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星期六

Riley's First Date?/莱利的初次约会

This short animation, as a short collection in the blu-ray of "Inside Out", does a good job at picturing how parents think when their daughter's first boyfriend stands at the front door.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five emotions is so vivid that the audience can experience what the parents feel inside. And the turn-over is quick but credible, music smooths everything and make the boyfriend acceptable.



Performance impression:
Director: Josh Cooley

Riley's First Date? (Video 2015) on IMDb

2015年10月30日星期五

Max/军犬麦克斯

This is a touching movie about a loyal dog and the love among it and the family. The story of dog and its family is easy to make the audience tearful, such as "Hachi: A Dog's Tale", yet in this movie, the director kind of failed to concentrate well: to increase some extra but unnecessary dramatic conflicts, the director added some routinized human story besides the dog one, which on the contrary, weakened the whole movie.

Performance impression:
Director: Boaz Yakin

Max (2015) on IMDb

什么样的外星人可以直接打死

电影中对人类友善的外星人,为什么长得都像马云?为什么入侵地球的外星生命很多都是虫子?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官方拍摄的科幻电影中,外星人从来不入侵地球?
文/鲍君恩@大象公会

公元20XX年的某一天清晨,你被闹钟吵醒,爬起来刷牙、洗脸、穿衣服准备上班,突然收音机里传来一条爆炸性新闻:NASA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外星人即将登陆地球……

你是应该准备逃生、准备战斗,还是拉好横幅,迎接外星来客的莅临指导?一切完全取决于外星人是敌是友。

对中国科幻小说《三体》的粉丝来说,这不是问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黑暗森林法则”教导我们,为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宇宙各文明之间只能是敌人,一旦发现外星文明就要立刻想办法摧毁,判断来意是瞎费工夫。

但世界上大部分科幻迷并非纳粹信徒,譬如美国高校毛派组织的网站就认为,高等文明的外星人必然已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他们到地球肯定是向我们传播共产主义的,该网站甚至因此批判好莱坞塑造了太多坏外星人,充分暴露出狭隘的种族主义和阴暗的资本主义内心。

实际上,好莱坞对外星人的态度比较“理中客”:外星人有好有坏,而且敌友关系根本不取决于人类对它们的态度,一切要看外星人是文明还是邪恶,所以误判敌友很危险。

比如蒂姆·波顿1996年执导的《火星人玩转地球》中,美国总统接到NASA报告后认为,既然火星人能够星际旅行来到地球,文明程度必然高于人类,肯定是和平友善的。结果,负责迎接火星人的将军被当场射杀,火星人随后在国会大开杀戒,甚至总统本人都未能幸免。

《火星人玩转地球》中的人类欢迎场景

《三体》和美国毛派的说法都有道理,而好莱坞的态度看上去更保险——所以,我们对外星人也当本着“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姑息一个坏人”的原则,及时判断其是文明还是邪恶,以决定如何应对。

【长得像马云的都是好外星人】

以人类的普遍经验论,文明友善还是邪恶凶险,基本会首先体现在长相上。

问题是外星人应该长得像人吗?

在UFO目击者的描述中,外星生命大都类似人形,但这一说法早已被否定,因为人类能长成今天这幅样子实在太偶然了——科普作家方舟子曾总结,如果某种鱼类没在鱼鳍中长出骨头,脊椎动物根本不会登上陆地;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仍是地球的主宰;如果5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气候不变干燥,南方古猿就不会放弃森林直立行走。

总之,人类的体貌特征是进化过程中无数次偶然累加的结果,外星生命长得像人的概率微乎其微。

但科学家的推论显然很难被大众接受,至少好莱坞电影中类人形的外星人并不少见,例如《阿凡达》中的纳美人,除了蓝色的皮肤和猫科动物的耳朵外,身体外观与人类几乎没有差别。

阿凡达》中的纳美人

不过,早期科幻电影中外星人的形象要显得更“科学”。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中,月球人就是类似虫子的怪物,而在该片的编剧之一——作家H.G.威尔斯此前的小说《星际战争》中,火星人是脑袋硕大、拥有多支触手的章鱼形态。原因很简单,外星人既然比人类更有智慧,那么代表智慧的器官——脑袋和手自然更加发达。

月球旅行记》中的塞勒尼特人
 
改编自威尔斯同名小说的1953年电影《星际战争》中的火星人

外星人的怪物形象维持了大半个世纪,直到1977年,它们才在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中首次进化成类人形——《第三类接触》中的外星人形象直接取材自UFO传说中反复出现的“小灰人”,皮肤灰色,身高近似侏儒,脑袋硕大,四肢细弱,两只黑色的大眼睛有一种天然的萌感。

这一形象被后来的科幻电影大量复制,成为大多数人印象中外星人的经典造型,例如著名的alienware笔记本电脑,其logo就采用了“小灰人”的头像。

戴尔“外星人”笔记本电脑的logo

第三类接触》中的外星人

“小灰人”并非斯皮尔伯格的发明,它在20世纪初的科幻文学中就已经频繁出现。比如H.G.威尔斯1901年的小说《月球上最早的人类》中,月球人没有鼻子,眼睛凸出,有两条细弱的罗圈腿。

1933年,一部叫做《未知危险》的瑞典科幻小说更让小灰人深入人心:“它们很矮,比日本人还要矮小,它们的手很大,头光秃秃的,头也很大。它们身穿灰色衣服,不过四肢看上去同人类倒很类似。”

为什么小灰人在科幻小说中早已出现,却要等到1977年才走上银幕?从造型看,小灰人比那些长着触须、獠牙的外星怪兽制作起来肯定更加容易,没有理由认为它们长期缺席是因为道具成本问题。

原因很明显——“小灰人”这种长相的外星人不像是敌人。

1977年以前的好莱坞电影,外星人几乎都是入侵地球的邪恶势力,直到《第三类接触》,才出现了温和、友善的外星人,TA们既然是人类的朋友,形象也必然是人畜无害的。

在后来更著名的《E.T》中,外星人更进一步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因此也长得更加像人——它的面部设计甚至参考了爱因斯坦和海明威的脸。

《E.T》中的外星人

为什么邪恶的外星人长得都不能像人?原因很好解释,这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观念的投射。人类一直有把需要仇恨甚至可以杀戮的敌人非人格化的传统,刻意强调他们与“我们”不同的特征——如果对手不是人类,杀起来就不会有什么道德负担。

长相有时能决定可杀不可杀——杀死那些外形丑恶、凶狠的动物,譬如鳄鱼、毒蛇、蝎子、吸血蝙蝠、蜘蛛,不会引起任何反感,但若杀死小猫、小狗、考拉、浣熊、松鼠之类可爱的小动物,必会招致强烈的抗议和愤怒。

如果银幕上的外星敌人长得都像是毒虫恶兽,地球人反击时大开杀戒,观众当然会大觉痛快,但如果被地球人无差别射杀的都是马云一般萌宠可爱的小灰人,肯定会导致观众心理严重不适。

在《第三类接触》之前,银幕上的外星人也并非全是怪物,一旦人类不再代表正义,外星人完全可以长成人的样子。譬如1951年的《地球停转之日》中,外星人就和人长得一模一样。这部电影中,人类与外星人的角色发生了对调——前者邪恶愚蠢,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导致地球即将毁灭,后者则是为了拯救地球不得不与人类作战的正义使者。

《地球停转之日》海报

阿凡达》中外星人的形象也是这个思路,纳美人修长、健美的身姿明显更符合今天我们看惯了超级模特形成的审美,只要连续观看20分钟纳美人的生活场景,回头再看人类,就会觉得人类是一种充满物欲、贪婪阴险的生物。

长得不像人的外星人就可以直接打死吗?倒也未必,《星球大战》中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生命中,人类的朋友就不在少数。要想不滥杀无辜,对方至少还要符合另一个条件。

【虫族必邪恶】

长相非人且邪恶的外星生命中,哪一种形象出场率最高?

如果你经常看科幻片,会发现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常常都像虫子,最出名的当属《星河战队》中的虫族,它们体型庞大、力量极强,动辄让地球士兵断手断脚,还喜欢吸食人的脑髓,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游戏爱好者对虫族也肯定也不会陌生,著名科幻背景的电脑游戏《星际争霸》和《战锤40k》中,虫族一直都是固定的邪恶种族。

《星河战队》中的虫族士兵

为什么今天电影中邪恶的外星人不再是大脑袋、多触手的章鱼形象,却退化为原始低等的虫形生物?有种观点认为,电影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大量密集的虫子能引起感官不适,太空蝗虫成群结队来地球抢劫的形象也更能体现外星侵略者的邪恶本质。

这种说法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能让人感到恶心反胃的动物并不只有昆虫,邪恶的外星侵略者为什么不能是蝙蝠和老鼠?

仔细观察《星河战队》中的外星虫族,你会发现它们有明确的内部分工,母虫只负责繁殖,战士和工人也各司其职,战士袭击人类后会采集人脑供母虫吸食。《星河战队》的原著小说《星船伞兵》中,作者罗伯特·海因莱因对它们的组织形态描述得更为具体:
虫族不像我们。这些类蜘蛛动物其实不是蜘蛛。这些节肢类动物只是碰巧才和疯子们想像中巨大的具有智力的蜘蛛有几分相似。从它们的组织、心理和经济上来说,虫族更像蚂蚁或白蚁。它们是群居的社会化生物,具有最绝对的服从性。轰炸星球表面只能杀死士兵和工人,却不会打击制定决策的大脑阶层和女王……它们的工人不会打仗(向这些连对你起哄的本事都没有的工人开火,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弹药),而它们的士兵不会投降。
《星河战队》中的虫族女王“食脑虫”

作为虫族概念的发明者,海因莱因为什么要让外星人模仿蚂蚁?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种外星人才符合今天人们能接受的可以被无差别杀死的特征——每个独立个体都不具备独立人格——高等智慧的外星人无论长得多丑,只要有独立人格,难免会有很多心底善良、具有反省意识的个体,你怎么能无差别地将其全部杀死?

