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19日星期二

红朝的那些事情(五十)

文/红朝笑笑生

和蒋介石的预想完全一样,开会的中共代表团领导是张国焘、彭述之,两个人跟蒋介石都没有交情,听到他的霸王提案立刻火上心头,大骂蒋介石存心不良,国民党的左派也纷纷反对,认为蒋介石是在搞分裂。一场二中全会开了七天,吵得热火朝天,就是出不了结果。

张国焘很生气,陈独秀也很生气,但是决定权不在他们手上,而在共产国际。

鲍罗廷等人认为,蒋介石的条款完全是为了巩固国民党的凝聚力,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所以共产党应该接受。

共产国际的代表们做出这种缺心眼的决定,是因为他们缺底气。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都是伟大领袖斯大林在远东的得意成果,如果和国民党闹僵,就说明这些年花费的钱和枪都白出了,也就说明斯大林不正确、托洛茨基才正确,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对鲍罗廷等人来说,如此重大的事情是在自已手上闹出来的,收不了场就要算自已工作不力,就要影响到伟大统帅斯大林的威信,也就要顺带影响到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

为了维护斯大林同志的威望、维持统一战线的和谐,共产国际再次做出圣裁,中国共产党必须签字接受蒋介石的议案。

事成定局。

毛泽东很愤怒。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员让步,他却不顾共产党员的所谓组织纪律,既不签字也不举手同意,开完会就气呼呼地走了。

应该说毛泽东实在有愤怒的理由。共产党员不能担任部长,他等于是被一纸文案直接弄下了岗,再次成为国民党的编外人员。

两年前,主席台上那个人连开会资格都没有。短短两年时间里,他直接统率全局、威胁共产国际,逼走了和蔼可亲的汪精卫,逼走了自已和所有同志。

这就是枪杆子的实力,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在领到下岗通知书时,也学到了很多。

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五号,毛泽东交卸完差使,重新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国民党做事既差劲又缺德,看到毛代部长这杯茶已经发凉,居然拖欠他几个月的工资不肯发,毛泽东也无力吐槽,只能重新脱掉皮鞋、换上草鞋,回农村搞他的农民运动。

对毛泽东的做法,陈独秀和蒋介石都不大看在眼里。陈独秀始终相信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先进理论,而蒋校长在大陆的日子里压根没正眼瞧过农民:泥腿子们没教育、不识数、不念书,政治上落后,思想上愚昧,缺点数得出一箩筐,当兵都升不上排长,哪里配搞伟大的中国革命?

毛泽东知道大家的观点,但他还是要去农村。他始终相信,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农民,要改变中国就得改变农民,而不改变农民,中国也等于一无改变。

蒋介石对毛泽东没有特别的感觉,在他眼里毛泽东不过是农村出来的土学生,自已轻轻用手一推,就把他连共产党都推了出去。蒋介石忙的是另一件事:北伐。

北伐既是孙中山的遗愿,更是自已统一中国的志向,现在党务、军务都准备就绪,出征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九二六年七月,蒋介石顶着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头衔,正式出师北伐。出征前他没忘玩一个小花样,就是在七月六号先搞个选举,选自已为当国民政府主席,再宣布因为要北伐,主席一职临时让张静江代理。这样张静江事情还是要办,但职务却大不过他,不怕后方有人敢翻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