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雅下水电站弊大于利,包袱留给后世中国

文/ELM

【1】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下文简称“雅下水电站”)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吴政隆主持开工仪式。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连可行性报告都没有(from王维洛),就直接上马开工建设了,全世界估计也只有中国才会有这么蛮干。

闲言少叙,有网友说:没有断流,看不出是生态灾难。

其实版上转载的专家和分析文章已经很清楚了,不过可能专业术语比较多,文章比较长,数字比较多,容易看晕。

既然如此,文章不写一句空,做了点儿功课,看图说话。咱不是专家,就说点儿大白话。方便理解。要想严格地探讨雅下水电站的细节,还需要参考正经专家的意见,不是大陆拍马屁的那种。

【2】

从地图上看,雅下水电站有两大最突出的危害,首当其冲的就是生态破坏。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了:

地图非常直观:雅下水电站的工程坝址在西藏林芝市的派镇,派镇的上游是尼洋河入雅鲁藏布江的河口。这个地图的比例尺很大,从图上的林芝市到派镇不过50公里左右,到南迦巴瓦峰也不到70公里。平面距离近,但地势落差很大。

而从林芝市附近的尼洋河入雅鲁藏布江的河口开始,顺着雅鲁藏布江的流向往东北方向的大片地域,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保护区:

根据现在看到的资料,雅下水电站的取水口位置最大可能位于派镇上游5km拐弯处,出水口位于下游墨脱县西让村附近:

直接打穿山体,挖出隧道,装入水轮机,利用林芝-派镇到墨脱这一段的水流落差发电。这就是所谓的“截弯取直、隧洞引水”。

——问题就来了:上图这个蓝色的斜⊃型的右半部分,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生态奇观,依靠的是两大水源:第一是印度洋的潮湿水汽,第二就是雅鲁藏布江。现在雅下水电站中途截胡,按照网上的说法,计划截取70%(!)的水流量,通过上图黄色的隧道引水修建五座梯级水电站来发电,直接流到下游,其他30%继续顺着河道流到下游。倘若果真如此的话,意味着进入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水量将大大缩减,怎么可能还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月收入1万,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现在专家说经过测算,说每个月收入6500,你的生活水平还可以维持不变。——你信吗?

有粉红可能会反驳:截取的水量量是可调的,可以不用截取那么多水量,给下游多留一点。——这太天真的,一边是实打实的财政收入,一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态影响,你猜政府会选哪个?

而且,越是下游需要水的枯水期,水电站越会截取更大比例的水量来保证稳定发电。这就是水电站的逆向调节诅咒,根本躲不开。因为水电站是为发电服务的,不是为生态服务的。

【3】

雅下水电站的第二大危害,就是潜在的地震灾害。雅下水电站可能不截流,但一定会蓄水。因为雅鲁藏布江的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汛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别非常大,必须有库容大的水库来调节流量,否则发电量极不稳定,也无法控制。

这个图也很清楚地显示会有个100米高的大坝造出的水库。

雅下水电站的水库比三峡大坝造成的水电站要小,但危害可能更大。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超大的水库好比一个超大的“水盆”,放在“地板”上,哪怕水盆本身很牢固,但这么重的水盆所造成的压力,一定会通过“地板”以各种形式向外传导,就造成各种各样的地震。

三峡水库就好比是建在中国二楼的一个超大水盆,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之后,上游的四川的地震的烈度和频度都大大增加:2008年汶川(8.2级),2008年攀枝花,2013年芦山/雅安,2017年九寨沟,2019年长宁,2021年泸县,2022年芦山,2022年泸定,……

雅下水电站的水库比三峡水库小,但它是建在中国的三楼,而且是地质构造更加不稳定、两大板块交接处的地震带上。开始蓄水之后,谁知道这个水盆的压力会怎么传导?

有些专家和粉红非常鸡贼地辩解说:三峡库区没有见到大的地震。对,库区里没有,因为压力都传导到库区之外了啊!你说水盆本身没事儿啊,也许对,但水盆把二楼都压出印子来了就不是水盆的事儿?

【4】

生态灾难和地震危害,就是雅下水电站的最大的两个灾难。而且这两个灾害是实实在在留给后世中国人的,是由后世的中国人来承担这两个无法弥补但又无法避免的灾难。

与之相比,雅下水电站的发电带来的经济效益,基本就是唯一的好处了,而这好处是被当下的政府实实在在拿走的。

两下相比,对中国人来说,孰轻孰重?对中共来说,孰轻孰重?利益谁拿走了?代价谁承担了?

【5】

很多文章在那儿大谈雅下水电站对印度孟加拉的影响,这压根就没碰到问题的根本;也有些其他的粉红自豪说只有中国人才能修建这么大的工程。

就一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