所以,可以将其全体成员都视为邪恶的、可以被无差别仇恨杀戮的外星人,只能是像蚂蚁一样的“真社会”型的外星人——它们每一个体都不具备独立人格,根本不值得同情。

“真社会性”是个生物学概念,专门用来定义蜜蜂、蚂蚁、白蚁等高度社会化组织的动物,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极为严格的社会分工——一般会分为女王、士兵、工兵三个阶级,女王专门负责繁殖,其它个体为其提供食物,基本没有生殖权,或者如雄蜂一样在与蜂后交配之后立即死亡。

在真社会性昆虫中,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体完全没有保全自己的趋利避害意识,例如工蜂虽然在蜇人后会因为肠脏扯出体内而迅速死掉,但为了保护蜂巢,它们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牺牲。

蚂蚁分工图

随着外星人不断在电影中入侵地球,好莱坞必须向观众解释,什么样的外星人才会入侵地球?入侵者是怎么组织的?对外星人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描述当然会越来越清晰。

在好莱坞看来,爱好和平的民主政体一般不会发动侵略战争,所以外星反派的政治制度必然带有极权主义色彩。同时,外星人的形象又是去人格化的,而自然界中唯一与人类的极权制度相似的只有真社会性动物,因此在描绘外星人的社会形态时,真社会性是唯一选择。

冷战期间,好莱坞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多象征着美国的主要敌人——苏联,最典型的是1958年唐·希格尔的名作《天外魔花》,外星人没有具体形态,却能附身人类,象征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洗脑。
《天外魔花》剧照

此外,真社会性也能解释,为什么长相原始的外星人科技水平却比人类要高。

与人类不同,真社会性动物的智慧程度并不体现在每一个体身上,而是表现出“超个体”的集体智慧。蜜蜂的神经结构虽然简单,却能修建出结构极其复杂、让人类叹为观止的蜂巢。理论上,通过漫长的进化,真社会性动物的集体智慧也会缓慢提升,只要时间足够,真社会性的外星生命拥有比人类更高的科技水平并非没有可能。

可能你会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牵强,不过在冷战之初,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确实曾让苏联在部分科技领域一度领先美国。

【唯一组织形态】

真社会性仅仅局限于昆虫吗?20世纪6、70年代,动物学界曾一度抱有这种观点,但也有人认为,所有的动物都有可能进化出真社会性,之所以只有少数节肢类动物表现出这种特殊形态,是因为其他动物的进化史比它们要短得多。1974年,生物学家理查德·亚历山大推测了可能存在的真社会性哺乳动物的特征,并在之后发现的裸鼹鼠和达马拉兰鼹鼠的身上得到了证实。

正在进食的裸鼹鼠

电影中的真社会外星人同样从虫族扩大到了各种外形,比如最著名的真社会性外星生命并非出自《星河战队》,而是有史以来最邪恶的外星生物——异形,从生殖方式和体貌特征看,异形更像爬虫类动物,与昆虫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异形皇后

2014年的《明日边缘》中类似巨蜥的外星人同样如此,虽然组织形态没有完整呈现,但它们的内部分工表现出了强烈的真社会性特征——大脑形状的omega负责指挥作战,蓝、银两色的巨蜥状生物则是士兵,一旦蓝色的alpha死亡,omega就会重置时间使其复活。

真社会性的邪恶色彩,使得外星反派长得像不像人也不太重要了——著名科幻剧《星际迷航》1987年的续集中,宇宙中的最大反派博格人是一半有机物一半机械系统的生化人,TA们被完全剥夺了个体意识,每一个体成员称作“雄蜂”,通过 “子空间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由“博格女皇”统一控制。

1998年的《移魂都市》中,外星人虽然都是人形,但他们共享一个大脑,没有自我和情感,入侵地球的目的只是为了研究灵魂到底是什么。在这种设定之下,外星人长得再与人相似,射杀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星际迷航》中的博格人

2009年的《第九区》甚至从反面展现了外星人的真社会性——外星人登陆地球之前,“蜂后”突然死亡,其他个体由于没有个体意志而陷入混乱,沦落到被人类扔到贫民窟中。直到某个人类感染病毒也变成外星人之后,才带他们一起离开了地球。
第九区》中住在贫民窟的外星人沦落到接受人类警察盘查

当然,并非每部科幻片都会涉及外星人的组织形态,例如《独立日》、《洛杉矶之战》中的外星人,内部如何组织就无法判断,但只要在续集中有更细致的描写,它们的组织形态只可能是真社会性——《异形》第一集中只有一个异形,第二集大量出现后就诞生了专门负责生殖的异形皇后。

更典型的是《超人》,在2013年的续集《钢铁之躯》中,著名的氪星第一次展示了它的社会:所有氪星人都不能私自繁殖,新个体全部诞生在树状培养器中,职业在出生时就已固定。

让我们回到开头,听到外星人入侵的消息时要做出何种反应,其实完全取决于你生活在什么国家。如果你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大可从容看完新闻,完全无须考虑逃亡或准备战斗。

因为外星人从来没有在电影中入侵过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官方拍摄的科幻电影不在少数,但片中从没出现过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情节,甚至好莱坞电影中外星人也没有入侵过苏联——苏联解体后的2011年,外星人才在《至暗之时》入侵了莫斯科。

真社会型的外星人入侵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种悖论——1955年,法国记者罗伯特·吉兰撰写的《蓝蚂蚁——红旗下的六亿中国人》一书曾让“蓝蚂蚁”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可以想象,如果一部外星人在电影中入侵了中国,结果只会是两群蚂蚁的战争。

2015年10月29日星期四

20151029一日段子荟萃

@jerrymice:二胎神评:党指挥枪!今晚解套!

@vicch:这个时间放开二孩政策,故意的吗,十个月后多出几百万处女座。

@Dharmasong:转: 关于二胎就是421阵型变成422阵型,中场球员要被累趴了。

@玛特:啥时放开二党啊?

@firef_LY:先不说开放二胎前后因果,我就想问这个为什么是党会上决定的?

@tenderkuma:就凭这国家高昂的育儿成本、说啥不能落后在起跑线上的“社会共识”、垃圾的幼教水平、家长连坐式的小学初中教育…… 还没等你第二个孩子长大成人有出息了能给你打点钱照顾照顾你,你可能已经过劳死了。

@tenderkuma:中国城市里绝大多数托班或幼儿园都会在下午早早放学,随后照看孩子的重担几乎一边倒的压在爷爷奶奶辈身上,朝九晚五的小夫妻筋疲力尽下班回到家后能给予孩子的交流和照料非常有限。若与老人不在同一个城市居住,“把孩子送回老家”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在这种畸形的育儿方式下,国家还鼓励你生俩......

@chinaminbao:(国家戏法!)明年计生办的标语:1.该生不生,就是畜生。2.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二胎生育,丈夫有责。3.能生的生出来,能切腹切出来,坚决不能打下来。4.惩罚一胎,普及二胎,提倡三胎。5.宁可血流成河,不准只生一个。6.谁不实行二胎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

@StarKnight: 放开二孩不能叫作“计划生育政策的终结”吧,因为没有说能生三个呀,所以只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延续,二孩政策的开始。

@mozhixu:党员太多,肉猪都不够用了!(一句话快评放开二胎政策)

@damyata:只要想到党还管到生孩子,感觉就像卧室安放着摄像头、体内植入脏东西一样,既恶心又屈辱。以前这么觉得,现在依然。

@szstupidcool:一句话全民结扎,一句话全民生娃。世界上还有这么牛逼的党吗,几个人开个会就定了十几亿人的性生活方式。那些幸福感满满正能量爆棚的人觉醒吧,这是把你们当作猪仔。有钱的不会在大陆生娃,在大陆生的都是超生游击队系列的。这盛世如你所愿,能走就走吧,能出去赖活着不在这里化装中产阶级。

@张雪忠:在各种社会政策致使人们普遍养不起两个孩子之后,当局终于推出了普遍的两胎政策。

@jason5ng32:2136年,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名独生子的李大爷,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他从没享受任何政策优惠的一生。

@laoyang945:大大太多,儿女不够用了;屠夫太多,生猪不够用了;党员太多,群众不够用了;丁丁太多,…不够用了

@yaoboshi: 生二胎的想法,遭到了目前家中独生子女的强烈反对。

@林沛满: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是把中国妇女当作生育机器来对待的,从来没有考虑母性的一面。早期资源缺乏,生多孩子都养不活,却严格限制避孕和流产(要单位领导批准),就是把妇女当母猪了。后来资源充裕了,却严格限制生育,二胎生下来甚至要注射囟门,当场杀死。不知道支持计划生育的女人是什么想法。

@林沛满:现在允许生两胎了,本质上还是把妇女当作生育机器,希望她们多生些小孩来应对老龄化。说不定过几年发现小孩还是不够,又要回到五十年代的政策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哪个赋予过妇女自由生育权利的。

@JingHG: 我已經幫計生辦想好出路了,過廿歲不結婚需要每年繳納『單身稅』强制每周相親一次,結婚不生娃的每年繳納『丁克稅』門上貼恥辱榜潑油漆,生一胎的每年繳納『二胎補貼稅』派七姑八婆上門騷擾。同性戀?直接拆房子財產充公。

