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在互联网上,女性正在剥夺女性的话语权

文/西柚芒果加冰 

最早想写这个话题,是刷到唐香玉三姨的回信,看得我热泪盈眶。

给不熟悉这个名字的朋友们解释一下,唐香玉是一个著名的脱口秀女演员,她在脱口秀舞台上因为一些女性话题而走红。其中,“三姨”就是她不可或缺的素材库。

段子里的三姨,热心又“讨嫌”,不停地给唐香玉介绍对象,觉得女性年纪到了就得找个主,结婚生子,天经地义。

唐香玉的段子,引起了很多年轻女性的共鸣。一到逢年过节,大家身边或多或少都会刷新着么一两位“三姨”,热心又讨嫌得给你张罗对象,劝你赶紧结婚。

大部分年轻女性遇到这类“三姨”,都是当面皮笑肉不笑地应付,然后背地里跟朋友疯狂吐槽。

“这就是自己淋过雨,还要把别人的伞撕烂。”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这个形容。


在当代,劝女性结婚,“罪大恶极”。

近些年,有一个很有趣的社会现象,当女性主义崛起时,在互联网上掌握话语权的年轻女性,却与那些传统女性做了切割。

年轻女性觉得“她们”走入了婚姻,上了年纪就定了型了,所谓的新观念,新想法跟你“说了也白说。”

女性被划分为对立的阵容。

可三姨的回信,却打破了大家的刻板印象。

这个愚昧守旧又多管闲事的女人,她说“三姨在反思,俺们见到的人,过得日子太刻板单一了。”

是啊,单纯一点地去考虑这个问题,三姨们没有坏心思,她们循旧过着单一的生活,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辛苦劳作一辈子,祖祖辈辈的女性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在她们的认知里,日子就是这么过的。

她们劝你结婚生子,并不是因为她们淋过雨就要撕烂你的伞,而是因为这是她们认知里的“对你好。”

有一天,当她们发现时代变了,她们也可以掀开井盖,去看蓝天。不要怀疑,女性天然地具有反思自我的能力,并不受限于年龄。

而即使她们刻板守旧,一点改变的可能也没有,在互联网上进行吐槽攻讦又有什么意义呢?


她们在这些平台没有话语权。

在小某书上,我经常刷到吐槽婆婆的帖子,吐槽婆婆在年轻的社交平台上是政治正确。生活里的一言一行都能被放在网络上无限放大,然后审判定罪。

“婆婆”这个女性角色,几乎快成了负面词汇了。

我有时候在想,我妈妈在互联网上算不算一个好婆婆呢?

我侄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妈就开始没日没夜地照顾。她既要看小孩,还要给我嫂子做月子餐,甚至我们一家子六菜一汤的晚饭也不打折扣。

以至于我嫂子刚出月子,她就晕倒了。

我嫂子生产完三个月就回去上班了,我妈又看小孩,又要做一家子的两餐。

有一次,她悄悄跟我说:“楼上有一家请了保姆,人家保姆只看小孩,不做任何家务,一个月工资都有5000呢。”

我妈这辈子都没拿到过5000块的月薪。我想那一刻她才意识到了,自己干的活儿多有市场价值。即使在我们这种五线小城市,也值得过万。

可我妈也有很多小毛病,情商不高,经常活儿干了但是话说得太难听,在互联网上吐槽她,一定像呼吸一样简单。

当然,好在我嫂子也没把她“晒”出来。

互联网上太多的审判,很多时候胜利者并非正义者,而是掌握话语权的人对异己的霸凌。如果独立女性的女性主义前提是攻讦其他同性,我觉得这个女性主义也只是个笑话了。

“求同存异”这么简单的道理,已经被太多人忘记了。

女性掀开井盖,看到蓝天,去追求经济独立,不婚不育的新道路是一件好事。

不婚不育可以是一条女性的新道路,但是不代表这是唯一正确的路。


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希望年轻女性在互联网上掌握话语权时,少一些对同性的审判,多一些共情和包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