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星期日

突厥语语系归属与新疆原住民

新疆并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政权的一部分,于是另外有一种观点就冒出来:突厥人/维吾尔人和汉人都不是新疆的原住民,而新疆的原住民现在已经没有了,汉人先“进入”的新疆,所以当然这片土地应该是汉人所有


这样的观点主要来自中国史书对“突厥”和“回鹘”(即维吾尔)这几个民族的记载:

《周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突厥》云:“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狼在侧,并欲杀狼。狼遂逃于高昌国之西北山。山有洞穴,穴内有平壤茂草,周回数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大,外托妻孕,其后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子孙蕃育,渐至数百家。经数世,相与出穴,臣于茹茹。居金山之阳,为茹茹铁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遂因以为号焉。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

而之前曾占据新疆(西域)的、在突厥之前的匈奴、丁零、东胡、鲜卑、柔然等少数民族政权,都建立过强大的政权,但都与突厥人曾为死敌,尤其是现今维吾尔人的前身回鹘(回纥)人。

隋大业元年(605年),回鹘与其他铁勒部族反抗东突厥奴役,回鹘部的特健被推为联盟首领。自此开始,突厥、回鹘、吐蕃与中原政权(隋、唐)等之间不断展开合纵连横的拉锯战,直到东突厥汗国灭亡,告一段落。

更有甚者,从现今新疆维吾尔人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入手,认为突厥民族其实是从西向东迁移的,采用的是原始阿拉米字母,也就是今天的阿拉伯字母。并推测突厥人的阿拉米文字一种可能是中东近东传到中亚的,或者是中东近东阿拉米语族群移到中亚再往东扩张的,所以只可能是公元5世纪左右才到达柔然汗国(今新疆境内),“为茹茹(柔然)铁工”,并在此后逐步建立突厥汗国。——所以当然是新疆这片土地上的后来者。

这些证据其实恰恰证明了新疆其实一直是匈奴/铁勒/回鹘/突厥人的土地,而非作为后来者的汉人:

1,不管是最早的匈奴,还是后来分化出来的鲜卑、铁勒(回鹘),都是在比汉人(张骞出塞)进入新疆更早的时间就已经在新疆居住和活动了。而突厥(很大程度上是匈奴的一支)是其中文明发展更快的代表。据不同的史料记载,突厥人掌握了冶炼技术(“为茹茹铁工”),这在农业和游牧社会是个相当大的技术进步,所以后来这一部族又逐步同化了其他匈奴分支,以至于突厥文字逐渐成为日益被采纳的“官方语言”。而同化的其他民族越多,也意味着“突厥”本身就是一个建立在种族分支不断发展基础上的泛民族概念,和“汉族”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硬要把突厥(狭义)和其他部族(如铁勒等)分开是没有意义的。

有不喜欢“泛突厥主义”的观点,于是翻查史料,以证明维吾尔人来自旧时的高车/铁勒,并非今日的突厥人。这个证明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首先已经有很多史料证明突厥的历史可能起源于匈奴(《周书》云:“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一说到匈奴,历史就长了。而突厥人在西域诸族中率先成熟使用文字和掌握了冶炼技术,也说明这是一种比其他本地区民族发展更加成熟的民族。

2,[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回纥可汗(汉文转写名是骨力裴罗),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帝国地区称汗,名骨咄禄毗伽阙可汗。他的登基得到了唐朝的认可,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唐朝的编年史记述,其统治疆域从阿尔泰山到贝加尔湖。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他于称汗的第二年去世(745年),而另一些史书记载他死于756年。他死后,他的帝国继续存在。
“这样,回纥帝国取代了东突厥汗国。它将持续存在一个世纪(744-840年)。事实上,草原上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由彼此关系密切的一支突厥人取代另一支获得了蒙古地区的霸权而已。
这篇引文阐述了2个观点:1、回鹘是突厥的一支。2、唐之前回鹘的活动范围就覆盖到了阿尔泰山。

3,来自语言的证据恰恰证明突厥是一个东亚本土民族。因为如果突厥语源自阿拉米语,那么突厥语应该属于闪-含语系,子分支可以变,但语系种属的大类是不会变更的。正如日语虽然大量借用了汉语词汇,但日语本身并不属于汉藏语系。但是在语言学上,突厥语族是被明确分类在“西亚以外的亚洲、太平洋及东欧、北欧的语系”这个大类别里的。这已经是两种语系的差异了。所以,语言的证据恰恰证明突厥人并不是“来自西亚的外来人种”。

