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

冯学荣:淞沪会战是怎样打起来的

问:为什么在卢沟桥事变短短一个月之后,中日双方在一千多公里以外的上海打了起来?

答:以绝对优势兵力攻击驻扎在上海租界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是蒋介石在8月7日最高国防会议上制定的既定计划。

问: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这支部队是怎么来的?

答:这支日本部队的来由是这样的,1925年的时候,在苏联顾问的策划下,上海爆发了工潮,上海工人针对英资的工厂和日资的工厂举行罢工,日本帝国以护侨为借口,派了一支海军陆战队,进驻上海虹口,虹口是当时日本侨民在上海集中居住的一个区域。

图:1925年上海爆发工潮

问:日本派兵来上海,征求中国政府同意了吗?

答:没有。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北京的北洋政府,而在1925年那时,国民党还在广州偏居一隅,其势力未能覆盖上海,也管不着。

问:那么这支日本海军陆战队,有多少人?

答:人数也不多,基本上长期维持在一千到三千人 。

问:这支日本海军陆战队自从1925年进驻上海之后,一直驻扎到1937年?

答:是的。一直驻扎了十二年,1925年的工潮平息之后,日本这支海军陆战队本应该撤兵的,但是他们没有撤,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恃无恐,他们是这样认为的:驻兵上海的又不是只有我日本,你看英军、法军不都有吗?

问:北洋政府不管、国民政府也不管?

答:1925年之后的北洋政府是自身难保,自顾不暇了,上海的事就管不着了。而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攻占上海,那是1927年春天的事情。当时北伐军进入上海时,这支日本海军陆战队曾经一度紧张、也在马路上布防过,所幸的是,当年中日两军并未擦枪走火。

问:1932年的时候打过一次吧?

答:是的。1932年1月28日夜,这支日本海军陆战队向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进攻。这次的战火完全是日本主动挑起,其目的是为了掩护伪满洲国建国,这次冲突叫做“一二八抗战”,也叫“一二八事变”,又叫“淞沪抗战”。在日本那一边,则叫做“第一次上海事变”。

图:“一二八事变”与日军激战的中国军队

问:这次抗战,结果如何?

答:结果是英、美、法、意等几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和武官出面调停。调停的结果,就是签署了中日《淞沪停战协定》。

问:这个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的内容就是在上海的中、日两军之间,划出一个“非军事区”,往后中、日双方都不能在这个“非军事区”里面驻兵。

问:双方都遵守《淞沪停战协定》了吗?

答:都遵守。双方一直相安无事,到1937年夏,保了五年的和平。

问:1937年8月,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

答:首先是张治中奉蒋介石之命,向虹桥机场派驻了中国正规军。由于《淞沪停战协定》的附图规定:虹桥机场是“非军事区”,中日双方都不能驻军,为了不打草惊蛇,张治中命令中国正规军脱下军装、换上“保安队”的制服、采取伪装的形式,悄悄进驻虹桥机场。

图:张治中

问:蒋介石、张治中为什么要派兵进驻虹桥机场?

答:因为蒋介石要对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形成合围,时机一到就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增兵华北,平津沦陷,把蒋介石架到了非打不可的位置上,蒋介石及其幕僚认为,既然要打,就在上海打,因为有1932年的经验在,蒋介石及其幕僚认为,上海一旦打起来,西方列强不会坐视利益受损,必会介入调停,这一招叫做“以夷制夷”,也就是说,上海的战火是国民党主动点燃的。

问:所以就发生了“虹桥事件”?

答:是。1937年8月9日, 驻在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和一等兵斋藤要藏两个人,驾驶一辆车,闯入虹桥机场,被穿着中国保安队制服、实际上是中国正规军的士兵射杀。射杀了这两个人之后,由上海市长俞鸿钧下令、从上海监狱中提出死囚、给死囚换上中国保安队的制服,然后将死囚杀死,将尸体放在一旁,对外宣传:是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开枪杀死我方人员在先,我方被迫自卫还击。打死日本兵之后,上海市长俞鸿钧很紧张,他害怕闹出大的外交纠纷,所以俞鸿钧当时这个造假行为,实属无奈。

问: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这两个人是来干什么的?

