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
“足够好”理论是今年我读到的最朴实也最帮助我的心理学小锦囊
@康堤will
我觉得“足够好”理论是今年我读到的最朴实也最帮助我的心理学小锦囊。始于女性议题观察,但最终可以应用在很多生活情境。
今年对女性议题比较强烈的感受之一是,评判体系从“她怎么做都错”走向了“她怎么做都不够好”。有个例子举过很多次,我觉得特别妙。是一篇《芭比》的影评,但妙的不是其中观点,而是写作结构。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这部在全球掀起极大讨论、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所有人都不满意,但凡你读过点书,你都不能对这部电影满意”,然后它分了三个小标题:1:你们都对芭比不满意;2:其实我也不满意;3:但我还是有点满意。最后它写道,“既要这个,又要那个,已经努力做到了这样的成绩,还是没有人满意,就像女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状态一样。”——很形象,我常常觉得女性永远在面对“不够好”三个字,而男性只要好一丢丢就能收获赞美,XX已经很难得了,XX已经很不错了,XX真的很棒。那天看到楚楚给一位有强烈“失权感”男性的留言:如果你在生活中尊重女性并在她们遭受不公时站出来说话,你绝对会收获超乎想象的来自女性的赞美。但女性基本上不会得到同等的反馈。
后来我在读《不原谅也没关系》那本书时,感受最深的是里面有一个“足够好”理论。有位儿童心理学家创造了“足够好的母亲”一词来描述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也能健康成长。只要父母的行为具有合理的一致性,并且给予的爱和支持较为稳定,孩子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具备获得强大自尊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然后作者延伸说,“足够好”这个话语可以更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足够好的尝试”“足够好的旅行”“足够好的搭档”“足够好的朋友”等等。尤其对女性,我觉得更需要足够好的反馈。并且通常情况下,按照严苛的标准,她们也的的确确足够好了。比如今年最开心的事之一,是找了播客的两位制作人。她们都非常认真细致,但偶尔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都会说“我太粗心了”,但事实是,已经足够足够细心了。在细心上,恨不得打败90%的人类了。对我这种完美主义法西斯,“足够好”理论还有人格修正的作用。正在把它变成话语,常常挂在嘴边,逐渐地它就能进入到潜意识里。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