@非文勿韬:一个有真能力的人,总会自觉把推动社会进步视为自己的责任;一个无真能力的人,总会自觉把推动个人堕落当做自己的追求。

@Blankwonder: 之前有评价说,小米的产品凡是不能联网的,都不错。我深表同意,然而考虑买小米网线时陷入了思考……

@bgm38:今天是腾讯总裁马化腾的生日,听说只要把这条消息同时转发到五个群,并祝马总生日快乐,你就会同时被五个群踢掉。真的很神奇哦,大家也快转发吧。

@jerrymice:堂妹来店探望我,来的时候我正坐在仓库门口整理货。她说老哥你一看就是这市场里当过程序猿的人!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别家店老板在仓库理货最多边理货边看手机,或者摆个平板什么的看视频,只有你,一边干活一边用两个手机聊天刷推,笔记本半个屏幕放着美剧,半个屏幕开着IT新闻。 #批发轶事

@fishseesea:“突然想起一个朋友说:82年发生了什么?葡萄大屠杀吗?怎么那么多82年的拉菲?”哈哈哈哈葡萄大屠杀

冉云飞于高朋汇问答录:关于中国语文教育

冉按:10月14日拍了一整天我讲古诗文的视频,颇累。然答应过高朋汇朋友们的请求,于是在没想来得及吃正餐的情形下,边吃面包边喝点啤酒,于是晚8至9点,与大家做了个19个问题的互动。

这回答原是在微信群里用说话的方式做答,后来经高朋汇的朋友们整理出初稿,我于16日费一上午之功,将其添加删节、修订整理成目前的样子。事实上,他们整理的时候,没有把读者问胡适与鲁迅的差异、何为真正正确的教育理念二题的回答,给整理出来。其实这很遗憾,我并不是非鲁即胡、或者非胡即鲁的人,但我说从心性上看我更接近鲁迅,但后天训练我更接近胡适。有朋友看了我的回答,说与李劼的《枭雄与士林》的见解比较相近,但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关于何为真正正确的教育理念,我没有抽象地谈。我说对一个人来说,活得有尊严而有趣,这是值得追求的目标。活得有尊严而有趣,那么教育必须注重平等自由与爱的教育,因此我对国家主义教育观持批评态度。下面便是罗列出的19个问题的全部回答。

2015年10月17日于成都

1:知道您非常喜欢收藏书籍,有哪些书籍是你个人很喜欢的呢?可以推荐些看看吗?

冉云飞:关于读书的事,我是什么书都喜欢读,凡是能读得懂的我都会抽时间读。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人类学乃至数学,虽不能谓之无所不读,但大致不差。前不久我还买了一本叫《爱+恨数学》的书来读。以前读过利维奥的《数学沉思录》,以及莫里斯.克莱茵的《古今数学思想史》,在思维方式与逻辑训练上受益不少。我收藏的书当然也很多。我在网上推荐的书已达到216种。你若在网络上查“冉氏荐书”,一定可以查到我所推荐的书。我是个十分乐于分享的人,比较能够领会互联网注重分享的社会特性。

2:中国式的父母有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冉云飞:中国式的父母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界线。本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称之为独立的土豆,最后却非得烩在一起,胡搅烂煮成一锅不分你我的土豆泥。成为一锅不分你我的土豆泥,其实相当痛苦,可是我们一些人还美化这种状态,真是不可理喻。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父母无论怎么爱你的孩子,孩子始终是独立的自己,你不能终身托护他,你没有这个能力。即使你有能力打理他的终身(一般说来孩子比你后死,从自然规律上无法打理他的终身,即便你留下巨额遗产帮助他,亦是如此),那也是对他个人独立能力之成长的侵犯。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要谨守分寸,谨守界线。虽然我们从血缘上肉体上是他们的父母,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在知识上一定是他们的老师,也不表明在精神上我们一定是他们的老师。在孩子面前要有相应的谦卑,如今孩子的知识是成倍地增长。尤其是互联网使我们比以前获取知识的手段增加了很多,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也增加了很多。在这一点上年轻人比我们父母能干很多,要知道孩子在这方面比我们更牛。如今这个时代在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上,有年轻化、反哺化倾向,不像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那样靠既定经验来指引我们将来的生活。不停乃至终身热爱学习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3:只读文学是不是会很偏废?

冉云飞:文学是我的专业,我也读了不少文学方面的书,举凡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方面,我都读了不少。我也写过文学方面的评传,比如说在国内依然是引用比较多的《尖锐的秋天:里尔克》、《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都是我写的,应该是中国比较早写这两个伟大的作家和诗人的评传。但是哪怕你再喜欢吃一样东西,你也不能老是吃这些东西。这虽是你的个人偏好,但对身体的完好发育、均衡发展并不好。

精神也是一样的,我们在阅读上可以有自己的个人偏好,但精神要得到均衡的成长,不可只读那些你喜欢读的东西。比如说你喜欢读文学作品,固然对想像力、情感之细腻、人性之了解等方面有相当的好处,但若是你昧于相应的政治学、逻辑学等方面的常识,你就可能成为一个伤害了自己及他人权益而不自知的人,甚至成为被人卖了还帮着他人数钱的人,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美好的生活。

4:用于小孩子启蒙,请冉老师推荐古文

冉云飞:我现在正在编一本名叫暂名“古诗文初步”的教材。我阅读了大量的语文教材,选的这个古诗文约有百分之八十,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被选进教材当中。因为我对1900到2000之间的语文教材做了比较深的研究,家中也藏有不少这个时期的语文课本。很多人都期待看这个语文教材,但是语文教材编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能今年会出第一册。

5:希望冉老师能讲讲有关“自我教育”的心得

冉云飞:很多人教育孩子的时候觉得孩子就是拿来我教育的,很多父母并不重视自我成长。其实教育孩子是自己成长的最佳良机,这一点很多父母置身事外。

最好的教育就是把自己也放在一个受教育者的位置,这就言传与身教的最大差别,身教就是把自己放进去,示范出来。这样你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就会有同理心,不会居高临下,整天是教训的口吻,而是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状态。这样才可能跟孩子亲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打个比方说,你要了解孩子喜欢读什么书,那你不妨跟着读什么书,这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儿。很多人跟孩子之间很隔阂,孩子读什么书,学了什么东西他都不知道。经常抱怨孩子不跟我沟通,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的自我学习能力有问题。孩子想什么,做什么,你为什么不去学习与了解呢?难道他学习的那部分你真的都知道吗?比如她看的动画片,他看的绘本,他打的游戏等等。我们不要妖魔化自己不懂的东西如游戏,我们也不要看不起所谓的“小儿科”东西如绘本、动画等,我们真的要谦卑,要向他们及其所读的东西学习。

6:孩子其实对生命很多东西的感知比父母更敏锐、准确,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冉云飞:不仅在是对生命的感知对生活的感知上,孩子们比我们更敏锐,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父母的行为与语言的反应,也比我想像的是敏锐。与父母相比,孩子处在一个弱势者的位置,弱势者对强者的研究,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厉害。比如说普通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远远超过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这是因为你羡慕美国的生活。同样地,我们经常小看孩子们对我们的了解。有些父母振振有词教孩子不撒谎,但自己却爱撒谎,自己点头哈腰,却教孩子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说实在的自己做不到,但又喜欢这样说孩子,孩子当然会敷衍你。而且甚至在内心鄙视你,只差把在心里埋藏的“我呸”大声说出来。不少父母受到孩子的鄙视,在中国是一个常态。可以这样说,不少父母,你千万不要认为从骨子里面、打心眼里,孩子对你是真的尊敬。

7:如何换位思考以及深入交流?

冉云飞:换位思考就是你要具备同理心,同理心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孩子十三岁的时候看上去很糟糕,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十三岁的时候有多好?也许你做的比他还差。你考试不一定比他好对吧?你考试比他高,可能运动不如他;运动比他好,你可能动手能力不如他,你总有不如他的地方。父母总能看到你不如孩子的地方,那么你对孩子的教育就不是那种教训似的,你会懂得谦卑,会说孩子在这个年龄比我那个年龄的时候,这件事做得好的太多了!

8:怎么看待赏识教育?


冉云飞:赏识教育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流行过一段的教育理念,国内提得最多的是教育实践者周弘,但现在好像不那么流行了。赏识是不能乱赏识。比如你碰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你最好是不要乱形容她好漂亮。这样说的话可能会增加她对外在漂亮的认知度,但会影响其精神上的成长。赞赏是有条件的,要讲道理的。赞赏不到点的话,叫搔痒不着赞何益。你要是恭维别人的话你一定要恭维得有道理,否则主是谄媚,赞赏也是同样的道理。

9:学校教育在价值观、历史观上对孩子灌输的还是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的教化。作为家长怎样通过家庭教育来“去教化”,端正孩子对独立人格的认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冉云飞:关于孩子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与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之间的冲突,每个家长都应该切实面对。怎样让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意识到学校教育当中负面的东西,并加以引导与修正,这一点家长需要花不少精力。

要按照孩子的年龄,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启示。比如说孩子年龄比较小,谈很深的问题的时候,你要考虑的接受力与感知力。你分明感受得到红领巾这样的党派政治化的东西是有问题的,你是否一定要直接告知孩子这个事实,这里面有教育的艺术可讲。如果孩子问你红领巾是如何来的,那你就要诚实。如他问难道它真是鲜血染成的吗?为什么掉了可以随意买,是不是鲜血太不值钱?或者问卖红领巾是不是一笔持久的大生意?恐怕你就不能回避,不可敷衍,这是孩子在求真求知。如果你觉得这无所谓,去阻止他,那么就有可能扼杀了他的求知能力。换言之,当他求知求真的时候,你不是马上下结论,而是与他一起进行逻辑与事实探讨,告诉他各种思考此事的方法,这样的话,最终结论与判断由他来下。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但如果你把你对红领巾的认知,在他不想知道的情形下,讲给他听,这既有灌输的嫌疑,也会造成他身份上的困扰。为什么呢?学校教导大家入少先队,不少孩子还以此为荣。不管这是不是真正的荣,你如果阻止他以此为荣,最好的做法就是不送进公立学校里去。一进了这个团体,孩子就存在一个社会认同,心理与群体归属的问题,否则孩子就会出现“认知不协调”的社会化障碍。像这样的问题,如是他有兴趣,你的引导方式不一样;同时年龄的大小,与他交流的方式又不一样,但引导他去思考始终是应该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家庭当中可能都有价值观的冲突,比如说你家里面可能有左派,有毛粉,有自由主义者,你们如何相处,就像我们如何面对学校教育的不堪与价值观的混乱。怎样让生活在这样混乱的价值观社会里,具有真正良好的价值观,父母自然要认真学习,注重言传身教。当他发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有冲突,甚至学校教育也有问题的时候,你除了告知他大量阅读,认真思考,注重事实与证据外,还你应该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有冲突是很正常的。你需要什么?就像你吃东西,有人喜欢中餐有人喜欢吃火锅,这个不必强求。但你自己应该明白,你是最喜欢火锅的,别人喜欢吃中餐,你可以偶尔配合一下。但是你天天都陪着他吃中餐,肯定活的比较纠结和悲催。无论如何,坚持自己的思考是相当重要的。

10:家庭人员的代沟带来的不同世界观,如何处理?

