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洋富商户外生存
匡互生
匡互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他打开曹宅大门,点火烧房子。有人说放火的是梅思平。
梅思平有没有点火无据可查,第一个点火的肯定是匡互生。 他从小习武,武功高墙,爬窗户,徒手砸烂玻璃,徒手弄弯钢筋,跳进去,再打开大门。这种技能,普通人是没有的。
匡互生有一个铁哥们,叫周予同。
周予同说,游行队伍逼近曹宅时,“互生兄首先用拳头将玻璃打碎,从窗口爬进,将大门洞开, 于是大家才一哄而进。”事后返校,周予同“见互生兄正在盥洗室洗手,两手满染着鲜红的血,我问他怎样,他说没有什么,只是在打碎玻璃窗的时候,受了点微伤。”
匡互生的另一个同学张石樵称,匡互生一拳打破窗户跃身而下,然后打开门杠,放学生们进入,张本人也随着匡互生从窗口跳入。
对于爱国反帝反封建之类的话题,我兴趣不是很大,作为prepper的鼓吹者,我想强调的是:学武术,会爬墙,练习翻越、攀爬、 破窗,都是很有用的技能。 同时,火烧赵家楼这件事也提醒大家一个道理:房子的安全一定要做好。和平年代,你住宅别人不敢进入,到了非常时期,什么都可能发生。窗户是房子最薄弱的环节,曹先生并不穷,不应该在窗户的铁栅栏上省钱。若是他舍得花钱,有一点prepper思维,怎么可能让人徒手就从窗户进屋了呢?
学生走进曹宅,先要找卖国贼,找不到,匡互生取出预先携带的火柴放火。游行领袖段锡朋阻止匡互生说:我负不了责任!匡互生回答:‘谁要你负责任!你也确实负不了责任。’ 可见匡互生是有备而来,随身带着火柴。随身带着可以点火的东西,经常可以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一个prepper的求生背包,甚至EDC小包里,都会随时放一块打火石。也有人喜欢把小块打火石挂在钥匙串上。
他们纵火的细节,据北大学生肖劳回忆说:“两位穿长衫的学生,从身边取出一只洋铁扁壶,内装煤油,他们低声说‘放火’。然后进入四合院内北房,将地毯揭起,折叠在方桌上面,泼上煤油,便用火柴点燃,霎时浓烟冒起。”
这说明他们非常懂行,首先,他们带来煤油助燃。其次,他们把地毯折叠起来浇上煤油,火可以烧得更厉害。为了便于空气流通加 大火焰,或者为了让火可以更快烧到地板和天花板,他们还把地毯叠放在方桌上。这就是专业精神。 随身携带火柴和煤油,说明纵火是有预谋的,绝不是到了现场才意气用事烧房子。
有些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正义凛然。痛打卖国贼,火烧赵家楼,绝对解恨,还振奋民心,甚至带来一个国家的巨变。 但是站在曹先生的角度看,就是一群人闯入住宅,砸烂各种东西,打人,放火。其中还有曹先生的老父亲和其他家人,也承受这般惊吓。
事后军警抓了来不及逃走的32人。匡互生认为打进曹宅和点火都是他做的,想要去“自首”以换出被抓的32人,经过周予同等人力劝乃止。
劝阻的理由是:这是集体行动,如果你一个人去坐牢,等于抹杀了大家的功劳,所以要让大家捆绑在一起。 这个道理,也符合生存哲学:一个人是很难生存的,要打造自己的团体,把大家捆绑在一起。 匡互生虽然有血性,却不是革命家。他主持湖南一师的时候,破格提拔一个小学老师来任教。这个小学老师,叫毛泽东,后来成为 一个革命家。
周予同
周予同是匡互生的好友。他既没有砸窗,也不放火,也不打人。但是他是五四运动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之一,学生领袖这个身份,还是逃不掉的。
五四运动的大多数学生领袖最后都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周予同作为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北高师的学霸,却认为知识分子不应该当官从政。1937年,在一篇面对中学生的笔谈中,周予同希望青年一代可以摆脱“士大夫的末运”,“变为知识分子或生产技术人员,对于国家 民族有所贡献”,而且痛切于自己一辈人的堕落:“眼看见一批一批的青年们以革命志士的姿态踏上抗争的路,而终于以腐败的官僚、政客、土劣的身价送进坟墓里去。甚至于借着一切可利用的幌子,在任何机关里,进行其攫夺的私计。变了质的士大夫的丑态 真可谓扮演到淋漓尽致了!” 跟中学生说这种话,等于是指着民国那些大员的鼻子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和谐。
