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

萨苏:毛泽东的巨额稿费

目前中国对这类的资料几乎只有少量开放,调查起来非常的困难。以老萨对毛泽东的了解来说,毛似乎根本不应该拿稿费。

因为自从毛上井冈山以后,哪怕是被苏俄派推翻的时候,毛享受的待遇还是很高的,根本没有生活上的问题。毛从长征结束以后,基本就没有接触过实际的货币,一切生活问题都由秘书和内勤人员负责。对毛的供应都是最高级别,早在延安时代,只有毛一个人有自己的汽车,其他供应也是不限量。

有人说毛的食宿一向很差,那主要还是井冈山和长征时期,由于那时候普遍水平差,谁都无法例外。

在抗战和内战期间,毛的待遇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营养和舒适完全没有问题。建国以后,毛的食宿都有专人安排,精心的挑选制作,看毛晚年生病期间身体依然发福就可以看出。享受这样的待遇,还有大量的稿费作为私人存款,这显然是不妥的。

1、毛泽东稿费的数量到底有多少

老萨查阅各种资料,只能遗憾的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2003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直机关工委就《毛泽东选集》新版的稿酬、外文版权费是否要纳税的问题,向国务院请示,这方面的内情才露端倪。当时上报的数字是:截至2001年5月底毛泽东稿酬已达一亿三千一百二十一万元人民币。

这是2001年的数字,现在的人民币和当年人民币的购买力似乎有些不同。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所编的“毛泽东遗物事典”(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有很多毛泽东文件的复印版本,上面记载:1960年“毛主席稿费清单”,共列五项:“1959年底结存款二十四万八千六百八十九元三角;1960年共收入稿费二十三万七千四百零四元九角三分;1960年共收入利息一万四千九百八十六元二角四分;1960年共付出款一万三千九百九十元零四角一分;1960年底结存款四十八万七千零九十元一角三分。”

可以看到,在1960年个人崇拜还没有盛行的时候,毛每年的收入就有23万多元。1960年的23万是个什么概念?由于出现三年大饥荒的严重问题,1960年国家机关行政一级(即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工资已降至404元。毛泽东每年23万稿费这个数字,就是周恩来的收入标准也需要47年才行。

随着文革的开始和个人崇拜的加剧,毛泽东的稿费也大涨。文革初期的1967年10月,毛泽东曾自己查过稿酬情况,当时有五百七十多万元。毛泽东去世后的1976年12月,毛的心腹汪东兴在清查毛私人财产时发现,毛存放的稿酬存款累计为7582万元,是用“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党小组”的名义开户的。另外,毛泽东还有以个人名义开设的户头,账上通常存有八九十万元。

1976年时候工资标准是什么?当时一般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大约30多元。

2、稿费是怎么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中国学习苏联的稿酬制度,作家和知识分子发表作品,给予相应的稿费。从1953年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口径,把苏联的稿酬制度照搬过来,明确不采用版税制,而制订了印数定额制的付酬标准。

以下是关于稿费的一些文章摘录:

当时规定的基本稿酬原则是这样的:基本稿酬,是按作品的字数(或诗歌的行数)或著作页为计算单位,通常是以1000字或以若干诗行(如10行,20行)或一个著作页为计算单位,付给作者若干报酬。通常计算标准如下:著作稿每千字老人民币6万—18万元(新币6—18元),翻译稿每千字4万—13万元(合新币4-13元)。

1953年国家规定,付酬办法为:1至4个定额(每个定额从1万到3万册不等),每个定额按全部“基本稿酬”付给。从第5、第6个定额以后,每个定额按基本稿酬的80%付给。递减至第13个定额以下均按基本稿酬的40%计算,付给作者稿酬。

《毛泽东选集》1-3卷是此时期出版的,平均每卷字数约30万,按最高标准算,基本稿酬为5400元。该时期的具体印数未得到资料,但据统计,从51年-65年期间,毛选四卷共发行了1000万册,按平均算,则每年发行约70万册。则此5年期间按350万册计算,(即350个定额),则印数稿酬加上基本稿酬约为:78万元。

1961年4月,国家下令取消了印数稿酬,只付基本稿酬,付酬标准与1958年10月相同。1962年5月,在“三年严重灾害困难时期”后的恢复阶段,一度恢复了印数稿酬。