冉云飞:有代沟很正常。承认有代沟的同时要去很好的理解他们,现在的孩子是在互联网下长大的,跟看电视长大以及看报纸长大的长辈们,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降低自己的学习能力。孩子都在玩互联网,对互联网那么热衷那么有感觉,我们要赶上他们要跟上他们,而不是在那里抱怨,他们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而不停下来等我们。

11、父母对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冉云飞:你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你自己首先是什么样的人。这就是胡适先生所说,你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你觉得孩子需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首先你要是一正直的人。但是很多父母是说一套做一套。有些父母不当的请客送礼乃至行贿恐怕都不会少,但他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却振振有词,仿佛自己是正直善良的化身,居然不怕孩子在内心会嘲笑和讽刺他们,他们也真是太大胆了!!这就像不少人批评官方蛮横撒谎时所说的一样:“你知道我在撒谎,我也知道你知道我在撒谎,但我是要撒谎,你能把我怎么样?”原来我们说有怎样的人民就有怎样的政府,其实有怎样的父母更有怎样的孩子。

12、怎样看待互联网及电子产品(游戏)对孩子的身体或心理产生的伤害?

冉云飞:互联网对于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的孩子的是个女儿,她当然不是怎么爱打游戏,如果我有个儿子,他喜欢打游戏,我可能也会去打游戏。了解他为什么会对这个东西有好感,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很多父母对互联网对游戏懂得很少,却对它有很深的恐惧与焦虑感。一般说来,这样的父母抱着先入为主的成见,去阻止孩子的学习,视互联网与游戏产品为洪水猛兽。这样的情形本身就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是一个学习型的父母所应该拥有的态度。

13、您怎么处理孩子玩手机和平板成瘾的问题?

冉云飞:这说明你对自己孩子的陪伴太少,哪怕跟他在一起,陪伴了他,也是无效的。你与孩子同在家里,你却打自己的游戏,或者只看自己的书,不与他有效互动交流,那么这样的所谓在一起,自然是无效“陪伴”。如果你每个星期天都带他去爬山,到户外去穿越,去看及探究大自然,那么这样的深度陪伴(一起探讨如何搭账篷,如何避免户外危险,要带上些什么工具与应急的东西等),自然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与很深的感情。用这种方式进入大自然,用更具体更有运动感的方式亲近大自然,减少对手机平板的依赖,改变他的日常生活行为,应该是比交有效,且能够做到的。

14、请谈谈对华德福,蒙特梭利,读经教育几种教育方式的看法,哪个更适合孩子或者说中国的孩子?完全照搬有没有什么问题?


冉云飞:华德福、蒙特梭利理论总体是好的,但总体上讲,它能不能够适应中国,那要有具体的学校与老师来实施。具体老师展现出来的能力,比抽象的理论更重要。换言之,华德福,蒙特梭利的方法与理念是好的,但涉及到实践和操作的问题,一个老师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各国的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但真正好的教育都具有世界普适性,如讲究爱、平等、自由,讲究对事实的尊重,学会说理,提高逻辑运用能力等等,所以华德福与蒙台梭利的好,能否生根,要看具体执行人的实践。因为好的理念,需要好的老师与学校来实施,这方面来讲,中国称职的老师与靠谱的学校太少。

15:请问怎么评价胡适之先生?


冉云飞:胡先生是我相当尊敬的人,在教育、文学、哲学、政治学诸方面,在彼时的中国,他都是有一定的超前性。他的很多思想,到现在为止对中国当下的现实都有一定的针对性。他在大陆消失三四十年过后又重新回到我们的阅读与思考视野中,重新引领新的一波自由主义思潮。因为涉及到爱、平等、自由、民主、宪政,这些话题是永远不过时的。他思想当中包含比较多的就是这些东西。

他最与众不同的是对宽容的理解,这在中国真正是个异数。他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但绝不是无神论者),但他对宽容的理解能力却异乎常人——他并不认为一个人要去宽容恶政,而是说要尽最大努力去理解他人的不同,特别是当一个人只是观点不同的时候——这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是少有的。

16:怎样看待幼儿早教及幼儿读经教育?

冉云飞:幼儿读经如果不经过讲解我是反对的。可以这样说,整个中国传统,糟粕的东西是相当的多。我要公开地说,直接让孩子读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

强硬的死记硬背会对孩子的想象力,带来超出我们想象的伤害。孩子可能会变成一个两脚书橱,记一些死的知识。现在这个社会,信息呈几何级数攀升,知识的增长也是相当快的。互联网上每天发生的信息,以及储存下来的知识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因为你再牛掰,也牛掰不过搜索引擎。未来社会,重要的是你的思维能力,还有你的办事方法是不是得体,是不是高超,而不是读那些几千年前人们的死知识,亦所谓的“经”。

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在一个未来20年内65%的职业尚未出现的时代里(这是在线教育之王,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说的),你却成天让孩子去读以及背那些所谓的死经,我在想,你的孩子是你亲生的吧?

对早教有重视是对的,但不要玩到一个变态的程度。别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别的孩子在学什么你就让你的孩子学什么,这说明你对自己的孩子没有真正的了解。你这不是爱你的孩子,而是迫于社会的压力,盲崇大概率价值观。孩子他喜欢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觉得整个社会喜欢什么!

17: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学校里是没有性教育的,全靠自我的摸索和实践,在此花费了很多精力。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您觉得该如何做呢?

冉云飞:性教育是分阶段性的。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就有那种性的萌芽意识。五六岁可能开始会问一些问题,比如男女之间的性器官为何不同之类。父母在这方面准备不足,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很囧,如果孩子不停地问,则会相当恼怒。这时候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是求助大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并不是对性交之类的问题有兴趣。中国父母总是莫名其妙的焦虑,没有应对能力,就自己恼怒,并最终迁怒于孩子。

性教育对小孩子来说可以看绘本,甚至十来岁的也可以看绘本,当然更应该看不少写得有趣的性科普方面的书籍。比如说《小威向前冲》这是非常好的绘本,可以从中非常有意思地得到一些科学知识,让孩子对性并不盲目地处在神秘状态。处在神秘状态就会去乱探索,反而会适得其反。这个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其实就有一些比较好的关于性教育的书籍与文章,比如性教育问题专家胡萍的一些说法就不错,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努力学习。

18:想请你在孩子语文学习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冉云飞:语文教育,要鼓励孩子我手写我心。首先不要让他说假话,自己内心想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很重要。比如他某天对爸爸的看法不爽,对妈妈某个做法很反对,就要让表达出来,其中一种表达就是笔头表达。学语文的目的无非是两点,第一是口头表达,因为说话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口头表达就是若你要上去演讲,完全不怯场,辩才无碍。第二就是笔头表达,首先是文从字顺,把意思表达清楚,富有逻辑。当然还有想像力与才情,那就是更好的文章了。

19:你评论胡适先生微笑与自由,我非常喜欢。

冉云飞:微笑与自由是我概括胡适先生的两大特点。我想关于胡适微笑这点真正注意的人不多。胡适可能是二十世纪有名的人物中,微笑最多的人了,没有之一。我们如果研究二十世纪著名人物的图像传播史的话——因为外在图像研究可以侦知一个人的心理、处事,乃至疾病等,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胡适图像研究》——那么在这样一个充满灾难的国家,他那么多微笑,我认为值得引人深思。

2015年10月14日晚8点至9点交流于微信群,15日根据录音整理,16日晨订正

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20151028一日段子荟萃

@wuzuolai:外交部干了国防部的活,国防部干了党卫军的活,警察干了城管的活,城管干了流氓的活,流氓干了公仆的活,公仆干了黑社会的活,黑社会干了维稳的活,请问你们的老大干了什么活,老大干了读书人的活。

@chinaminbao:老师:台湾经济能起飞,是因为1949年蒋介石把大陆的40吨黄金运抵台湾。小明:听说60年代初,向阿尔巴尼亚援助100亿人民币,又援助越南200亿美金。仅这两项外援,就折合黄金5600吨,相当于台湾带走黄金的140倍,可阿尔巴尼亚和越南怎么没见腾飞呀?老师:滚出去!