为了避免这种变质士大夫的丑态,周予同大半生都小心翼翼避免介入实际政治。 周予同有厌世心态。比如说1933年,匡互生死后,他写过悼文。 “这样的局面,活着也是苟生,死了似乎倒反干净些——悲愤之下,有什么话可说呢?……这几年中国社会大转变的时期,有朋或 认识的,闻名的青年不知有多少遭了横死。……这样不长进的野蛮民族,不整个毁灭是没有天理的。……我们所把握着的,不是比死更难堪的幻灭吗? 这种话,充满了负能量,颇有抑郁症患者的风格。还可能会鼓励青少年反社会、自杀。尤其是其中称某民族为“不长进的野蛮民 族”,甚至诅咒“不整个毁灭是没有天理的”,若是放在今天,他遭受的应该是网上正义人士和后浪铺天盖地的谴责。
周予同同情革命者,他本人却逃避革命事业。当傅斯年、罗家伦、梅思平、张国焘、段锡朋、许德珩这些五四青年都踏上各不相同 的政治道路,周予同却选择远离。 匡互生虽然崇尚“西洋社会主义”,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无政府主义者。另一个无政府主义青年巴金,以匡互生为偶像,视 为指路明灯。
作为匡互生好友,周予同其实也是无政府主义者。但是他没像匡互生那样早早病死,反而像巴金一样苟活多年。1962年在山东举办一次孔子研讨会,周予同主持,据说说了几句颇有才子风格的话。四年后,红卫兵决定挖掘孔子墓地,要找个 最能代表孔子孝子贤孙的人过来,于是就把周予同抓过来,逼他站在孔子墓边上,看红卫兵一铲一铲地挖坟。 周予同的致命错误,是批判《海瑞罢官》的时候坚挺吴晗,怒斥姚文元。这注定了他接下来十几年的命运。 周予同是史学家,对历史当然是了解的,也努力避免卷入政界,但是他依然无法逃离被批斗学命运。 因为性格决定命运。他无法抑制自己说话的欲望,骨子里是还个老文人。
从生存狂的角度来说,他是不合格的。 周予同有一个有趣的观点(迷信):一旦提倡读经,一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徐世昌主张读经,就有了袁世凯称帝。教育总长章士钊主张读经,就有了三一八惨案。 如今,国学又开始盛行,大家又读经,还让小学生学中医,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事。无论会发生什么,都应该时刻准备着。
张国焘
这个人,绝对是人才。五四时代,他被选为演讲部主任,因为他的演讲宣传很厉害。后来他成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创办人之一, 名列三大合伙人。 他不仅仅只是一个文人,也是武将。带领军队打过很多仗,手下有不少杰出将领,他掌控的军队,曾经占整个共军的一半以上。张国焘带领这样一支军队,历经创业团队内部的各种纷争,分裂,反目,另立中央,又试图穿重新团结。但是在陕北要清算他的错误时,他又亡命投靠国民党。他和国民党也不是一路人,最终孤零零住在香港。
张国焘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也具备警惕和冷血的警觉性。肃反杀了很多人,许多他亲信的下属,忽然被怀疑为特务或革命立场不坚定,就被杀了。 张国焘疑心病最重的时候,看到某人写标语书法特好,或者文笔一流,马上会怀疑这人不是工农阶级出身,可能来自地主家庭,于是就会去查他的出身,一旦确定是地主家的孩子,就会怀疑他革命立场不坚定,就可能杀了他。
于是,那些字写得好的,文章写得好的人,都不敢露才。 但是,这个对阶级出身如此敏感的张国焘,其实自己也来自官宦世家,家里还有钱庄。
至于这个富家子弟是如何走上和原有阶级决裂道理,成为一个执着的马克思主义者,似乎很少有人说明白。 张国焘的西路军被全军覆灭后,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无数的罪名和帽子扣在张国焘头上。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张国焘: “毛泽东甚至在延安公开羞辱张国焘。有一回看戏,演的是唐僧取经的内容。毛泽东突然对身边的一个民主人士说:“唐僧西天取经 谁最坚定?唐僧。谁最动摇?猪八戒。”接着他指着坐在他左边只隔一个座位的张国焘,说:“他就是长征路上的猪八戒。”张国焘 闻言大怒,哐啷一下站起来,向剧场外走去,骂道:“无耻。”毛泽东面不改色。
面对这些羞辱,张国焘痛苦不堪,心灰意懒。” 这时候,王明从苏联回国,下令枪杀了张国焘手下的三位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罪名是“托派”。张国焘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张国焘决定叛逃了。
