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一

支持对奥运冠军的批评权,但口炮不是批评

文/ELM

【一】

接着《奥运中国记者都幼稚化,何况粉丝?》的话题再说多几句,因为这几天又有一个凑热闹不嫌事大的记者,被不断顶上热搜:


右下角为事主朱小龙

在某个记者的直播连线中,一名名叫朱小龙的体育记者语出惊人,开足马力对奥运冠军全红婵各种“语出惊人”:

【“虽然她在场外别人拍的视频里面疯疯癫癫的,给人家德国运动员展示金牌什么的,但现在她也去学英语了。

她也意识到这个东西,我觉得就很好,说明你不光要把水跳好,你作为一个人或者怎么样,你不可能跳一辈子水,你不跳水以后你像个白痴一样能行吗?”

“作为一个人,她不是很完整......应对事情不是很得体,她也不是很爱学习。”】

意料之中的,这种爹味十足的孔乙己式言论不但招来了全红婵粉丝和体育迷的口诛笔伐,也理所当然因为处在风口浪尖,而被上级主管单位下令调查:

南方日报专门发了个声明,称朱小龙违规私自参加网络连线节目,已“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将依据事实对其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二】

因为朱记者的口无遮拦,立马引发了网上的新一轮开撕,问题似乎集中在一点:奥运冠军有没有被批评的豁免权?能不能碰?能不能被批评?为国争光是不是一切问题的遮羞布?

现在的热议其实把各个异议都放在锅里乱炖了,所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热衷体育和跳水的粉丝痛斥记者胡说八道,而对金牌战略不以为然的路人又出来捍卫记者的“批评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乱象,是因为两个问题被混为一谈:第一:贵为奥运冠军,有没有豁免被批评被议论的权利?第二:如果要批评的话,要怎么批评?

这两个细节问题一拆分,其实马上整个讨论就简单多了:

第一:虽然台上贵为奥运冠军,但下了台也就是普通的小姑娘,没有荣誉是永久的,没有巅峰是持续的,不可能当一辈子的弄潮儿,所以当然也就没有豁免被议论被批评的权利;反过来说,只有被议论被批评,个人才能获得进步。

第二:批评归批评,但口炮不是批评,尤其是爹味十足的孔乙己式指导,“你知道拿捏的英文吗?”“疯疯癫癫”“像个白痴一样”,这种就是纯粹的口炮,是急急忙忙地在全红婵这里寻找自己的优越感,混杂了自卑和自大的孔乙己情结,这种口炮就不是批评,是一种很low的个人失败的发泄。

【三】

之前曾经提到过:作为专业的体育记者,其实很简单,就几个标准达到了就行,没什么高深的,比如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团队配合,同样参赛的其他选手的技战术对比等等,也就够了。

围绕专业报道的这种网上对线的场合可能更多涉及到记者对运动员个人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但这不代表就可以完全抛开记者的专业性和中立的公众身份,就可以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就可以发作自己自卑且自大的孔乙己情结。


朱记者的发言无疑就这么不中听,且不合格。所以哪怕他站位是有着天然护城河的“批评建议”,也激起了一片呛声。

如果定位自己是个记者,那起码要拿出记者的素养和站位来:
如果报道的是体育比赛,那么起码体育比赛的专业和自己对比赛的独到见解是应该具备的;
如果想关心一下运动员在退役后的从业方向和人生走向,那么起码要展现出自己对一般运动员职业生涯的了解、对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的理解,能提炼出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共同性,能了解运动员退役和转型的痛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归纳总结出真正激发运动员、也激发听众的问题。


而不是什么问题都只会归结到一点:全红婵英文不行。这跟孔乙己经史子集什么都讲不来、只会写四种写法的回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没有专业素养,也缺乏对社会人文的深入观察,当然只可能是“手里有个锤子则看什么都是钉子”,自以为英文不错,所以看谁都需要补习ABC。

有些公众号很委婉地说:【(朱记者)最大的错,在于忘却如今几乎已经人尽可知的21世纪中国流行为人秘诀。这个秘诀不长,位列第一的是六个字:放弃劝谏情结。‍‍‍‍‍‍‍】我觉得这实在是抬举他了,朱记者不过是摆出劝谏的架子,实际上是显摆自己会讲英文的孔乙己式炫耀而已

可想而知,当他一开始兴冲冲地想要教导全红婵“拿捏的英文怎么说你知道吗?”、被全红婵顶回去“我不想知道”的时候,心里是如何愤懑至极的,以至于才会在后来的记者连线中大放厥词:【“疯疯癫癫的……,像个白痴一样,.....应对事情不是很得体,她也不是很爱学习。”】

【四】

朱记者忘了自己应该是个记者,是个起码能比普通民众站位更高、更专业、更深入的记者,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孔乙己式的网红,尽情炫耀自己更会英文,结果理所当然招来了一片骂声和自己所在单位的调查意见。

甚至他对游泳运动这个项目和美国游泳队的“紫薯脸”的路人意见都被挖出来了,本来平平无奇的意见,但在这风口浪尖下,显得特别不合时宜:

 


更有公众号,都开始给他编身份了:


【朱小龙是上海人,父母是日本籍,妻子和孩子则是美国籍,而朱小龙则就职于《南方日报》,用中国的薪资报酬,养活着海外的家人们。】

一旦到了这种程度,就再也不可能就事论事了,只可能滑入简体中文圈的注定怪圈:以新闻报道起,以人身攻击终。最后一地鸡毛,除了留下一片网络垃圾,什么也没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