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

我们这代中国人:生不逢时还是…..?


文/陈向阳

有人称我们“红卫兵一代”。其实,我们这代中国人多数没当过红卫兵,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人,即便是城里人,或因出身不好,或岁数不够(小学生),或根本就没想当红卫兵(当时叫逍遥派)。

我们与前辈的区别在于“长在红旗下”,没有“旧社会的印记”,从小就被全国统一地教育成了“革命接班人”,思想观念的“一致性”远超前辈。当文革来临,思想单纯又充满革命激情的我们一点就着,近乎疯狂地投入了那场大革命(现在叫大灾难),成了毛的“文革起动机”。但我们到底是孩子,当起动机可以,当主力却不行,很快就被大学生和工农兵取代,后来又沦为“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了。

文革结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大大分化,原来那种相当一致的状态解体了,人与人的差异之大可谓天上地下。比如一张老照片上有一位当年在陕西插队的知青,就是个普通知青模样,当时也确实是知青,可如今人家是国家主席了。那照片上还有其他知青呢,看着和他没啥区别,但如今状况如何呢?不知道。但能肯定的是,千千万万的当年知青如今不过是仅仅温饱或小康的平头百姓,如果他们还有幸活在世上。

真的,我们这代人已经在纷纷“驾鹤西去”了。一生过完了,结束了。好快呀,看着黑白照片上(当年我辈无彩照)那么年轻的脸,一个个活生生,充满希望,精神气十足的青年,如今仍在世的也满头白发、满脸褶子了。

我们小时候曾被称为“蜜罐里长大”、“祖国的花朵”,无比幸福的一代。可如今回头再看,我们可算很倒霉的一代。有人这么说过:我们正长身体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正该好好学习的时候,文革来了,停课闹革命。该毕业工作时又上山下乡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终于文革结束,知青返回了城市,找工作吧,却发现自己缺少知识、缺少技能,已经落伍了。好赖找个工作养家糊口吧,又赶上下岗,铁饭碗没了。一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什么都耽误了,在叹息中就来到了人生终点。

不过,本文却要换个角度看:我们这代人虽然大多没享什么福,但经历却无比丰富,不亚于前人,更远超后辈。人生不就是一连串的经历么?一辈子经历丰富,活得还不值么?

不过,先要界定一下咱们这代人。1949年的改朝换代是起点。我们都长在红旗下,所以最年长的在1949年才刚要上学受教育,如今八十多了。而1976年文革结束是“截止点”。这代人中最年轻的也该有些文革的记忆,那么至少是1960年代中期生人,到1976年已经上了几年小学,如今也60出头了。就是说,我们这代人如今60到80多,更老的人解放前就到了上学年纪,受的教育不像我们那么“单纯”,更年轻的呢,他们从一开始受教育就已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了,和我们受教育的毛泽东时代有了明显区别。

当然,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分界并不像刀切,不会因为大一两岁小一两岁就截然不同。但可以说,我们这代人中数量最多的是1950年代出生的,那也是出生率最高的时期,婴儿潮。但是,这代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老三届”,即1966年文革开始时在校的初中高中学生,是他们搞起了红卫兵,他们也是“上山下乡“的主力,而他们应当是1947年到1952年出生的。

我们这代人也有不小“内部差异“。仅年龄跨度就有二十岁,有人目睹了1958年的大跃进,可有的那时还没出生呢。更有城乡差别:我们这代人的多数其实是农民,但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而到历史舞台上亮相的基本都是城里人,也是本文的主角。还不能忘记“阶级差别”,那些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人当年很悲惨,动不动就会遭受歧视、欺辱、迫害。他们虽然只占大约10%以下,但总数可不小。

不过,内部差异掩盖不了我们的共同性:都经过同样的“革命教育”,被灌输了同样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什么旧社会、新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还有“使命感”(打倒一切反动派、解放全人类)。即便出身不好的那些人也大多接受了同样的观念,他们只恨自己命运不好,往往还曾努力与家庭划清界限。

我们都经历了同一段历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文革,一个极端畸形的时代。共同经历给了我们共同记忆,尽管每个人的处境不同、视角不同,但看到、听到、体验到的毕竟是同一个时代,根本区别于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

当然,述说我们这代人的文章书籍已经多如牛毛。所以此处只捡出两大“亮点”来说,看看我们到底是生不逢时呢,还是此生难得。

第一个大亮点:我们经历了社会政治的连串大起大落,简直是天地反转,翻过来再翻过去,好似一出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大戏。后辈有这眼福么?