答:刺探军情的可能性最大,此前在日本陆战队中风传:有中国正规军违反《淞沪停战协定》、进驻虹桥机场,日本兵曾经来侦察过,那一次中国“保安队”鸣笛之后,日本侦察兵逃跑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大山勇夫已经死了,就死无对证了,也许还需要进一步的档案解密,才更有更具体的答案。

问:日本有个历史学家叫做笠原十九司,他挖掘出了大山勇夫生前的日记,即《大山日记》,发现日记里面记录大山勇夫在去虹桥的前夕,就写下了遗书,并烧掉了一些书籍,因此笠原十九司认为:大山勇夫是日本政府或日本军部秘密派遣到虹桥机场故意去送死,并以他的死为借口,日本帝国才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你怎么看?

答: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国军张治中部暗中冲破《淞沪停战协定》,便衣进驻非军事区虹桥机场,这件事其实当时驻在虹口的日本陆战队就探知了,大山勇夫作为陆战队的中尉军官,他知道战争不可避免,提前写下遗书,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此我认为笠原十九司的研究可能有失严谨。但是我们退一步而言,即使笠原十九司所说的属实,“上海战火由国民党点燃”这个定性仍然无法推翻,因为就上海而言,一开始是国民党部队换上便衣、进驻非军事区,对虹口的日本陆战队实行大包围,也就是说,上海的战火从战略上而言,国民党一方是处于主动的一方,而日本陆战队是处于防御的一方。淞沪大战是国民党策划并主导发动的,这一点在学术上已经没有争议。

问: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被杀之后,日方很快就知道了?

答:很快就知道了,并且很快就调查清楚了,两具“保安队”尸体是中国死囚的尸体,于是当时驻上海日本海军司令长谷川清向国民政府提出,要中方履行《淞沪停战协定》、撤走非军事区的中国国军,也就是说,要求撤走化装进驻虹桥机场的国民党部队张治中部。

图:长谷川清

问:国民政府方面是如何反应?

答:国民政府拒绝这个要求。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紧急向上海增兵,8月14日凌晨,国民党军队向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动进攻。

问:当时上海双方的人数各有多少?

答:国民党军队大约有五万人,而日本海军陆战队则只有四千人。

问:兵力是不是有点悬殊?

答:是的。日本方面没有准备,所以遭到进攻之后,急急忙忙从日本本土向上海增派陆军、以支援海军陆战队。

问:打南京,在不在日本的计划中?

答:日本参谋本部原本没有攻击南京的计划。淞沪战役打响之后,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向侵华日军下发了《临参命第138号》令,其原文严令侵华日军:“作战地区大体为连接苏州至嘉兴一线以东”。

问: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南京在这条线以西吗?

答:是。南京在苏州、嘉兴一线以西。《临参命第138号》的意思就是为了防止日军杀往南京。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计划要打南京。

图:淞沪会战

问:但是后来为什么又要打南京呢?

答:因为日军前线的官兵打得太苦,伤亡惨重,到了11月中旬的时候,国民党部队溃退的势头明显了,日军战地司令官认为:国民党抗日气焰太甚,应予严惩,在这个时候应该乘胜追击,一举攻下南京,以逼迫蒋介石签订城下之盟、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问题”。所以,前线司令官向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发了电报,要求批准打南京。

问:日本参谋本部批准了吧?

答:日本参谋本部内部还是有不同意见,但是后来对日军部队越过“苏州——嘉兴线”一事,进行了追认,并最终拍板批准攻击南京。

问:也就是说,当时打南京是前线日军先斩后奏的行为。

答:是的。日军是跨过了“苏州——嘉兴线”之后,才向东京建议打南京,东京是被动同意。

问:当时日本人所说的“解决中国问题”,指的是什么?

答:当年日本人所说的“解决中国问题”,主要指的是以下几个内容:承认“满洲国”、“华北非军事化”、承认“内蒙古自治”等要求。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国民政府承认“满洲国”。讲到这里,有一点值得我们大家注意,在淞沪战役当中,日本最初还不敢提承认“满洲国”的要求。

图:伪满洲国行政区域

问:日本最初的谈和条件是什么?

