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逾求:前几天发了一篇谈武侠作家(主要是金庸和古龙)文字的微博,主要是谈的文字的短处,引发了一些关注,有赞同有不赞同的,都正常。
凑巧看到微博上有人说起金庸小说近年来读者数量急剧下滑的问题,影视剧观众也急剧下滑,于是又有了一个延伸问题,也是核心的问题:
武侠小说(这里主要聊金庸小说),能抵挡得住时间的冲洗,永久地流传下去吗?
如果流传下去,未来它是属于六大名著(四大 + 聊斋 + 金瓶梅)一样的名著级别,还是《封神演义》之类乍看可有可无,其实不可或缺,但又达不到更高层次的作品?
现在是聊金庸小说最有代表性,一个是民国武侠作家作品,经历 50 年 +,将近 100 年的淘洗后,还能流传下来的,基本也能确定将来要流传下去了。
金庸几乎是公认的武侠作家巅峰,但唯一还没有验证过的,差不多也只有时间这一关了,虽然所有作品全部经历过 50 年这一关了 —— 小说流传与否大都是以 50 年为一个节点的,50 年后还能流传的基本能长期流传,不能流传的,几乎就算消失了。
但是,至少是近 20 年来,金庸读者的减少,是可以用 “锐减” 来形容的。
武侠这个产业我从事有差不多 20 年了,这方面的了解,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偏差。
虽然一度我也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但是,从 90 后,95 后,到 00 后,10 后,看过金庸小说的,几乎都是断代式下跌。这个也差不多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很容易会想到,再过 50 年,从 60 后,到 90 前这一批 30 年的读者群,几乎也自然 “消失” 得差不多了,显然 21 世纪的 60 后,读者会更少。
如果读者少到一个几乎没有的程度,他的作品,算不算流传下去呢?
这就特别需要影视的带动,但是,金庸影视改编近年来也是疲软的,当然不排除未来会有很好的金庸影视剧改编,但是,如果没有呢?如果少有呢?
金庸武侠小说更多依赖它的文学性,它的经典性,它的价值,它的文字的时候,能流传多久呢?
哪些能够流传下去?
不好说。
那时候,它几乎必然要面临着要么上,要么下的 “窘境”。像六大名著,是上去了,像《封神演义》,达不到经典,历朝历代,也能有读者、受众,也存在。
金庸小说会到什么层次呢?
金庸小说 50 多年,向全球的拓展,尤其是向西方的拓展,基本已经证明是失败了的,而且未来也不看好它能在全球唤起 “金庸热” 的阅读热情,继而促使它进一步经典化。
还会有哪些变数和转机?
其实像金庸这样 “类型小说作家” 标签明显的作家,还有一种方式,是能够更加 “稳妥” 地长存下去的,就是这种类型小说的香火,长河,绵延不绝,则这个系统中排名靠前的作家,也能长久流传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武侠小说类型的发展,不只是影响现在和未来,也影响过去。
之前的微博,我其实是挺惋惜金庸的文字没能更进一步的,如果更进一步 ,文学性上如果再进一步…… 其实他塑造的无数经典人物,是有望将他的整体金庸小说,定位在 “第七大名著” 上的。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中国小说的谱系,大概也能发现,除了六大,几乎从来没有过哪位作家,哪些作品,创造出如此之多的鲜明独特的人物,有如 “神谱”。
差一点就成神了,但毕竟还是没有成神。
与金庸在某些维度上可以并列的作者,其实倒不是古龙,而是刘慈欣。
刘慈欣,在中国科幻类型领域的绝对王者,与金庸在武侠中相当的地位,比金庸更进一步的是在全球性收获了巨大的影响力,不及的则是文学性、文字、人物塑造等不少方面。
但他与金庸有一点上做出了当时 “独步天下” 的成绩,就是都在自己的时代,至少是几乎创立了自己的 “神话人物” 和 “神话原型”。
流浪地球、三体、面壁人、破壁人、降维攻击…… 不少已经成为现代流行词汇,甚至将来可能会成为新时代的 “成语” 的。
愚公移山可以,流浪地球自然也可以;
以大欺小可以,降维攻击自然也可以;
贾宝玉、林黛玉可以,杨过、小龙女为什么不可以?
西天取经可以,笑傲江湖为什么不可以?
金庸、刘慈欣都镌刻有中华文明的密码,这种密码还没有完全破解,但一旦破解,必然会有更大的光彩。
金庸的遗憾,也是刘慈欣的遗憾,甚至是刘慈欣的缺憾,金庸的文字至少是还 “出色”,刘慈欣的文字就只能是真的 “平平无奇”,甚至粗鄙了。
刘慈欣那样的扁平人物,金庸 18 岁之前都不会那样写。
但刘慈欣那样的想象和概括,又是在全世界能掀起波澜的。
衡量一部小说的 “文学性”,大都还是要从细腻上来着手,要有多重的维度,多重的美感。
文学性的强与否,有一个简单的辨识方法,就是 “一页书”,单独抽出其中一页来,看能否经得起分析。这就跟抽血化验一样,人体的健康都反映在血液里,文学性也都反应在文字里。
以 “一页书” 的标准衡量六大,衡量几乎所有的全球文学经典名著,几乎都是经得起分析的。以文字构建的文学大厦,可以颠扑不破。
这一点,目前刘慈欣是做不到的。他的文字,甚至经不起基本的 “平视”。
金庸做得到吗?
可能也难。
或者说,你用显微镜放大到 10 倍的时候,金庸文字是还能经得住考究的,但是,放大到 100 倍的时候,恐怕粗糙的,鄙陋的地方就显示出来了。
而六大(按更高的标准,三国的文字其实也不能算太好,是六大里拖后腿的了),而许多的全球名著,像《2001 太空漫游》里那方 “黑石”,放大到无穷倍,仍不变易的。
能不能流传下去,能不能经典化。谁能流传下去,哪些作品能流传下去。
网络文学呢?有无?
真是一个既纠结又兴奋又痛苦的问题。
穷其一生,笔耕不辍,要能在文学史中有自己的 “一页书”,又何其难啊。
王度庐、还珠楼主、金庸、古龙、温瑞安、刘慈欣…… 都值得同样的尊重。
2023年10月8日星期日
武侠会变成小众文化吗?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