1949年的改朝换代我们没赶上。但之后的中国也没消停,仅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就有三反五反、反右、社教、四清,然后是文革。亿万人积极投入,上街游行、标语口号、大会小会、人人发言个个表态,更有批斗审查,人人过关。当然,我们还基本是看客,直到最后的文革我们才成为有份量的参与者,并落下名号:红卫兵一代。

后辈们不会有这眼福了吧?胡锦涛说过“不折腾”,基本意思就是不再搞政治运动了。实际上想搞也搞不起来了吧?文革已经耗尽了老百姓的“革命热情”。邓小平时代也试图搞过“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的运动,但任凭怎样发动也搞不成轰轰烈烈了,比以往的政治运动大大逊色了。不过,只说群众耗尽了政治热情恐怕不对,到了1989年,那么多群众不是又一次迸发出了政治热情么?还完全是自发的。所以,实际情况应该是:人民群众有了自己的政治观念和诉求,不再容易被操控了。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早已学会了“冷眼笑对”官方描绘的“政治图画”。因为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政治图画,还曾相信那些就是实际状况的写真。可是,一幅接一幅的图画却破裂开,一次次露出了大相径庭的真相。

本人记忆中第一幅破裂的图画是“苏联老大哥”突然变成了苏修。但这比“打倒刘少奇”又小巫见大巫了。文革前夕,刘主席和毛主席几乎平起平坐了,不少场合一挂就是并排的两张主席像。这么神圣的主席竟然是个头号大坏蛋?太不可思议了!还不止他一个,什么刘邓陶、彭罗陆杨、杨余付,原本都是堂堂的国家领导人啊。我们当时决心要消灭一切坏蛋反动派,可做梦也没想到敌人竟然是一直领导着我们的革命领袖们,十一、五一都要登上天安门和毛主席站在一起的。太震惊了!

同时,原本那么权威、坚固、理所当然的,如政府机构、法律法规也都动摇崩解了,一句话:天下反了!原来正着的都要反过来。曾经那么严厉的老师校长突然对我们学生点头哈腰了,甚至可以随便打骂他们。原本没钱别想碰的商品可以抓过来摔了、砸了、烧了,只要说那是四旧。原来的富贵人家可以闯进去、打人、抄家,只要说他们是黑五类。原本的规矩都不算数了,甚至打死人都没关系了,只要说打的是坏蛋。

红卫兵们狠狠的放纵了一把,造反、串连、夺权、武斗。没当红卫兵的逍遥派还有小学生们则好好地看了场大戏。一边看一边玩,放假在家一年半,玩得我们以为那才是少年儿童的正常生活,而上学读书是早该废止的荒谬。

慢慢地,尘埃落定。新的秩序建立,又复课闹革命了。颠倒的世界已经被颠倒回来了:刘少奇为首的坏蛋都被清除了,党的九大胜利大圆满了,毛主席、林副主席,正副统帅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从此将领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可是,这幅刚刚完成的“新图画”再次被彻底撕碎,已经光芒九千丈(毛主席光芒万丈)的林副主席居然一夜之间成了“林贼”,温都尔汗“折戟沉沙”了。这震动,比打倒刘少奇还厉害,简直像太阳熄灭了一半。刚把颠倒的世界摆正了,以为一切都大白天下、朗朗乾坤了,谁想再一次,一切又成了假的,再次乾坤颠倒。这真真假假,假变真,真变假,多么离奇的事都能是真的也都能是假的,都可信也都不可信了。

颠倒一个接一个:我们一直要打倒凶恶的美帝,可美帝头子却被请进中南海和毛主席握手了。而且我们透过各种“缝隙”逐渐得知:不仅美帝,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根本没有像说的那样“一天天烂下去”,而是科技非常先进,远超我们,也不是只有财主资本家花天酒地,人家的普通百姓也比我们阔多了。

还有,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又复出了,又从大坏蛋变回了国家领导人,又不能随便骂了。可是呢,他刚开始整顿,下力抓生产了,突然又成了“走资派还在走”,又被打倒了。可这一次,我们很多人已经没了“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劲头。太多的反转、再反转、再再反转,我们被弄迷糊了,或者弄清醒了。反正不再那么听信广播、报纸、中央文件了,更多自己做判断了。于是爆发了1976年清明的天安门事件,矛头指向“四人帮”。据说毛主席说过:“矛头实际是对着我的”,他还真说对了。

最难忘大起大落的1976:流星雨、唐山大地震,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接着是“十月惊雷”,四人帮被抓,举国欢腾。毛泽东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了。

新时代就是对毛泽东时代的大反转。人民公社取消,土地又分了。公有制被打破了,私有企业越来越多,直到在总量上占了大头。这都是怎么回事?地主、资本家又回来了,“一夜回到解放前”。还搞不搞共产主义了?哦,蔫不悄悄的不提了,先富起来再说了。

而国门一开,不仅外资、外企、外国人呼噜呼噜进来了,中国人也可以出国开眼了。这一下更彻底看清了,过去还说人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等咱们去解放呢,真是天大的笑话。