@lijiansion:军报8月2日:“美国的航母来了只有被当作活靶子打!”;军报8月12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军报10月27日:“美航母进入东海意义不大。”

@szstupidcool:【发扬光大】沿用满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的“六不方针”——“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对付“拉森舰”。

@YE5MQ5Vtp2jlWX7:有一外地同学来访,他是分管计生工作的、席间闲谈,他说:计生是一门艺术,富人超生、要创造条件让她生下来,这样可罚款、可创收........穷人超生、要不择手段把她打下来,这样可抵指标、可充政绩............我说、你们这是谋财害命!......“有钱的谋其财,没钱的害其命”。

@letscorp:【网评员的口径】没事的时候天天喊着大国崛起,美帝衰落,天朝引领世界。边境被缅甸炸了,他们先说是造谣,然后说是误入,后来说边境被炸死的中国人是毒贩子。现在美帝军舰进来了,他们先说那是假新闻,再说美帝就敢到12海里,11都没敢进,最后说谁提美军进来我军缩头乌龟,谁就是公知卖国贼。

@Vela1680:知乎管理员 :您好,根据用户举报,您在问题 全面放开二胎或传闻计划生育将废止,你怎么看? 下的回答已被删除,原因是「不友善内容」。——我回答了“科学养猪”。

@lihongkuan:转:《名词新解释:啥叫社会主义?啥叫资本主义?》答:你的东西是你自己的,叫资本主义;你的东西是政府的(实际上是官员的),叫社会主义。

@williamlong:美国《自由之家》发表2015年全球网络自由度报告,得分最高的国家是冰岛(6分)、爱沙尼亚(7)、加拿大(16分)、德国(18分)、澳大利亚(19分)和美国(19分),最低的国家是:敏感词国(88分)、伊朗(87分)、叙利亚(87分)、埃塞俄比亚(82分)、古巴(82分)、乌兹别…

@戴假发的南瓜st:孔子和平奖11年因几个创始人分赃内讧被文化部警告撤销,后跑到香港注册个民间组织,拉一帮京城的闲散文人教授,和他们的本科生研究生,凑个评委会,拉点商业赞助,装模作样的给这个那个颁奖,获奖的外国政要都嫌晦气不要,转着圈丢我们国噶的脸,这帮人就是一群狗汉奸。

@lianhuaxiaofo:【腾讯】记者:大爷,您对依法治国怎么看?老农:我记得以前也提过,都好多次了,而且我们也一直被法治着。比如我们的地被依法征走了,我进城卖菜被城管依法揍了,我还手又被依法拘留了。记者:您理解错了,依法治国是要把权力这个猛兽关进法律的笼子里。老农:那,可以先把我们从笼子里放出来不?

@Scswga:老师:“刚开车的叫新司机,开久了了叫老司机。才买的叫新房子,住久了叫老房子。你们也举个例子。”小刚:“才买的叫新电视,看久了叫老电视。”小明:“才拉的叫新屎,放久了叫……”老师:“滚出去……”

@猪蹄蹄小朋友:之前谎称父亲在天津爆炸中丧命骗了很多打赏的的那姑娘,防城港警方立案了,来北京取证,刚把我约到派出所配合调查。临走的时候,警察姐姐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这种精神还是很让人感动的,希望你以后吧…我说我懂!我以后长点儿心!她说是希望你以后继续支持公益。(不好意思我领奖词说错了)

@网易网友:【七律·致敬中国远征军】跪别尊堂赴异邦,誓将贼寇尽杀光。枪林狂啸踢倭狗,弹雨疾冲斩恶狼。不以功名留史册,但将鲜血荐炎黄。如今神剧长年舞,谁觉他乡枯骨凉?

@网易网友:【四川省质监制定川菜标准:鱼香肉丝要切10厘米长】老板!来份鱼香肉丝!……老板,你这鱼香肉丝长度少了3毫米,不合乎标准,属于伪劣产品,必须停业整顿,罚款三万。

@ROXYTOM:叫「中國人」,你說感覺我不把自己當中國人;叫「強國人」,你說我很明顯是在譏諷;叫「牆國人」,你說我在展現膚淺的優越感。算了,我沒那智商跟你交朋友,慢走不送!#歹逗陣

@jyman:深圳的房价高达6万/平,这让很多年轻人陷入了困境,工作若干年,工资根本不够房贷。而事实上不单是年轻人付不起房贷,很多工作多年的老深圳人,如果不是早些年买了房子,现在要他们重新置业也是非常困难。而现在楼市价格还高居不下,真难以想象以后的深圳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停留。 #blog

@tdtw:在朋友圈里发心灵鸡汤的长辈倒还可以屏蔽掉,可怕的是一群长辈建个群把你拉进去组团灌鸡汤,发完还@你问一下观后感,而且这个长辈还是你丈母娘,不写个800字心得根本没法蒙混过关……"

@Scswga:关于扬州炒饭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我想说:这人不是脑残么?明天我砌一个可以装十几顿水的锅,先破一次记录;先烧一锅十几吨的开水,再破记录;再加几千斤米进去煮粥,再破一次记录,再煮干了就变饭了,是不是破四次记录了?

@ld0905:活得越久,越发现在你国有太多跟自己对立的价值观。什么叫“赶紧有孩子吧有了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就有了维系就不容易离婚”?

@xueshudi:所谓复习,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囚徒困境。如果参与者达成协议都不复习,那么大家都会过;但出于占优战略选择的考虑,每个人都会去复习,于是就导致了整体利益损失。更要命的是,在纳什均衡下,所有人都没有改变现状的欲望,于是,大家都在痛苦的复习着。

@oscarlee_:“记得第一次去女朋友家吃饭,伯母亲切地对我说了句让我很感动的话:‘跟你说啊,连了我们家的 Wi-Fi,你就是我们家的人了!’”。#WTF

网友亲述的计生政策带来的悲惨事实

张蜀梅:#耳闻目睹#其实被强制引产并不稀奇。我本来该有一个妹妹的,我妈当时已近足月,计生干部住我家不走,高音喇叭对着我家天天逼喊。后来,全家人都受不了了,给我妈实施了引产手术。一个妹妹诞生了,可她一出生就死了。我奶奶拉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找到一个十字路口埋了妹妹,她穿着我的小裙子。

滕彪:#沉默的暴行#【罄竹难书】05年,马上要生产的郑州村民王丽萍被绑架至卫生院,捆在病床上,强行打针,孩子出生时还“凄厉地哭了几分钟”然后就死了。02年浙江董铁锋的妻子检查“子宫已开,胎儿头部已显露”,因无准生证,来了20多人冲进产房,将剪刀刺进婴儿后脑,刀上粘满了鲜血,婴儿脑浆迸出。这种事几个月都讲不完。

阳离子:五十岁左右的乡镇干部都有参与围捉引产女和结扎女的经历。那年,十几人的小分队进入一健壮怀孕农妇家,欲劝其到镇医院引产,不想,其妇性情暴烈,挥舞棒槌破口大骂,众人近不得身,镇长示意,随队医生隔着裤子照屁股一针下去,烈女登时瘫软,众人顺势抬入车中,朝医院飞尘而去。

山鬼风语:#成型婴儿强行引产#我老家一邻居和我家打对门,女人是村妇女主任计生专干,男人是屠夫。年逾40还没有小孩,乡人暗地说是男杀生,女计生,活该断后。后来收养了一超生女孩,现在这女孩20岁了,水灵灵一可爱姑娘。我曾经对她说,要不是人家超生,你就真断后了,你应该感谢超生者,不要再做缺德的计生事了。

何亚福:#说说计生暴行#2007年,郑州一位网友发邮件给我说,她在2002年8月时已怀孕二胎九个月,被当地计生办拉去医院注射了堕胎针之后,计生办的人就离开了。但胎儿生命力很顽强,仍存活下来,经医生初步诊断为:早产,脑出血,吸入性肺炎。她的女儿很幸运,经过半个月的治疗,痊愈出院。计生办的人知道她生下二胎后,就来催缴罚款,要交5万多元。

雾里看花2688:#说说计生暴行#我家最小的弟弟是超生的,生了我妈带我弟起来,妈的,结果计划生育队、政府部门带着一大队人马,开着铲车,要铲平我家的房,我当时喂了条狼狗,牵着狗与那帮狗日的政府人员对峙,后来铲我家房子一角,我牵着狗就上去制止,MD,房子还是被他们推平了。当时我非常的恨这帮狗日。这帮人该下十八层地下,永下超生。

HengjunShen:#说说计生暴行#本人目前的经历:山东省农村,生完孩子,如果女人不带环(女人因带环常年遭受的痛苦,在网上许多),计生办不给开证明,不给娃上户口;无论你身在何方,每个季度都要回去进站(计生办的体检),即使交押金办流动人口,也每个季度在当地体检报告邮寄回去,每半年必须回一次“进站”计生的暴行一半会说不完...有哪位能人,应该写书成册...