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当年7月,再度宣布停止实行印数稿酬,稿酬标准维持每千字著作稿4—15元,翻译稿每千字3—10元。

所以,印数稿酬实际在此阶段,实行了约4年半。此期间,按前数字,毛选的发行数量约为300万册,按基本稿酬15/千字计,基本稿酬为4500,考虑印数递减计酬,则印数稿酬约为60万。

按此计算,截止到64年取消印数稿酬前,毛选的稿费收入约为140万元左右,这和一些史料记载大致相符。

1966年1月,国家认为虽然取消了印数稿酬,但稿酬标准依然过高,又决定降低基本稿酬标准,减少50%;著作稿降为每千字2—8元。翻译稿每千字1—5元。从1966年6月起,各出版单位自动取消稿酬。文章在报刊发表,或图书出版,一律不付酬报。稿酬制度实际上被废止。直到1977年10月,国家出版局颁发文件,决定恢复稿酬制度。

按此规定,毛的全部国内稿酬也就应该在140万左右,加上从50年代至一九六五年底,十七万五千元是海外版权费,其在1977年前的全部稿酬应该不超过160万。但据《党史文苑》载:据汪东兴回忆,1967年10月,毛亲自查了自己的稿费存单,居然达570多万!

那其余的稿酬从何而来呢,《党史文苑》还有这样的记载:

“一九六七年三月,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选、诗词稿酬的计算标准的建议:《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平装本、精装本,每套稿酬一角;毛泽东文选稿酬,每本二分五厘;毛泽东诗词每本稿酬三分: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不是新发表的,暂不订稿酬。”

最后,这一建议送毛泽东本人审阅,毛作了批示:还是以过去标准为宜,一些提议不合实际。

——这个“过去标准”,应该指1964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文化部党组《关于改革稿酬制度的请示报告》——即废除印数稿费的制度的“报告”。如果仅仅按千字/12元的标准,以只有286页小开本的《毛主席语录》为例,也就800元左右,而按10.55亿册的印数拿,这个天文数字岂不吓人。可是在实际上,毛的稿酬仍然按“印数稿费”拿。不知道毛在1967年查到自己的稿酬存有570万时,是否察觉已经“违规”拿了稿酬?

1966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加速大量出版毛泽东著作。为此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毛泽东著作印制发行工作会议,制订了1966年-1967年印制《毛泽东选集》3500万部的计划。本年底中共中央决定1967年印制《毛泽东选集》8000万部。

“文革”期间,“毛著”——特别是《毛主席语录》大量出版发行,是当时出版界最主要的任务。据统计:1964年至1967年,《毛主席语录》共出版汉文版10.55亿册;用6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1600万册;用37种外文出版2000万册。

当时毛选是每个人都必备的东西,老百姓几乎人手一册,包括文盲和老年人。根据《中国当代出版史料第四卷》的统计,毛泽东著作的发行量为:

1951年至1953年,《毛泽东选集》1-4卷,总计出版发行150万部,600万册。

1960年上半年,《毛泽东选集》第1-3卷,共计559.7万册。

1960年5月开始,《毛泽东选集》第4卷,精装本9万册,平装本200万册,普及本200万-300万,共计459万册。也就是说,从开国到60年,毛泽东著作的发行总量大约1600余万册。

到了65年底,这个数量上升到:《毛泽东选集》1-4卷:1146.7万部,约有4586.8万册《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种本:共计7500万(部)册毛泽东著作的单行本:出版发行了65种,6.1亿册。

仅仅在1966年至1976年10年文革期间,《毛泽东选集》出版汉文版2亿3651万部,少数民族版289万部,外文版202.9万部。

从1966年至1976年,全国共出版图书9.1869种,总印数300.17亿册(张)。而在这300.17亿册(张)的数字内,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像、毛泽东单张语录和诗词就达108亿册(张)之多,这仅是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

这就是上亿稿费的来源。

3、这个稿费合理不合理

稿费顾名思义是智慧所得,不过稿费的前提是两个:一,必须是自己的脑力劳动所得,二,必须是自行或者委托发行,不能利用非正当手段。毛的语录是否是自己的脑力劳动所得呢?