自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大约有接近一亿个党员。这一亿个党员里,张国焘是唯一一个见过列宁同志的。
张国焘的故事说明一个人即使能力极强,即使曾经创办最强创业团队并且执掌最高职位,也可能最终离开叛逃,因为那个团队已经不是当初的团队。 或者等着被宰割,或者放弃名节叛逃保命,总得选一个。
张国焘选择了后者。 其实张国焘曾经想潜心学哲学,立志做一个著名学者。但是由于他政治上有问题,没法继续学业,只好改行成为一个革命家。
梅思平
梅思平也是个慷慨激昂的人,跟匡互生、张国焘一样满腔血性。他也曾想当一个学者,曾经跟周予同一样当过商务印书馆的编辑。 梅思平是个好编辑,这点毫无疑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现代丛书《万有文库》中的《中国革命史》一书,就是由梅思平编辑, 蔡元培校对的。 梅思平也当过中央大学和中央政治大学教授。他当政治系主任的时候,兼任了江宁实验县县长。这个实验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 是体制改革的特区。 梅思平是个政治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是国民党的体制改革先锋。后来又成为汪精卫和日本和谈的先锋。
梅思平和蒋委员长不一条心,却和汪精卫穿一条裤子。汪精卫政府和日本的协议,《日华协议记录》和《日华协议记录谅解事项》,就是梅思平和潜入上海的高宗武签订的。1939年12月15日,《浙瓯日报》刊登了梅思平的13岁的女儿梅爱文的署名文章《我不愿做汉奸的女儿,我要打倒我的爸爸》。文章写道:“今天我要公开宣布同梅思平脱离父女的关系,我要公开宣布我父亲梅逆思平的汉奸罪状,我要打倒我的爸爸。”
此文轰动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 梅思平写给女儿的遗书是“努力读书,忠贞报国”八个字。 梅思平当年的文章和政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大多数人只记得他是个大汉奸。作为汉奸,《狱中自白》是他是最后一篇作品。 这篇文章文笔甚好,值得一读。但是汉J文章不宜多读,读多了你可能会被洗脑,觉得汪精卫那群汉奸个个都是慷慨激昂的革命志士。 甚至南京审判汉奸时,也遭受如此困境,尤其是审判陈公博辩护时,旁观的市民竟然喝倒彩,说陈公博无罪,反而嘲讽抗日民国政 府。
其实不是南京市民不爱国,实在是国民党太腐败,法币跌价几千万倍,所有百姓的存款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如果读经热会带来什么大事,不知道会不会是钞票数量又多了xx倍。
总结
五四运动时候的那些年轻人,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他们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他们中间,有些成为共产党创始人,有些成为无政府 主义者,有些成为国民党权贵骨干,有些试图做个纯学者,有些变成大汉J。但是,当年他们确实是团结在一起,闹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什么?说不清。反正那时候他们觉得这社会不好,得变。曹、陆这些人不好,得揍。为了把事情闹大,还得放火。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无党无派无纪律,就是脑袋一热,血气一上冲,就去干了。 也有一些当事人羞于谈论当年的事,他们说:五四运动,爱国固然爱国,可是非法入侵,打人放火,这把整个法制都破坏了,开了个坏头。
但是带头非法砸窗入宅、带头蓄意纵火的匡互生,却是大家都称道的正人君子。他后来办学,可谓鞠躬尽瘁,为人师表,有圣徒风范。 而且他的学校,废弃自己校长身份,改为民主的校委会,一切按照契约条例,这是何等的法治精神。
所以,五四我是看不懂的。我能反思的,就是去搜索那些人后来的生活轨迹,想想应该采取怎样的人生态度,才能生存得更好。 我又想到了《绝命毒师》。很多时候,你的人生道路是莫名其妙一步步被拐带进去的。你的未来无法预料。很多时候你做的一 切,只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