119393110:#说说计生暴行#我小时候亲眼看见屋顶被掀的,至于搬人家东西,挖粮食,牵走人家的牛呀,亲见,并且常见,不过前两天同事说村子让他去婚检,不然就去家里拉东西,把我吓了一跳,我还以为现在都文明了,原来是假的,强盗还是一样的行径,啥时候也不变

caolwzm:#说说计生暴行#我是陕西安康人,那个年代我属于家里的超生罚款对象,为了想要一个男孩,爸爸妈妈又生了我弟弟,那是家里穷,交不起罚款,镇干部到家里面就把我家的新房子给拆了,妈妈抱着弟弟站在屋檐下,那帮狗熊就说你要再站那里连你娘俩一起砸死,新房被拆了一大半,家里的被子被拿走了,猪也钱邹乐,只要是值钱的东西都被抢走了

zp6682255:#说说计生暴行#我小时候在我们乡下,计划生育的人,都是联合派出所、法院和政府的人一起来的,那一帮人少就十几个,多则三、四十人,就像日本鬼子进村一样,浩浩荡荡,进家门就要钱,没有钱的,什么都搬走。我亲眼看见的,几个村干部带领那一帮人,在我们邻居家抢东西,最后把那几头还没有到出栏的小猪也抓上车了。。。。

real废克乐评,微专栏:#说说计生暴行#同事是甘肃陇西人,据他说,村子里的妇女若是怀了二胎,就成为了全家人最大的秘密,一旦被邻人发现,不善的那些总会为了举报超生的奖金而去镇上的计生委举报,后来就会有计生委的人像土匪一样在半夜翻墙进农家,强行扎针,让孕妇流产。

李梦丹:#说说计生暴行#我嫂子生了第一胎是女孩,回不满4周岁不能生第二胎,计生办的人来了50多人到我家,把我家的大门拆了,床,家具全部搬走,猪牛等家禽全起走,连做饭的锅也拿走了,有点象以前的文化大革命抄家,我爸妈天天以泪洗面,年迈的奶奶,还有年幼的侄女10多年后都有阴影,老做恶梦。。。。。不堪回首的日子呀

jianzhen3424:#说说计生暴行#对这事记忆深刻,小时候村里很多家庭应计生被拉走了粮食牛羊。我小学毕业1995年那个夏天,因为计生工作人员残暴的作为,我们乡(河南兰考三义寨乡)的十几个村的村民近万人浩浩荡荡喊着口号开到乡政府打砸,乡干部买的18辆崭新的摩托车也砸个稀烂。乡干部有的逃跑,没来得及逃的被打一顿扔进河里。

钱熙璇:#说说计生暴行#我一个朋友以前是医院妇产科的,当时收入非常高,但只做了一年就辞职了,因为受不了将计划外怀孕的孩子打掉,即使生下来是活的,也丢入水池淹死,她说她也是女人,也是母亲,计生太缺德了

zhq730130:#说说计生暴行#我老家农村,老吴头家的三个儿子第一胎都是生的女儿,大儿媳妇怀二胎已经足月,但是孩子迟迟不生,计生人员强行把她带进医院做了引产手术,一个很胖的男孩,可惜死了。后来,在满足生育条件后三个儿子都生了二胎,结果都是女儿,老吴头郁闷死了,据说到死也没闭上眼睛。重男轻女虽然不对,但是那被杀死的孙子一直是老吴头的心病。

spinat126:#说说计生暴行#我是83年生的,女孩,上有一个大姐。为了要个男孩,在我刚生下来之后就被偷偷地被抱着连夜翻山越岭,寄养在外地了。回来后,发现家里已经被计生委捣鼓不像样了,家具和所有吃的东西没了,就剩下房子没被撬掉了。

yixiuliangcd:#说说计生暴行#我哥超生了一个女儿,计生办要罚2万,对于农村来说压力实在是大。没有交钱。每年要抓一次人进行教育,搞个跟抓犯罪分子一样,我侄女儿还没有断奶的时候,我嫂子被抓到牢房去关了半个月,抓去之后电话也不让人接,还以为是被不法分子劫持了。搬了我哥哥的彩色电视机不还,还不能抵罚款。该死的计生办,杀人无数,恶贯满盈,比城管恶毒!

mofei8558:我们镇十几年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惨案,一个孕妇被计划生育的人追赶,无路可逃跳进了河里,那些人在岸边等了2个多小时,孕妇因为体力不支,游回岸边,被他们提着头发在水里来回上下的挫提,不让她上岸,孕妇求饶都没能令这些畜生住手!一尸两命孕妇孩子都没了,她家人抬着尸体到镇政府讨说法,被殴打,公公被活活打死,丈夫重伤。这就是我们的政府

芰荷青青:#说说计生暴行#我们这里是抓亲戚。罚款的数目从四万到17万不等。我们村有一个,孕妇和老母和其他亲戚都抓进去,挨打,不交上17万不放。农村人,哪有这天额巨款,最终没办法,流了。我也是我妈东躲西藏剩下来的,政府把我们家的几株参天大树拦腰截断,把土屋推倒,把粮食、家具全部扫荡一空,比日本鬼子还狠。爸妈在那个年代里吃了不少苦头。反对计生!

105029286:#说说计生暴行#我的一个小学同学,老公是哑巴,第一胎是女儿,去年秋天怀孕已经八个月了,一天当她正在自家门前(修自行车的)被村里和镇上的一些人强行抓到镇卫生院,强制引产。可怜怀了八个月的孩子都没了。真是惨无人道啊。这难道不是杀人吗?披着国家计生政策的合法外衣,杀人夺命。实在看不下去啊。 青山水库旁:#说说计生暴行#肯定是真的,2002年,我妹妹的第二胎,也是快7个月了,被湖南省嘉禾城关镇的干部强行抓到医院引产。我妹妹还不属城关镇的管辖,但一切为了计生的创收,抓到大肚的,就要罚款,没钱的就引产。没有半点通融的余地。

chenqun98:#说说计生暴行#我妈东躲西藏的跑到杭州一个幼儿园里看孩子,结果硬是被拽了回来,记得那天,我正在家里烧灶头,听到家里来了一堆人,其中有一个还是我家亲戚,强拽着我妈,我不知道要干什么,只听家人说我妈肚子里的孩子要没有了,我就对他们拳脚相加,记得当时我就拽着那个亲戚狠狠的一口咬下去了。我那可怜的未曾谋面的小弟弟,来世千万不要投胎到zg

钱熙璇:#说说计生暴行#我一个朋友以前是医院妇产科的,当时收入非常高,但只做了一年就辞职了,因为受不了将计划外怀孕的孩子打掉,即使生下来是活的,也丢入水池淹死,她说她也是女人,也是母亲,计生太缺德了。

以上是网易网友亲述的计划生育带来的悲惨亲历事实,因不便提及的原因,更多内容请自行搜索“计生纪事”。

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二

20151027一日段子荟萃

@lijiansion:15年前的今天,一位长者,一位记者,一段佳话。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梗能玩 15 年而不坏,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有如此认同感而无槽点。



@nicolas1030:原来今天是图样图森破演说发表15周年,我党历史的重要篇章。

@荣剑2001:看到一个帖子,问中美如果真的开战谁上前线?是不是党员干部先上?上前线有没有户籍限制?农村户口可以吗?是不是北京上海户口优先上战场?要暂住证计生证上岗证健康证吗?要有一年以上完税证明么?农村兵死了赔钱是一个价吗?冲锋前要摇号吗?可以站在城管和拆迁队后面吗?说的是笑话,笑话里却是真实。

@lijiansion: 某地的王先生在2周前就亲身经历了外管局的邀请,原因是9月底赴港完成了55万美元的EB5打款,外管局最先开出的罚单是13万人民币,在多次斡旋后最终以态度诚恳、虚心认错等表态,换得了罚款4万人民币的“从轻发落”而得以结案。

@freedomandlaw:有个人从某刻开始,其一举一动受万众瞩目,从当小组长,吃包子,打虎蝇,炫肌肉以展示自己大权在握,到用共产主义武装人民头脑,到蛮夷之地宣读蛮夷书单,再到禁止妄议朝政,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有人喜欢用高级黑形容某些捉刀人,其实没有什么高级黑,让圣上心悦颜欢才是唯一硬道理,其它都是软的。

letscorp:一位四大行省级分行人士对财新记者称,目前纯融资类的平台是不支持的,但城投是可以新项目贷款的。现在银行不良贷款在慢慢变大,各家都倾向加大发贷量,让分母变大。 周郎妙计安天下

@hnjhj:没有实力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别去南海造个岛惹是生非。既然宣布是自己领土,美军来了你就得管,不管就不是你的领土,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抽认怂,明摆着是一步臭棋。邓矬说韬光养晦搁置争议,习包工农兵学员听不懂,该读书的时候尽研究啥是逼呀了。

@hnjhj:外交部:鉴于美军舰不听劝阻强行驶入中国南海岛屿海域,中国政府决定,将逮捕20名维权律师予以还击。

@1984to1776:支那:有本事放马过来,我敬你是条汉子,不敢放马过来你就是孙贼!美军:我方驱逐舰已经进入你方人工岛十二海里范围内。支那:坐船呐!那不能够算!必须放马,不放马不行!马呐?马呐?孙贼!

@唐绍仪IV:罗斯福航母战斗群行至人工岛,见我军舰并未跟随,疑心大起,只得接近岛屿环行半日;欲归之时,忽闻周小平在小艇上高音喇叭大喊:「谢丞相送舰!」众人携五小时舰岛视频素材满载而归。新宣传片「This is China」“这是我国守护海疆的艨艟巨舰!”既出,三刘(刘亚洲刘源刘慈欣)皆称妙,举国皆振。

@liangxiaojun:在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里发了几个关于庆丰帝报书名的段子文章,就引来几个在大学教思想政治课的同学退群抗议。他们希望群里风花雪月、养生小资、一团和气,我偏偏给他们一些异议观点、辛辣讽刺。看他们急赤白脸的样子,我很开心。

@JiangsongWang:可笑的是一帮不三不四的家伙搞了一个孔子和平奖,更可笑的是这个奖今年授予了津巴布韦嗜血魔王穆加贝,最可笑的是穆加贝拒绝接受这个奖,称其缺乏公信力。

@basinattuite:看了福山的《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只能说一句,成功的国家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国家各有各的失败。这个东西真的是木桶原则。国家能走到哪一步,真的是取决于那块短板。有的时候是削短了别的木板去补,有的时候靠得是领导人的献祭。不管哪一种吧,首先必须找出短板。 书评

@网易网友:【南京1辆警车失控致8车连撞】1.临时工干的 2.偷车贼干的 3.驾驶员突发疾病,类如某种间歇性疾病。4.汽车刹车失灵,养护单位责任 5.绝对不是酒后驾车 6.绝对不是情绪化,报复社会 7.罚酒三杯来赔罪

@letscorp:对于前一段所谓“败光20亿”的传闻,邓亚萍对此一笑置之,“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破灭。”据记者多方了解到的消息,所谓败光20亿之事确为子虚乌有,互联网业界人士对邓亚萍在即刻搜索的工作成绩还是肯定的。 互联网业界人士最喜欢这种有钱又不懂的凯子了

@cxiaoji:我司彩虹会前负责人:十年前MSNBC有个主持人发表恐同言论,我们发起抗议,当时微软的少数团体除犹太人外都联署了。华人协会起初反应冷淡,后来一封群发邮件说:等大陆打台湾了,美国人都反华,要有能站出来为我们说话的朋友!…当然最后结果是好的,就是这个逻辑我一直没有想明白…

@张鸣:邓亚萍针对败光20亿发声说,公道自在人心。但是钱没了,事没成是事实。你总得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回答,空说公道,有什么意义?

