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川普于今年1月开始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以来,到今天虽然仅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川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天翻地覆的政策,感觉就好像是过了两年一样。变动之大,甚至到了连试图理性跟进川普政策的脉络变动都成为高难度的动作。他接二连三抛出的乌克兰、加拿大、格陵兰岛等等议题,甚至让提高关税这个对MAGA真正具有杀伤力的议题都已经很难保持住自己应有的“热搜”地位。
对川普政府的分析,往往因为他突如其来的某项政策就不得不跟着刷新。在川普刚刚当选的时候,大多数舆论当时对川普的印象还停留在“商人治国”的定位上,还认为第二个任期的川普可能会比第一个任期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更懂游戏规则,而且美国的政治体系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川普的执政达成掣肘和纠偏。
但本届政府随着马斯克等科技大佬的强势介入等等因素(固然并非唯一因素),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和刚开始的期望相差越来越远。而各种奇葩的川普政府操作,可谓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刚刚曝光的《大西洋月刊》泄密事件。
【2】
《大西洋月刊》泄密事件可谓是美国政界和新闻史上的一个大里程碑。以本届川普政府的人员构成,基本上能猜到这肯定是个草台班子,但没想到,这会是个这么草台的班子。
简单描述一下这个草台班子事件(可点击上面的链接),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美国《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伯格发现自己被“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华尔兹”拉进了一个Signal群,一开始大概是以为自己被套了,因为川普并不喜欢《大西洋月刊》。再进群一看,美国基本所有的军事决策层的大佬都在场,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副总统詹姆斯·万斯、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等等,而且他们似乎真的在一本正经的讨论空袭胡塞武装的事情。
估计戈德伯格一开始以为自己遇上了电信诈骗,就是那种一个聊天群除了自己之外都是骗子的那种。但是很快,戈主编发现,所有人物的行程和发言都和现实生活中对应得上,语气等等完全切合,除了没有川普,这就是一个美国“中央军委”的聊天群。
直到15日,美国按照群里公布的时间发动了对胡塞武装的袭击,戈德伯格再确认新闻后,才确定自己真被拉入了美国中央军委聊天群,于是立刻退群并截图刊文,披露了这个大新闻。
事发之后,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已经有了讽刺漫画:
国防部长反应很激烈,他否认拉错群,大骂报道的记者是“虚伪、名誉扫地的所谓记者,他一次又一次地以散布谎言为职业……这是一个散布垃圾的人”。
新闻层面的分析这里就不多展开了,回到活动议题上来:如果是这样的草台班子来决策如何介入可能的台海冲突,会怎么样?
【3】
这次“拉错群”事件暴露了美国“中央军委”的几个严重短板:
第一,专业性匮乏。从3月11日戈德伯格被拉入聊天群,到15日他自己主动退群,中间整整4天,在一个十多人的小群里,戈德伯格的身份竟然始终没有引起质疑,也没有人采取相应的措施。“入群”没有验证,“聊天”不注意保密,身份未经核实,体现的是什么?体现的是美国“中央军委”极其匮乏的专业性。
比如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华尔兹,这哥们之前的最高军衔只不过是个上校,是2025年川普当选之后才因为“忠诚”被火速提拔的,经验和履历都无法和这个岗位上的前任相提并论。至于副总统万斯与防长赫格塞斯等人,其实同样有“忠诚足够,专业匮乏”的大问题。
台海问题,牵涉甚广,不但有延续自国共二次内战的潜在冲突,也牵涉到整个东北亚各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美国“中央军委”是否能稳妥地介入到可能的台海冲突,令人生疑。
第二,从戈德伯格披露的美国“中央军委”的决策过程来看,美国“中央军委”的决策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短期的利益,就是介入冲突能给美国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现实利益。如果有,那就强势介入;如果没有(比如乌克兰),那就不介入。
这跟川普在2月26日接受采访“是否会阻止中国对台湾动武”时回答说“我永远不想让自己陷入那种处境”的表态是相一致的。
按照这个决策逻辑,如果要美国武装接入台海,就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立竿见影的现实利益给到美国。但这个可能很难,除非把台积电改成美积电。但考虑到台积电其实已经在美国设厂,可能这也很难打动美国“中央军委”。
第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是:美国现任“中央军委”在决策时,很大程度上还会考虑要打脸拜登政府。比如这次拉错群的聊天记录显示,万斯们真的认为这些打击决定性地解决了红海的航行自由问题,——而这是拜登政府没有解决的问题。
按照这个决策逻辑,那台湾的压力就很大了,因为拜登政府多次表示:如果中国入侵台湾,美国就会进行军事干预。——为了证明拜登错了,也为了打脸拜登,美国现任中央军委很有可能会在中国武统台湾的时候选择不介入或者低烈度介入。
川普说自己和习近平“关系良好”,“和中国的关系会很好”,希望不是以台湾和美国的核心利益作为代价。
【4】
不专业,短视,和拜登怄气,——这都是当下的美国“中央军委”的严重问题。这样的决策机构和机制来考虑台海问题,对中国大陆是潜在的利好,对台湾则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毕竟,这次被拉错群的只是个新闻主编,下次万一川普把“好哥们”普京拉进群里又要怎么办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