利润让福建商人纷至沓来:隆庆四年,马尼拉只有四十多名华人,但到了十六世纪,马尼拉华人就有两万人。

朝令夕改的中央政策一直是悬在这些商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时候生意做得好好的,朝廷突然一个心血来潮又海禁了:比如康熙二十三年一度放宽过海贸政策,开海范围比隆庆还大,结果没几年,又不让了。
很多商人就被迫滞留在了当地,也有不少人狡兔三窟,早早在东南亚布置了自己的后路,以防中央政权的“清算”。

因为稀缺、所以珍惜,这些背井离乡的商人,更重视“家族传承”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回事,稍有实力的家庭就会修祠堂、编族谱,告诫祖孙“日久他乡即故乡,晨昏须上祖宗香”。相比于大陆,很多东南亚华侨家庭显得更保守、更顽固,仿佛他们驶船离岸的那刻起,价值观就没有再更新过。

03

但对于中央政权来说,这帮”海商“确实是一种隐患,首先商人比农民、士子更难控制,你可以剥夺农民的土地、褫夺官员的职位,但你能拿一个滑不溜秋的商人怎么办呢?
其次他们财力巨大,以明朝末期的大海盗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举例,他通常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我就问你,你要是明朝皇帝你气不气?你小子谁啊,怎么比我还阔气?

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些东南亚商人,还随时有颠覆政权的危险,是不安于室、乱臣贼子的代言人——
因为古代打仗,都是从北往南打,所以皇室余孽逃命的时候,也都是从北往南逃(所以小朝廷通常被命名为南宋、南明……)
我们都知道南宋跟元朝的最后一战“崖山之战”就发生在广东最南端,也是在这里,陆秀夫背起幼帝惊天一跳。
等到南明的时候,隆武帝朱聿键就受到过大海盗郑芝龙的扶持,不少南明残军也逃到了越南生活。再加上不少汉人接受不了清朝“留发不留头”的规定,索性盘踞海外不回来了——那对于清廷来说,这不就是反对势力吗?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不少将领也流落到了东南亚。我们熟知的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的第三任太太,黄蕙兰,1893年出生于爪哇(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她父亲是华侨首富,3岁的时候她就戴着80克拉的钻戒玩——以至于胸口留下了印痕。
但她的祖父就是呼应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流窜到印尼的。

总之,对于中央王朝来说,这帮“逆贼”不捉拿就不错了,支持啥的就别想了。

1740年,荷属东印度当局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大规模屠杀华人一万余名,被称为“红溪惨案”,事发后,荷兰也很心虚,觉得这事怎么也得跟清廷有个交代,所以特意派了个使臣请罪。而乾隆的反应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说人话,他的原话是:“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这也差不多就是历代统治者对于东南亚华侨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华侨是“自弃王化”,客死异乡也是活该。而与此同时,荷兰、西班牙、英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商人搞远洋贸易,所以客观地说,中国人并没有错过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是中国政府错过了。

当然,你还别说,清廷倒是也没有冤枉他们——东南亚是孙中山为首革命党的重要海外基地,反贼确实是从海上来的。

04

势单力薄的华侨商人当然干不过殖民者们。欧洲殖民者采取了一种叫做“分而治之”的狡猾战略,他们把土地和行政权力给到土著乃至印度人,只把经商权力留给中国人。所以一度东南亚华侨有“东方犹太人”的称号,再加上中国人本身就热衷两件事:传承后代和积累财富,对政治偏冷感,所以东南亚华人一直是“有钱但社会地位不高”。

正因为一直没有取得跟财富匹配的社会地位,所以华人在印尼、马来西亚都受到过政治迫害,当地民众认为是华人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唯一华人当政的新加坡,1965年还被马来西亚开除出了“联邦”。
只能说,润是中国人的传统艺能,凭借着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和最肯干的双手,走到哪里都能活下来。但想要尊严和安全感,光有头脑和双手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名为勇气的东西。
这可能也解释了东南亚华人为什么爱国热情这么高——抗战期间1/3的军费开支都是他们募捐的,平均每个华侨捐出了15元,这在当时可以供一个三口之家体面生活三个月。

05

最后给大家讲个八卦吧。在下南洋的队伍里,不止有男性,也有女性。1920年左右,广东有了一批立誓不嫁人的“自梳女”,她们能够拥有“不婚自由”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广东有了纺织产业,女性第一次实现了经济独立。

1930年,美国提高了对中国纺织品的关税,出口骤减,生丝价格暴跌,大量纺织厂倒闭,这些女性面临失业。万般无奈下,她们坐着轮渡“下南洋”,不少人沦为了妓女,但也有一些成了家政女工,被称为“妈姐”——这个称呼真的既心酸又准确,上千年以来,中国女性不就是“又当妈又当姐”?

其中有一个叫欧阳焕燕的广东女孩,先是到了华侨陈嘉庚家里当女佣,日军战火烧到了新加坡,战争期间,欧阳焕燕带着陈嘉庚的二女儿四处躲避,忠心感动了一户姓李的人家。他们聘请了欧阳焕燕,没过多久,他们家的二儿子留学回国,欧阳焕燕在他们家呆了40年,一路看着他从普通律师变成新加坡的国父,这个人就是李光耀。
欧阳焕燕又照料了李光耀的三个孩子长大,对于李显龙、李伟玲三兄妹而言,这个讲话带有广东口音的“妈姐”,是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欧阳焕燕后来回到了广东,买了个房子,侄子替她请了保姆安享晚年,但这么幸运的“妈姐”是极少数,她是沾了李显龙家族的光。绝大多数的“妈姐”都会把积蓄一笔一笔汇给家里,先是给兄弟、再是给侄子……而她们自己就等着把力气用完,然后像一片叶子轻轻飘落在人行道上一样,安静地消逝在异国他乡。

06

每次翻阅历史都会慨叹中国人的生命力之顽强。跟普通老百姓相比,美国西部拓荒牛仔算得了啥。

新一年还是祝福我们,祝福我们可以拥有“更娇气”的下一代,可以不必那么善于忍耐,那么过分顽强,不必时时刻刻咬牙切齿才能生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