其它的“图画”还在一幅幅被撕破:大恶霸刘文彩根本就不是曾经说的那样,什么水牢,没那回事。周扒皮半夜鸡叫更是纯属编造。抗日战争也不是蒋介石国民党躲在峨眉山上等着摘桃子,人家打的仗、牺牲的将士、打死的日本鬼子都远远超出共产党这边。朝鲜战争也不是美帝和南朝鲜发动的,而是金日成的北朝鲜挑起的。如此种种,多了去了。

而改革开放新时代更揭示了一个最大的真实:中国人的勤奋和才智能够造就何等的奇迹。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中国还是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连周边小国也一个个趾高气扬看不起我们。可解脱了这样那样的束缚之后,十几亿中国人居然迸发出自己都没料到的巨大能量,连邓小平预定的,曾被认为虚高的目标都被大幅超越。

我们后半生最开眼的应该就是中国的快速崛起。尽管我们早已大分化,左右两端的思想分歧能有十万八千里,但绝大多数都不会希望中国依旧像当年那么贫穷落后吧?曾经的我们张口就是“四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可一年又一年连影儿都看不见。如今呢,基本都实现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举变为世界第一号工业国,仅仅用了三十多年,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再看我们一生的第二个大亮点:那就是亲历了科技的飞速发展,是指数型的,爆炸式的大发展。

已经辞世的前辈人别说没看到,恐怕想都没想到。不对,想到了,但没想到真能实现。比如“千里眼、顺风耳”,祖先们千百年前就想到了,但千百年来也只是空想。就连1980年代辞世的人若今天能复活,也会惊傻了:相隔万里,随随便便的普通人随时随地就可以面对面看着聊天。我们年轻时,有谁曾料到这会发生在有生之年?

我们若翘首向前,甚至都能看到科技将给人类带来的最大转变了:从“生物人”向“人造人”的进化。生物人的事务将一一交付给“人造人”,做工、管理、设计,还有打仗、厮杀,甚至研究、创新、决策,都不可避免的将由人造人承担。生物人将一步步失去存在的必要。这场人类大转变还有待时日,但这个大结局已经遥遥浮现,我们不能亲历但也能预测个八九不离十了。

后辈们将亲历未来,但决无我们前半生的那些体验。那和上千年来前辈们的经历没太大不同,叫“铁器时代的农耕文明”:牛耕田,马拉车,挥着锄头镰刀在田地里“刨食”。不仅上山下乡的人体验过,我辈其他人或本来就是农民,或经常去农村“劳动锻炼”(比如支援三夏),对吧?

当年的城市生活当然远高于农村,但也是后辈们难以想象的落后。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电视机(黑白的,14英寸)在中国还非常稀少。哪个机关单位有部电视机还要锁在电视柜里专人负责,全国仅有一两个电视台,每天播放的节目仅从晚七点到十点一共三小时。而每台电视机前却往往有数十的观众,还要提前用板凳去占位子。

那时的有线电话也只有很少数人(司局长以上的干部和其他重要人士)家里才有。普通人么,公用电话,城市里几十几百户人家共用一部。农村呢,一个村子能有一部电话就不错,有的农村连电都没有,点油灯。像“传呼电话“,后辈们能猜出怎么回事么?

至于电脑、互联网、手机,当年更别想了。而现在的年青人缺了这些能受得了么?我们又是怎么过来的呢?哦,看书,一本小说能让我们吃饭都放不下。还有“出去玩”,每天都不可少,一群群男孩、女孩,跑跑跳跳,又说又笑,“哥们儿”“姐们儿”,成了终生友谊的“发小儿”。如今追剧、看视频、刷手机长大的后辈们,还能有铁哥们般的发小儿么?

我们经历了农业社会的铁器时代,然后是工业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又在目睹人工智能的疾速发展,真够开眼的。

纵览一生,我们就像爬了一座大山,前辈曾和我们一道,但快到山顶时他们纷纷离去,没有看到山的另一边。后辈呢,只走在山的另一边,却不知(至少没体验过)山的这一边。而我们这代人,山的两边都亲身体验了。还站在山顶,把前前后后都瞧明白了:前半生在山那边,曾穿过荆棘,翻过障碍,摔过跟头,绕过弯迷过路。从山顶回望才看清了来路上的密林、陡坡、沟谷,原来是这么走上来的呀。可太多的前辈直到终了也没弄明白走过的那些沟坎障碍到底是咋回事,到最后也没能解开一路的困惑。而在山顶远眺前方,我们还看到了地平线上的景物。自己走不到那儿了,但也能大致看出后辈们的前途。

除了少数幸运儿,我们这代人多数不顺利,没享过多少福。但我们有丰富曲折的经历,看过那么多光怪陆离,尝过那么多甜酸苦辣,往好了说:这也能算不枉此生了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