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8日星期五

红朝的那些事情(十八)

文/红朝笑笑生

不管顶着什么头衔,没有钱、没有权,就永远只算一个小屌丝,升不成高富帅。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孙中山不止一次远望惠州城,怀念过陈炯明,正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有多少交情可以重来,有多少亲信值得等待。孙中山想过同陈炯明重归于好,陈炯明也一直惦记孙中山的旧,两个人各居一边,枪炮对峙,多次想再握彼此的手,重新走革命的路,却始终走不出那一步。

孙中山和陈炯明的想法很快就被周围的人看了出来。于是在热心人的周旋下,同盟会元老们纷纷向两边说合,希望孙总统和陈司令能超越不愉快的历史、放眼美好的未来,联手高举民国的大旗,把三民主义贯彻到底,为革命胜利共同努力。

手握重兵的陈炯明倒是没有意见。虽然孙大炮喜欢吹牛,但在军阀里面毕竟也算节操人物,他表示孙中山要是同意,可以重新给孙总统做下属。

看到实力派陈炯明点头,说合的人松了一口气,赶忙来找孙中山,告诉他这个利好消息。没想到孙中山听后陷入了沉默,然后说出一句话:“不行,我不要陈炯明回来。”

对方顿时愣住了。孙总统手上无权无势,充其量就是个架子,随时可能被其他军阀赶走,说不定还会拿着人头去北京请赏。陈司令肯归顺,那是天大的好事,孙大炮难道昏了头,放着现成的枪杆子不去抓,非要呕气不成?

看到来人疑惑的眼神,孙中山顿了一下,“他要回来也可以,得给我写个悔过书!”

悔过书,就是类似检查的东西,孙大总统不是不想陈司令回来,只是碍不过面子而已。来人松了一口气,赶紧去给陈炯明报信:陈司令你写个检查吧,写了检查你们俩就能在一起了!

对普通军阀来说,最重要的是地盘和枪杆子,写信之类的都是小儿科,只要有好处,一天发十个检查也没关系。可陈炯明偏偏是个有上进心的军阀,把面子看得跟里子一样重要,不管各路江湖朋友怎样苦苦劝说,就是不松口:干活可以,道歉没门!

消息反馈回广州,孙中山顿时火冒三丈。大总统被赶出广州的事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自已半夜逃命不说,还害得宋庆龄流产,又输面子又输孩子。让陈炯明写个检查过关,已经是额外开恩的好事,如果这个都做不到,孙大炮在江湖上还怎么混?

孙中山一定要,陈炯明偏不给,谈判就此陷进僵局。不少国民党元老都很着急,一轮轮来回劝架,有人甚至跪下来求孙中山,可孙大总统象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不肯松口,拖来拖去,终于拖成了一辈子的恩怨。

陈炯明很淡定,孙中山很坚定,旁观的人心里都在犯疑:孙总统只有陈司令一支亲兵可以依靠,为什么还如此顽固,一句话的事都不肯让?

面对大家的质疑,孙中山只是沉默,没有多做解释。很快答案就出来了,孙总统不要陈司令做枪杆子,是因为孙总统有了新的枪杆子,而且比陈司令好用得多,所以讲话才这么有底气。而给孙总统送枪送炮的有关部门,叫做苏联。

孙总统比毛泽东年纪大得多,经历也复杂得多,当然更早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加上他思想解放、交际广阔,一直在同日本、德国、英美等列强谈判,主要议题是出让未来的中国一部分主权,换取军火和军费支持。

列强们自然对孙中山的建议相当感兴趣。但耐人寻味的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拒绝了他,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在中国地图上划一刀,而是没人相信孙总统的革命能成功。不管哪个国家的外交部门都不是傻子,看得出来眼前这个人吹牛是可以的,打仗是不行的,军政能力更是不及格的,对孙大炮的本质一眼就能洞穿;何况他混了几十年政坛,把国民党老底输得一干二净,好容易有个亲信却要造反,天天带着几个卫兵守在总统府,连手下的工资都经常发不出来,指望他划一片江山给自已,比较不可能。

所以孙中山只有不停地发建议,然后被拒绝,再发建议,再被拒绝,直到最失意的时候,苏联来到了他的身旁,告诉他说:我有钱,我给你。

几十年惊心动魄的历史、数百万人血流成河的大战、以及前所未有的建国立业,都从这一刻开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