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奥特曼是外来文化入侵,孙悟空是民族文化瑰宝?

文/ELM

偶然看到这个大告示牌,不由得啼笑皆非:

本超市即日起不再销售奥特曼系列卡片糖果玩具等,抵制文化入侵。
中国孩子们的信仰应该是孙悟空和葫芦娃!


葫芦娃勉强算是中国的文化成果,这是中共建政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传统民间故事改编来的动画片,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也不算突兀。但是,孙悟空呢?这是《西游记》的主角之一,这怎么就是中国文化了?《西游记》是什么故事,是唐三藏去印度取经的故事,是主动去接受外来文化入侵的故事,都别说唐玄奘这算不算文化汉奸卖国贼,单单说孙悟空这个形象本身,就是来自印度神话啊,是地地道道的印度文化: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里面写: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因为《太平广记》和《太平寰宇记》都根据《古岳渎经》,而《古岳渎经》本身便不是一部可信的古书。宋、元的僧伽神话,更不消说了。因此,我依著钢和泰博士(Paror A von Staël Holstein)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Rāmāyana)里寻得一个哈奴曼(Hanumān),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

胡适这里说的“《拉麻传》(Rāmāyana)”今天翻译作《罗摩衍那》,是古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神猴哈努曼就是里面的主人公之一。胡适说得很清楚,“孙悟空”的形象就是来自神猴哈努曼。这个说法也得到历史考证大家陈寅恪和季羡林的认可。

胡适这么说不是生搬硬套的,因为对比哈努曼和孙悟空的形象,几乎如出一辙(括号里是《西游记》版本的孙悟空的特征):

神猴哈努曼是猿猴外形(猴形),其父为风神(石头裂开之后遇到风就长大),武力值极高,几乎是作品中最高的主角(同),多头多手富于变化形象(“七十二变”),能长生不老(同),曾经跑进妖精的肚子里变大变小(同),能腾云驾雾(同),能一跃千里,一跳能跳到锡兰岛(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成长背景也很相似,幼时很顽劣,哈努曼曾经追着太阳要吃它(孙悟空吃蟠桃,吃仙丹),“楞伽城大战”中大闹无忧园(大闹蟠桃会,大闹天宫),为了找出魔王拉瓦那而毁坏了阿育王仙林(为了吃人参果而毁坏五庄观仙林),在加入罗摩团队后相助罗摩斩妖除魔(在被唐僧救出后诚心保唐僧斩妖除魔西天取经),等等。

这么一比较就知道了,孙悟空的故事几乎就是哈努曼的汉化版,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加上一点太上老君炼丹之类的本土特色,但所有的技能和故事框架就是哈努曼的中文版。——就这样,一个印度猴子,被当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这到底是讽刺谁呢?

其实也不仅仅是这家小店,几乎所有讨论文化入侵的中文帖子,都要把孙悟空拿出来当成中国文化的代表。除此之外,几乎就找不到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和民族瑰宝。而讽刺的是,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形象,其实是来自印度文化,是个地地道道的印度文化代表。如今,同样是外来文化,日本的奥特曼就是文化入侵,而印度的哈努曼就是中国文化瑰宝,这种荒唐的两分法在压根就读不懂《西游记》的爱国粉红战螂里却能获得完美的统一,也算是世界文化的一大奇观。

粉红战螂们喜欢吹嘘这种“中华文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早在前几年,就有各种文化吹鼓手硬说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要老百姓去支持电影《百鸟朝凤》,因为里面的唢呐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结果后来有人马上贴考证文章打脸,指出唢呐其实是来自两河流域的乐器,跟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这里要特意谈孙悟空呢?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化传播的案例:

首先,孙悟空被吴承恩本土化改造后,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艺术形象,本来是已经成功地入侵到邻国日本,日本的《七龙珠》等很多艺术作品就是直接取材《西游记》。但是,区别就在于:日本从来不觉得自己被文化入侵了,反而是拿来主义,觉得好就拿来,并没有认为这就是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入侵。

但是,其次,简体中文圈还意识不到的是:类似吴承恩对哈努曼的汉化改造逐渐在简体中文圈占据主流,日本的《七龙珠》对“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改造之后,向世界反向输出了自己改造后的孙悟空,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主流影响力。越来越多国家的读者认可“孙悟空”是“Son Goku”,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而不是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形象。这恐怕是天天抱着自己文化破烂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遗老遗少简体中文粉红战螂们想不到的吧。

证明起来很简单:

这是简体中文圈形象里的“孙悟空”:

去Google搜索“孙悟空”+“Sun Wukong”,合计有40.9M的网页结果。

这是日本流行文化里的“孫悟空”:

去Google单单搜索“Son Goku”(日文罗马拼法),都有69.6M的网页结果,更别说还有众多的汉字和日文假名的网页结果没有算进来。

两相比较,谁的影响力大是明摆着的。以现在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和简体中文圈与世界文明的日益割裂、自我审核和自我封闭,孙悟空被当成日本文化的代表形象是早晚的事,来看看现在从欧洲到美洲,日本“孙悟空(七龙珠)”的影响力:

巴西狂欢节的“孙悟空”(七龙珠版)造型

意大利自行车队夺得奥运金牌之后,模仿“基纽特战队”摆出造型

再过几年,要是简体中文圈人跟欧美人说:孙悟空是中国文化。人家肯定会大吃一惊:你们是被日本文化入侵了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