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星期六

其实鸠摩智也没那么坏

文/张佳玮

现在回头想,鸠摩智似乎也不是坏人?

甚至,鸠摩智在《天龙八部》里算反派这事,也很微妙:

他从出场到结束,手上好像都没一条人命?相形之下,段誉和虚竹说是心慈手软,杀的人远多过了鸠摩智呢……

一个人都没杀过的家伙,怎么就是反派了?大概金庸刻画大轮明王的技巧,是善用了反差:

大轮明王鸠摩智出场时,头衔重若泰山:吐蕃国师大雪山大轮寺大轮明王鸠摩智,然而年纪四十来岁,容貌神采飞扬珠玉流动,段誉一看他就生亲近心。

则原著明王并不长这样:

而该是这样:

明王也是明慧妙悟的真高僧,出场就一语道破枯荣禅师所修的枯禅,“南北西东,非假非空”。又须臾间表演了拈花指等三种武功,武功深不可测,姿态优雅动人。之后与天龙寺六僧虚空斗刀剑,用碧烟做指示,举重若轻,也显得风雅温文。

真是一代高人。

然后反差来了:被枯荣大师用计烧了六脉剑谱,鸠摩智急了:突袭段正明,再活捉段誉。忽然就放下了大智大慧,显出奸诈险恶贪得无厌来。

做出如此邪恶行径的明王,要干什么呢?

——逼段誉吐露六脉剑谱。

说白了:“给我讲义!”

接着就是最可爱的剧情:鸠摩智说,他答应了慕容博,要烧剑谱给慕容博。段誉认定他是想自己占有,死也不交。鸠摩智就决定把段誉带到慕容家坟前去烧了。

——既然明王只是要剑谱,何必非要带段誉去苏州?就地用刑拷问就是了。

——但鸠摩智还真带着段誉去苏州了。说聪明也聪明,说认真也认真,说迂腐也迂腐。他似乎确实贪得剑谱,但又似乎确实把给慕容博的诺言当一回事。

之后就是明王段誉的苏州历险记。看阿朱阿碧,轮番出场耍弄国师。两个苏州小姑娘伶牙俐齿,搞得明王没法子。这里显出明王的风度来了:他是坏人,但不是穷凶极恶的坏人。对崔百泉和阿朱阿碧们,自始至终都算客气。

最妙的细节是,阿朱阿碧救了段誉后,明王驾船来追——他一个吐蕃人,哪里会在江南水乡划船?但须臾之间,就学会了。当时阿碧感叹一声:

“这个大师父实头聪明,随便啥不会格事体,一学就会。”

是真聪明啊。

明王下次登场,是去解珍珑棋局。比起当日坏事做尽的丁春秋,明王都算是个好人了:凑热闹罢了。

明王再次出现,就是去到少林寺砸场子:号称自己会七十二般绝技,想一个人挑了少林。本来表演得好好的,结果虚竹横空出世搅了局。于是明王又和虚竹打了一场:打到后来,急了,一匕首偷袭了过去。引得梅兰竹菊四剑来袭。

电视剧里,鸠摩智恼羞成怒:少林寺原来藏污纳垢暗藏春色!

原著里,鸠摩智是笑着嘲讽的——他真的极少气急败坏。

其实想想鸠摩智当日挑少林寺,也很冤枉:他确实用小无相功使了七十二绝技,算是取巧,但七十二绝技的招式他是真会了的;对面虚竹用了逍遥派武功才跟他僵持住了,明王一定也委屈:“你们少林用别派武功,让我挑不了少林,临了还出四个姑娘拿剑刺我!”

再之后,明王出现在藏经阁,与慕容博一吹一唱,期间挡了萧峰一掌,势均力敌,彼此佩服。之后他又偷袭了段誉一次,然后跑路了。

至此,大轮明王鸠摩智,与三兄弟都打过一场了。

最后一次出场,就是枯井底污泥处:他制服慕容复,把他扔下了井,也算是为段誉出了口气;至于自己阴差阳错,被段誉吸走了内功,也是运气不好。然而他内功没了,却也放下了,从此成了真高僧: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想想南海鳄神岳老三穷凶极恶满手血腥,但因为出场就是坏人,之后傻乎乎当了段誉的徒弟后一直是喜剧角色,大家都不在意他做的坏事了。

鸠摩智倒霉在出场是个高僧,之后翻脸了,还屡屡与主角团作对,所以大家就只记得他的坏了。

然而到得后来一想:大轮明王鸠摩智,智慧武功风度都是一等一。所欠缺者,无非是个贪得无厌的武痴。他下手也不算残忍:不只是对三兄弟,甚至抢走游坦之的《易筋经》,却也没下毒手。

别说跟丁春秋这种大反派比,哪怕在和尚中间,比起搞个私生子、偷袭了萧远山、闷声不响多年的玄慈方丈,比起自己打死了祁六,却甩锅给萧峰的玄难,鸠摩智都算是个好和尚了。

《天龙八部》里,每个人的结局都与他的执念有关。明王没了内功,放下了争强好胜的执念,也就立地成佛了。比起疯了的慕容复、被囚的丁春秋,明王这个结局,真是不坏了。

毕竟想想明王做的大坏事,也无非是贪嗔痴外加中二:喜欢收集武功,喜欢炫耀武功。“我就是想要那个武功秘籍,就是想当天下第一!我武功厉害就是要显摆给人看!”

比起世上真正的佛口蛇心之辈,明王简直单纯得,像个没得够赞美的小孩。

反正如果我是段誉,得感念他一辈子:段誉和王语嫣大婚之日,明王不坐个首席大媒人,谁都不许动筷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