至于采用阿拉伯文字进行拼写,仅仅是字母的东传而已,而非语言和人种的东传。用阿拉伯文字也好,用拉丁字母或者西里尔字母来拼写,语言都是一样的。好比用拉丁字母拼写中文,也并不能说明中国人就是来自西方。

2012年11月26日,历史研究所“欧亚学研究”邀请土耳其安卡拉大学突厥语言与文化系麦莱克(Melek Özyetgin)教授主讲,题目为“突厥语言历史与回鹘文化”。她谈到:

“古代的突厥人的生存地带是现在的蒙古国,他们从十世纪开始从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迁徙到现在土耳其人生活的地方,这种变迁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现今使用土耳其语的民族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在这些民族中,生活在最东边的是柯尔克孜族;最北边的是雅库特族(现今生活在俄罗斯);最南边的是中国的撒拉族;最西边的在欧洲的中部,是戈戈乌兹族。从地理位置上讲,最东边到中国东北部,最北边到俄罗斯,最南边是西藏,最西边到欧洲。目前存在的突厥语有20种正式的语言文字,这些民族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的生活在中国、俄罗斯或者是在欧洲的某他国家。这些民族生活的地带大约是1200万平方公里,有2500万人。

“在二十世纪初期,可以把整个突厥语民族分为两个部分:生活在东部地区的是东部突厥语,使用的是察合台突厥语,是当时在东部生活的突厥人的通用语言,即帖木儿国王的官方用语,现在的维吾尔语与乌兹别克语就是察合台语的两种;在西方,从15世纪开始,在奥斯曼帝国使用的是奥斯曼突厥语言。但从十九世纪开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在东部,突厥语言的种类开始增多,在前苏联时期,共存在有二十多种书面语言。20世纪的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突厥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一种语言。阿尔泰语系是指突厥语、蒙古语、满-通古斯、韩语和日语,在这里面,最接近就是突厥语和蒙古语。关于突厥语的年龄,大概有4000到5000年的历史,但在这4000到5000年的历史里面,只有最近的1500年有文物记载。突厥语最久远的一个时代与匈奴王国年代接近。这个时期是非常重要,因为从那个时期开始,突厥语开始分两种,通过当时的分类,现在的突厥语言慢慢的形成。

“古代突厥语阶段,是突厥语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一个时代,大约在公元6到10世纪之间,现今在蒙古国境内的发现的一些古突厥语碑铭。当时突厥人使用的字母与如尼字母接近。古代突厥语可以分两个时期,一是古代突厥语阶段,二是回鹘语阶段,造成突厥语变化的原因一是政治方面的,二是宗教方面的。在古代突厥语阶段,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天教。在回鹘阶段,他们信仰摩尼教。古代突厥语时期,文书都刻在石头上,回鹘阶段,大多是写在纸上。目前已经发现大约有500多种刻在石头上的古突厥语碑铭。这些碑铭地理位置分布非常广泛,大约有120多种处于蒙古国境内,剩下的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到高加索地带。目前,这些碑铭中非常重要的有:阙特勤碑(Köl Tegin)、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等,它们分布于鄂尔浑河流周围,又把这些碑铭称为鄂尔浑河流碑铭,这些碑铭的发现和解读为突厥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93年,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解读了这些碑铭,他虽不懂任何的突厥语,但他成功解读了古突厥文,为突厥学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突厥人没有详细的历史文献,研究其历史主要依靠中国古代的文献和欧洲方面的记载,因而突厥碑铭就非常重要了。除了突厥人的文化,鄂尔浑河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文明,鄂尔浑河流域有1200平方公里,在古代时期,突厥人、回鹘人、蒙古人都建都在这个区域,像郁督军山(于都斤山)、哈喇巴克逊、哈喇和林都是在这里。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被保护的文化遗产。当时也有回鹘人刻在石头上的文献。之后回鹘王朝接受摩尼教,并且用摩尼字母记录,840年,回鹘迁徙到中国的甘肃、新疆吐鲁番等地,他们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吐鲁番高昌王国持续了四百年左右,这是持续时间很久的一个王朝。接受佛教的回鹘人在丝绸之路上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王国,而且他们也促进了与当地民族间的融合。”

这些证据都证明广泛意义上的突厥人在新疆的活动时间远早于汉人。

#新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