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星期三

高层表态强刺激,股市有反应,但不算热烈

文/SIG

中国股市(沪市、深市)12月10日高开低走,成交量2.2万亿,算是一日行情:

P1

沪指开盘就高开2+%,各种指数更是爆拉3+%以上,显然是对政治局的会议表述的回应:

政治局的会议是给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谈今年经济工作时,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也就是说,虽然高善文等若干经济学家在质疑中国的GDP数字,但决策层认为“保5”目标能“顺利完成”,怎么完成呢?通稿解释了: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时隔14年,再次看到了“适度宽松”这个表述。决策层虽然表态说经济发展目标能“顺利完成”,但显然也感觉到了压力,尤其是明年美国总统川普上台,极有可能再次掀起贸易争端,未雨绸缪,所以要再次进行强有力的刺激:

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一次出现是在2008年年底部署09年经济工作时,这个政策基调的退出,是在2010年年底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时。时隔14年,中国再次“适度宽松”,也是2012年年底以来中国首度宣布这一货币政策基调。

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表述反而更熟悉:上一次出现是2020年7月,是应对新冠疫情初期冲击的时候。

三,“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个“超常规”的表述,史上第一次出现。到底如何才算超常规,目前尚未可知,需要等到进一步观察。单纯从字面意义来判断,似乎刺激力度将远超过2008年的4万亿

文件对整体工作要求的表述是: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具体工作任务:

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果要归纳的话,可以说有三个市场比较集中期望的亮点:

1、扩内需,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稳住楼市和股市

3、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稳住外资外贸,并且吸引更多的外资回流

政策信号很明显,但是,高开低走的行情走势又显示出:市场的信心并不充足

P2

市场信心不足,原因在于在这样“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政策表述下,政策选择集合很小,而且政策刺激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弱。换句话说,2008年,中国政府用4万亿刺激经济,但在2025年,中国政府可能拿不出4万亿,而且就算拿出来了,刺激效果也将远远弱于当时。

例如第一条“扩内需”,这几乎是所有经济学家的共识。12月初,“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发表演讲。

斯蒂格利茨对中国一向友好,在发言中谈到中国面临的挑战的时候,第一条说的就是:“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劳动力收入占比”

但是,在经济下行(这是和2008年显著的不同点)的情况下,要如何扩大内需?如果是采取美国式的直接发钱(或者是消费券),那么要发多少?给哪些人发?怎么发?更关键的是:各地财政捉襟见肘,钱从哪里来?这中间要如何避免寻租腐败?最关键的是:决策层并不认可这样的作法,习近平曾经说过:“高福利养了一批“懒人”,中国不搞这一套。”而直接发钱,显然在形式上很像习近平所憎恶的“高福利”做法。

如果不是让居民直接扩大消费,而是用凯恩斯式的政府拉动消费,那么这是否能提高斯蒂格利茨说的“提高劳动力收入占比”?恐怕中共决策层的结论并不令人乐观。

P3

政治局定调,可见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注定了不会有超预期的亮点。那么,A股的反应基本也就反馈了这个新闻的影响了:高开,但低走。会走出真正的牛市行情吗?很难

国民收入分配是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一》),要提高国民收入中的劳动力收入占比,意味着要降低国家和企业的分配比例

“国家和企业的分配比例”的突出代表就是国有企业。但是,在今年7月中共二十大三中全会之后,中共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方向的定调是:将依靠习提出的所谓‘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国企。这其实就是国进民退的变相表述。在国进民退的前提下,又怎么可能主动降低国家和企业的分配比例、提高国民收入的劳动力收入占比?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低于预期、政策落实效率低。

================================

拥有所有版权
不构成投资建议
©阳光资讯
需要更多定制化研究报告可随时联系

All rights reserved
No investment advice
©Sunshine Intelligence Group
Contact for more customized research report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