@honki_chinese:像我们中国人一年有两个鬼节,三个情人节,两个新年,耶稣诞生,屈原毙命,都要过,我们图的啥,就是开心。

@jerrymice: zz外交部长王毅今天严重警告美国:擅闯南海,三思而后行!上证指数为了配合中国外交,重要的话说三遍,于是乎今天收盘3434.34!

@lao_xie:今天一回宿舍,一个室友在看书(实体书,纸做的,能翻页的那种),另一个朋友在练毛笔字,着实把我吓到了。我哆哆嗦嗦地问,咋回事…他们头也没抬地说:学校网坏了。

@张淑姬:转自静心疗养院!豆瓣评分的一个观察:凡是让文青花了钱的,评分过不了7.5。评分高的全是在电脑上看的。

@2ndrej:医生已经是江湖行业。有个女孩说半年前出车祸现在鼻子不舒服,大夫说看不出问题,待女孩走了说这是要去打官司的,说多了麻烦。还有个男科小大夫看阳痿,问和别人试过么也这样么,叫人两口子那顿打。 贾行家

[河马新闻]多家肉制品加工企业联合发布澄清公告并承诺:所有产品均不含任何肉类成分

河马通讯社(记者卜靠谱)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宣布加工肉制品被列入致癌食物名单,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世卫组织的这个研究昭示了肉类加工食品的巨大潜在风险和对人体健康的隐患。


世卫组织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后,市场反响强烈,其中,多家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股价应声下跌:
双汇发展(A股)
雨润食品(H股)

低迷的股价走势预示着消费者对自身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市场对肉制品加工行业的担心。

据悉,为了回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爆炸性新闻,消除市场消费者对所属产品的误读,澄清消费者对国产肉制品的错误认知,引导消费者放心消费,重拾投资者信心,国内最大的多家肉制品加工上市公司,在今日上午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澄清公告:

本公司旗下的所有产品均不含任何肉类成分,也不含任何肉类添加剂,所有产品,一直坚持纯天然纯素食原材料生产和严格的加工工艺,保证所有产品都不受任何肉类(及加工品)的渗入和影响。

同时,这些肉制品企业还承诺:未来在本公司推出的肉制品产品中,也永远不会使用肉类。对于未来是否有可能在肉制品产品中添加肉类成分或原材料,发言人清晰地表示不可能,他表示:“即使是在合法的情况下,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我们也不会在肉制品产品中添加肉类成分,我们使用的都是按照最严格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优质淀粉,不含转基因,健康生态安全又极富营养。”

多位金融分析师认为此次新闻发布会市场将重拾对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信心。

—————————————-
河马新闻:最热门最严肃的华语新闻。
—————————————-

从跨过鸭绿江到血本无归:一位中国企业家梦断朝鲜的故事

出走海外并非周福仁一时兴起,他2002年就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寻找投资机会。在印度尼西亚,为了寻找铁矿,他乘坐单人摩托一连几天颠簸在山沟里,越南的磷、煤,泰国的钾都曾吸引他前往,老挝甚至沙特也有过他的足迹。

辽宁海城的西洋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过211亿元,创始人周福仁,也曾经位列当年的福布斯富豪榜第10位。

如今,这家公司不再有消息了,好像潜艇沉没在大洋深处。

2010年之前,西洋集团在朝鲜西南海岸的海州,拿下储量接近6亿吨的铁矿。在端川,还启动了投资3,000万美元的菱镁矿项目。

西洋集团以生产复合肥、钢铁以及以镁为原料的耐火材料而起家。周福仁算过账,在朝鲜生产铁精粉每吨成本大大降低(至少是中国的一半),那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营业税、关税、增值税。

税收方面也很优惠,仅有10%的所得税,追加投资的话还能返还。劳动成本也很低,工人工资折合人民币每月为300元左右。“6亿吨储量的矿山使用费,如果在国内需要付出几十亿元的使用费。”在朝鲜,周福仁付出的代价仅是由朝方以矿山入股占有25%的股权。

当时,他规划了海州铁矿一期产能:100万吨。未来他计划达到每年1000万吨的产能。产品销售方也已经盘算好:除满足自身需求外,全部出口给台湾中钢和韩国浦项制铁。

朝鲜是世界菱镁矿的主要储藏地,品类比中国还要好,每吨成本比中国低得多,没有出口配额限制。周福仁期望实现每年200万吨镁矿的产能,几乎是除中国外全球其它地区镁矿一年的需求量。

对西洋集团来说,与朝鲜文化差异不大,语言沟通障碍小,这是投资的有利条件。但朝鲜基础设施不完善,物资匮乏,建筑厂房的红砖需要从平壤运输;建筑用的石子需要自己带机器处理,因为没有电,还得自己带上发电机;中国与朝鲜的银行不能进行汇款,甚至得不到在当地采购生活必需品所需的现金

海城发生过不少因为朝鲜的投资伙伴不再发送邀请而拿不到签证,无法追回投资的事情,但周福仁不认为这样的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的诀窍是建立直通政府的关系。

朝方在海州铁矿占股25%,端川镁矿占股40%。主管经济事务的朝鲜政府要员对西洋集团考察了十多天,周福仁也期望得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但到了2011年10月18日,周福仁黯然离开朝鲜,此前经历了长达12个小时的谈判。

从2007年到2011年9月,西洋集团在朝鲜投资额达人民币2.4亿元(3,000多万欧元)。2011年4月25日,选矿厂正式投产,但西洋集团与朝方的矛盾逐渐升级。

2011年9月,朝方突然向西洋集团提出16点要求,索取资源使用费、土地租赁费、工业用海水费用等之前合同中没有规定的费用。朝方声明生产出的铁精粉中方没有权利销售,再三强调自己是合作企业的法人,管理权归朝方。

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秘书王丛容和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处长洪南吉的协调下,周褔仁与朝方负责人进行了那轮漫长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谈判陷入僵局以后,西洋集团撤回了在朝鲜的大部分员工。2012年2月,朝方单方面终止合同,取消“洋峰合营会社”企业创立证书。

2012年3月2日的凌晨,西洋集团在朝鲜的合作方岭峰会社带领武装警察和保安人员闯进西洋集团中方员工宿舍,将正在熟睡的10名西洋集团留守员工强行集中,于当夜从瓮津直接送至新义州遣返回中国。

朝方的解释是按朝鲜政策规定,外国投资者组建的合资企业,朝方企业占股比例不得低于30%,外资企业最多占股70%。但西洋集团与朝鲜岭峰会社合作的“洋峰合营会社”,西洋集团占股75%,违反了朝鲜的招商引资政策。

周福仁说,70%的持股限制确实存在,但岭峰会社的负责人李成奎,当时应允了西洋集团的要求,承诺西洋集团在新证书中减少的5%股份可以从岭峰的分红中弥补。

2012年,因为在朝鲜的投资出现问题,西洋集团资金链面临压力,国内一些工厂处于停工状态。

很快,这家公司折戟沉沙了。

原文链接

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

20151026一日段子荟萃

@网易网友:大数据嘛,你刚买了房子,马上n多装修公司给你打电话!你刚生了孩子,马上好多卖奶粉的给你打电话!你的车险刚要到期,马上好多保险公司给你打电话!谁说中国大数据不行?现在非常自动化!!

@YE5MQ5Vtp2jlWX7:一边说全面依法治国,翻脸就抓捕律师打压维权,一边说要经得起尖锐批评,翻脸说不得妄议中央,一边说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翻脸说私藏禁书要入刑,刚说完禁书入刑,满世界吹嘘自己博览禁书,对了,喉舌说了不许过桥抽板!可是你一会儿自夸博览禁书,一会儿又要私藏禁书入刑,翻脸比翻书还快!

@huozm: 本身就是一具尸体了,还搞什么反腐,抓几个蛆给个交代,好像是蛆咬死了贵党似的…… #群体腐败

@avb001:这只军队被徐才厚、郭伯雄两委巨贪管理了十几年,真实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现在想靠开几辆坦克、导弹车出来,弄几个方阵出来走走正步就叫展示军威?开神马玩笑!

@wufan:按顺丰快递快递员的说法,快递实名制以后,在发送快递单右下方的备注一行里,必须要填写寄件人的身份证号,否则无法寄送。也就是说你的身份证号码在快递单上面唾手可得......

@iamhudi:有一个字眼叫商业道德。不在意连同商业道德一起出卖的商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最终他们的子孙会诅咒他们的祖父祖母们为了也许是亿万金钱而将自己的子孙的自由出卖掉。与中共联手的商人最终都只能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亿万人唾弃而不是称颂。无论他们如何为自己辩解。

@何三畏:【妄议是个技术活】早一天说周永康恶贯满盈是污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晚一天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间不对,是妄议;说九十老太摆地摊养是正能量,问为什么九十老太还摆地摊养家是负能量。深思过度,是妄议; 替政府说话的外国人属国际友人,如果老外替老百姓说话属敌对势力。不看对象,是妄议。

@c338ki_selina:王石不会告诉你他的前老丈人是当年的广东省委副书记。任正非不会告诉你其岳父曾任四川省副省长。马化腾不会告诉你他的父亲是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任志强不会告诉你他父亲是曾经的商业部副部长。结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但成功人士可以随随便便的讲故事。

@雲随羽客:【最贵之尴尬演讲】英国下院议长约翰·伯考介绍习并表示:“希望中国成为不仅军事强大的国家,而且是给百姓福利待遇,给人民道德灵感的国家。英国欢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是希望经济果实由全体中国人民分享,而不希望经济果实,由极少数政客亲属所垄断”,话音未落掌声雷动!那么多钱都堵不上人家的嘴!

