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需求侧改革(管理)对未来股市的影响

文/北冥南指

今天聊一个马后炮的话题:需求侧改革(管理)。这是上个月金融圈都很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新名词之一。每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对下一年的经济工作的部署,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尤其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是总结十三五、规划十四五的关键时点,所以也引起金融圈更高的关注。

需求侧改革就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有关需求侧改革的分析已经屡见报端,特别书面和特别官方的表述就不再赘述。显然这次的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是对应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刚刚提出的时候,感觉当时金融圈大多数观点都没有特别认真地予以对待,更多还是感觉是一阵风。但没想到真的就实施了,很快啊,很多人都大意了。以“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实施力度大于市场预期,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能利用率、降低了杠杆率等等。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的两个方面,供给改革告一段落,自然就轮到需求了。对于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需求侧改革,个人感觉可以这么理解:从支出法(需求端)看GDP的话,GDP=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净出口。之前传统的对需求端的刺激是秉承了凯恩斯主义的那一套:个人消费偏弱,那就扩大政府开支,强行拉高GDP,所以在个人消费、企业投资、政府开支中,和政府导向紧密相关的部分,都很容易得到强刺激,尤其是围绕土地相关产业链的板块,比如房地产、基建这样的需求。但对土地产业链的刺激总是有尽头的,房不能总在盖,路不能总在修,所以,下一步对需求端的刺激就要转到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里更加偏传统消费意义上的部分,比如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提升、第三产业的消费比例、高科技含量的提升、养老、教育、医疗等的消费优化等等。或者这么说:这次提出的需求侧改革,是对前几年陆陆续续提出来的房住不炒、新型城镇化、地摊经济等等消费主体的一次系统性的总结和体系化,从体系上确立这样的一个框架,把已经提出和未来可能会提出的需求端的改革都放进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需求侧改革对股市和债市的利好方向大概是这样的(篇幅所限,就不再展开):

话说回来,实话实说,“需求侧改革”这样的提法也不太好把控。毕竟需求端是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后来可能觉得这个提法过于激进,就悄悄地改成了“需求侧管理”,但是实质相信并没有什么变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