《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语录》中有一部分文章并非毛泽东自己写的,比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由毛的笔杆子胡乔木,田家英等人起草写作的。而文章中有些精神是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思想,用后来邓小平的话就是:本来就是全党集体智慧结晶,并非毛一个人的思想。

那么毛选的发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文革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毛的语录和选集成为类似于圣经式的东西,成为每个革命群众必备的东西,也成为礼物和装饰品。国家印刷机器全部腾空大量印刷这些作品,由于是“革命任务”,其质量和数量都是最好的。

国家各项工作都为了这些让步。1977年恢复高考后,由于考试人数达到600万人造成现有印刷纸张数量不够。国家通过教育部高层层层批准,最终才将印刷毛选剩下的一些纸张用于高考,足可见国家对毛选印刷的重视程度。

中央为了完成印刷毛选的政治任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早在1944年抗战时期,毛选就开始发行。当时负责人邓拓回忆,这部《毛选》在版权页上载明:晋察冀日报社编印,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定价300元(边币),1944年5月初版。我们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在战争环境中,短短的几个月中高质量地印装成书,实在不易。当出版《毛选》时,正值1943年秋冬3个月的大“扫荡”之后,物资奇缺,印刷设备陈旧。担任排印《毛泽东选集》的报社二厂(印书厂),住在太行山麓的阜平县马兰村附近小庄坡山村,这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敌寇又烧杀抢掠,物资、粮食供应都很困难。就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选集》5月开排,7月出书,9月出齐五卷,全部印刷完毕,送到读者手中,仅用半年时间,真是奇迹。

当然,这些毛选也全部给了毛泽东稿费。

在1950年5月,中央政治局下令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毛选1951年才大量印刷)。

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上马,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毛泽东选集》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毛选出版工作交由人民出版社承担。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分别到人民出版社、新华印刷厂作动员讲话。田家英除参加编辑工作外,还亲手操办发稿等具体工作。他到会动员说:“毛主席为人人,人人为毛主席”,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完成光荣任务。

为保证毛选的校对质量,不出差错,领导郑重研究确定各校次和付印的校对人员名单,明确职责,要求大家聚精会神,尽心竭力,保证一字一点不错,并且要求遵守纪律,对发下的稿件要绝对保密,不得遗失和外传,由专人将原稿、清样收发登记;不得将组内的情况向外透露;固定工作地点,做好思想工作,避免干扰,保证大家集中精力认真校对。工作需要突击加班,就通力协作、全力以赴。

大家可以看出,毛选的发行根本不是普通的出版刊物,从开始到结束都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与其说是一个刊物,不如说是类似于圣经般的全国强制发行的政治读物。

一个人利用如此庞大的国家机器发行个人作品,毛泽东显然没有支付给这些人一分钱的报酬,但是始终拿着最高级别的巨额稿费,这合理吗?

4、稿费的去向

日常支出:

毛每年从稿费中拿出一万元用于个人生活,而从稿费清单中,我们看到他1960年度总共从稿费中支出不到一万四千元(还不到这年的存款利息),扣除用于自家生活的一万元,用于其他方面的也就四千元。这四千元中,扣除每年给章士钊的二千元,还剩二千元。

赠送支出:

毛泽东在1959年4月至1961年10月,曾从稿酬中提取22万元,给七名党外知名人士,其中给章士钊10万元。

1966年年初,又提取了10万元给程思远。

从1965年至1976年2月,毛泽东先后9次提取38万元人民币和2万美元给了江青。

1972年,李讷生下了儿子效芝。毛泽东从稿费中拿了8000元给李讷。

1975年,毛泽东给贺子珍2万元,又给毛岸青8000元。

毛曾先后两次给汪东兴4万元(据说其中有1.5万元是给汪东兴家属修理房屋用的)。

以上支出超过100万,这在当年是任何一个月薪几十元的老百姓绝对不敢想象的数字。

遗产:

毛曾经多次表示过要把稿费交党费,但显然最后都是留于口头。直到毛去世时,他都没有明确表明如何处理自己的稿费。

毛去世以后,江青曾先后五次声称她有权继承毛的遗产,要提取5000万元给两个女儿和亲属,但她的要求都遭到当时中共中央的拒绝。李敏(江青所生)也申请过,也被婉拒了。

当时的中央认为毛泽东的著作所得不应该全部给予其家属,因为毛并非普通的作家。

毛去世以后,现有资料至少可以证明,中央后来给了他的子女每人8000元(一说一共给了200万元,这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这方面的考证,估计还要几十年时间),要知道当时工人月工资不过30多元。这8000元也相当于普通工人20年工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