答:淞沪战役打到11月初的时候,日本政府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向中方提出了以下的七项和平条件:一、内蒙古自治;二、华北非军事化;三、扩大上海非武装区;四、中国停止抗日国策;五、中日共同反对(马赛克);六、中国降低对日本关税;七、中国尊重外国权益。

问:为什么日本这个时候不提出要中方承认“满洲国”的要求呢?

答: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事实上在1932-1937年这五年间,中日两国政府已经就“满洲国”问题谈判过无数回,日本很清楚:国民政府不会答应这点。第二个原因,在当时的淞沪战役中,日本军队打得很艰苦,伤亡惨重,日本想开个合理价、见好就收、迅速结束战争。

问:蒋介石不接受这些和平条件?

答:蒋介石一开始觉得这个方案可以作为谈论的基础,但是他一直在犹豫,同时也在等待苏联的答复。

问:等待苏联的答复?答复什么?

答:淞沪战役打起来之后,国民政府派人找了苏联,希望苏联伸出援手,苏联说,我们很快就要召开苏维埃最高会议、讨论你这个事了,你再等等……

问:蒋介石苦等的结果是什么?

答:苏联最终的答复是,对不起,除了少数空军助战之外,我们不能派苏军陆军来华助战。可这个时候,日本说:我们一个月之前给你们中方开的和平条件,等你一个月了你都没回复,你显然没有诚意,你的拖延造成了日军在战场上死了更多人,所以一个月之前的条件已经“过时”了。于是日本提出了追加条件:要求中方承认“满洲国”、赔偿日本经济损失等。

问:蒋介石没有接受,对吧?

答:蒋介石召开了国防会议,讨论这个事,在会议上,有许多将领提出:割让东北总比亡国好。但是蒋介石力排众议,蒋介石对日本帝国表示极度的不信任,蒋说:今天割让东北,明天就割华北,后天就割南京,日本人是贪得无厌、言而无信、得寸进尺的。正是由于这样想,蒋介石说服了在座的将领和幕僚,会议的结果是达成了一致:抗战到底。

图:蒋介石

问:日方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作何反应?

答:日本没有从中方得到响应,于是首相近卫文麿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宣言,所谓“不以…为对手”,就是“再也不和你谈”的意思,这个宣言关闭了中日两国谈判的大门,从此日本定下了一个新的对华政策:打倒国民政府,并扶持亲日人士成立新的民国政府。

问:最新研究显示,当时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身边有一个重量级智囊,叫做尾崎秀实,这个人是苏联间谍。

答:是的。尾崎秀实虽然是日本人,但他的身份是一个苏联间谍,他同时是近卫文麿的主要智囊之一,所以,这个人对近卫文麿的决策,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得而知,目前我们所知的是,依据重光葵《昭和之动乱》的回忆,中日战争后期,尾崎秀实暴露了身份,被日本政府逮捕,并绞死了,这个时候,近卫文麿对重光葵说过这样的话:“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尾崎秀实是一个苏联间谍,现在回想起来,支那事变(指1937年)那时候,我的一些政策和决策出台之后,总会有那么一点扭曲,难怪了。”

问:也就是说,作为苏联间谍的尾崎秀实,为执行苏联国策,可能对近卫文麿的思想做了影响,或者在文件上做手脚,或者以其他方式,总之就是千方百计给近卫文麿挖坑?

答:这是很有可能的。1936年秋,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签署,对于苏联而言,促使中日战争爆发,缓解苏联在远东的压力,无疑最符合苏联的利益,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历史资料,只是历史长河里面有文字记录的那么一丁点,大量的历史是不见诸文字的,举个例子说,假如卢沟桥事变之后,尾崎秀实对近卫文麿口头说,支那该打,这种事有没有文字记录?没有的。

问:所以说,我们看到的历史,有可能只有很表面的一层,而至于历史全部的真相、或者说更深一层的真相,也许已经永远无法完整还原?

答:对的,甚至哪个人是间谍,哪个人不是间谍,在案发之前,谁都不知道的,有的间谍甚至是至死都没有被人发现,如果一个间谍至死都没有暴露身份,那么人一死,档案一烧,许多的历史真相,也就永远无法再见天日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