@laoka01:小区的保安老师傅常说一个段子:你在街上喊一百句“共产党万岁”,没人理会你,最多侧眼看看说这是个傻子;但你在街上喊一句“打倒共产党”,马上会被警察抓走。——这就是中国。我得告诉老师傅,现在英国也这样了,大红条幅“欢迎习大大”,没事;A4纸“追究屠城责任”,抄家。#shaojiang

@wangpei:今天看到的最佳真实笑话是我的一位朋友去奥地利,看到一条河,想问问当地人是不是多瑙河,但多瑙河又不会说,就问:Is this river 11355—? 对方竟然秒懂了,说:Yes!

@经纬张颖:每次看到那些一天到晚在各种创业投资圈里分享经验的行为我就觉得忒不理解,有啥好分享的,低头做事,抬头生活,困了睡觉。每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历经,大多数无法复制,那些告诉你自己有多厉害,怎么飞着上屋檐上的都是大忽悠。仅此而已。

@卓越兄:Mark-朱一個小時多前在fb上发布: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跑跑。今天在西安,跑城墙。一个「墙」字他最懂!

@饱醉豚:如果雷军开餐馆,一定会这么吆喝:年轻人的第一份健康食谱!高蛋白!高纤维素!低淀粉!低糖!预防糖尿病!降血压!低固醇!绝无防腐剂!绝对没有地沟油!绝对不用工业盐!远离致癌食品!远离垃圾洋快餐!中国人的健康食品不比肯德基差!健康从今天开始!【其实就是六块钱一大盘的白菜煮豆腐啦。

@StarKnight:坚决不能买PS4,因为:买了之后我肯定要玩游戏;玩游戏肯定会觉得电视还不够大;若买了大电视肯定会觉得客厅太小;……一台机器的购置牵出一套不动产,可怕可怕。其实最大的问题很可能是:根本没时间去玩……

@tenderkuma:极反感这类所谓校园青春剧。现实中的高中生们一个个胡子拉碴肥头大耳头发和脸上一样油光光,吃炸鸡吃的满脸痘,而拍这类校园剧的演员们一张张牛郎外围锥子脸,穿上校服根本不像学生倒像是风俗店的制服play…还“既然青春留不住”,留不住又怎样,出来浪吗?

Qsunset:更新了一下手机支付宝,结果特么的强制给我开通了生活圈这傻逼玩意儿。 我翻开《吱声服务协议》一看,这协议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亲爱的用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写着四个字“我是你爹。”

@tinyfool:我国的教育擅于把人的自主思维能力搞残。就拿我国的英语教育来说,这样低强度,低水平的英语教育,让人以为英语很难。其实一个人认认真真自学,哪怕上学的时候没学过英语,有个3-5年的自学,秒杀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不难的。

@harshjain:我看AV还是喜欢看有剧情的,有背景故事和前因后果的。     毕竟,假如我只是想看毫无理由的艹与被艹的话……那我普普通通地过日子不就行了。

@uubyy:在给而立之年女同事英语学习建议的时候,为「你这把年纪……」找了一个super政治正确的说法叫做「在你现在这样的人生阶段……」

陈志武:金融创造的价值是自由


许多金融从业者虽然赚钱多,但还是觉得不踏实,甚至感到内疚,因为自己好像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具体的价值,没有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特别是碰上金融危机,眼看着金融动荡冲击社会和个人,内疚感就更不用说了。那么,金融到底创不创造社会价值?更进一步说,金融到底是为谁、为何、为什么?

从1986年到耶鲁大学攻读金融学博士至今,我接触金融近三十年了。接触、研究、思考金融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金融不只是一组经济工具,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分析框架,它背后的逻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全新视角。这些年,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强调中国特色,强调我们是如何与别的民族、别的种族不同,甚至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但是,如果以金融的逻辑作为一副眼镜,去看待社会和个人、历史和现状,你会发现其实各个社会、种族、民族都是相通的,相同为主,相异为次。贯穿各社会的普世价值不仅存在,而且是活生生地渗透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

就像张维迎教授说到,几十年前,他在陕北吴堡县黄河边上的村庄里长大,“捞河炭”曾是他老家村民们一个重要的生活来源:每次等到黄河大水一退,人们就争先恐后冲向河滩,用自己的草帽、衣服、麻袋、扁担,甚至是内裤,盖在那些被大水从上游冲下来的煤块上面,以示“有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张维迎在英国留学时了解到:英国一些海边渔村,每次大风暴后,潮水卷起的木头就会搁浅在海滩上,那里世世代代的渔民们始终遵守一个规矩,就是谁最早跑到沙滩给无主的木头做上标记,木头就归谁所有。

张维迎教授就纳闷了:“这两个地方相隔万里,一个在英格兰的海岸,一个在中国西北的黄河边,之间肯定不曾有过交流,但他们的游戏规则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如果有“普世”的东西存在,背后促成因素又是什么?金融在这里面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004年左右,我和彭凯翔、袁为鹏开始合作,收集明清以来的民间借贷交易信息,包括借贷双方的身份、财产与家庭背景,当然还有借贷金额和利率,等等。目的是搜遍各地县志、民间文书、商业账本、刑科题本等历史资料,建立全面的中国近代借贷历史数据库,以供我们自己和其他学者共同研究之用。

在搜集、整理这些历史资料的过程中,2005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了清代女婢的交易价格。当时,彭凯翔和我一页页地翻看徽州一个家族18、19世纪的商业账簿,其中一项是那年花7两银子买了个女婢,这笔开支一方面被放在当年的入出账上,另一方面也被记录在家族企业的资产表里,就像对待其他商品和资产一样。账簿的这项内容给我的冲击很大:从前虽然听说过,小说里也看过历史上人不被当人看的故事,但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见过这样具体地把“人”作为物品来买卖、处理的实例,而且还把人作为资产放在资产负债表里,年复一年地记录下来,直到女婢被卖掉或去世!

那么,人像商品、资产一样地被卖掉、被交易,这种现象有多普遍呢?价格一般是多少?其定价的逻辑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女人或男人会被买卖呢?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因素是什么?它跟金融市场的缺失有没有关系?

后来,在18、19世纪清朝抄家档案记录里,我们也看到,不管是被抄家官员还是朝廷的档案里,都会把每个女婢、家奴做一个价格(一般以每人10两银子定价),跟那些腐败官员的土地、房产、牛马、金银、绸缎等一起,算在家产总额里,当时好像也没谁说过“这些毕竟是人呀”。清代人对“把人作为物品、作为资产处理”如此习惯熟练,视若常态,说明这个现象不仅很普遍,而且成为了社会肌体、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系统地从史料中搜集买卖人口,尤其是买卖妻妾的交易历史数据。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国长期有买卖妻妾、租妻典妻、将人视为资产工具的传统,而且印度、泰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非洲也都曾经有过,甚至今天还有买卖妻子的习俗。

早在公元前1700年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就规定“为了丈夫还债,可以卖妻”;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犹太教文献中,在谈到娶妻时通常用“买妻”、“购取妻子”这样充满商业交易意味的话语,所付价钱或彩礼都归女方父亲;而近到2009年的印度,还有丈夫因为粮食歉收、负债累累而被迫卖妻。清代中国社会底层在疾病、灾害等风险冲击下卖妻之事,则常见于史料。如,乾隆元年(1736)刑科题本档案记载,山东曹州府路九儿因遇灾荒,无法生活,将妻韩氏以5两银子卖与山西商人程子彦为妻。乾隆二十年(1755)的刑科题本中,安徽颍州府丁南因病将22岁妻子嫁卖与人。更有甚者,贫时将妻子嫁卖,以得财渡过难关,通过努力有钱后又将妻赎回。据《续碑传集》卷四十九《罗天鹏传》记载,清朝嘉庆时高官罗思举,在年轻时得奇病需3万钱治病,无钱可出,只好将妻嫁卖,筹集病资,病愈后投军立功而成为高官,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

这些案例表明,在面临风险冲击时,通过嫁卖妻子来缓冲风险并非稀罕之事。汤米·本特森(TommyBengtsson)等(2004)对清代辽宁北部村庄的研究表明,面临粮价上涨冲击时单身家庭的死亡率更高,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有妻子的男性能够通过卖妻更好地缓冲风险冲击,同时女性通过嫁卖,可以让自己从一个高风险家庭转到低风险家庭,从而降低灾荒冲击下女性的死亡率。对于清代卖妻场面,历史学者赵晓华是这样描述的:“闻有各女人领进,请端视,而买客或则嫌瘦,或则嫌病,或则嫌粗,纷论不已,一若看货讲价者。”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传于河北定县的秧歌戏《耳环记》,更是以戏曲形式再现了中国农民家庭买卖妻子的现实。夏明方教授是这样总结剧中买卖人市的特征:(1)有一个公认的卖人市,买卖双方及当地人都知道它的位置所在;(2)卖主往往主动地大声吆喝:“你们谁买媳妇来!”(3)被出卖者身上插上一根黄白草棍或类似物品,作为待售标记;(4)买卖双方经过一番激烈地讨价还价,达成交易价格;(5)卖方把草棍和妻子交给对方,收到彩礼,交易完成。

传统中国如此,而在万里之外的英国,买卖妻子的习俗一直到19世纪末才结束。英国历史学家汤姆逊在《买卖妻子》一文中谈到,英国习俗对妻子买卖的“仪式”特别看重,否则会被社会认为是不合法的。一般而言,妻子是被丈夫套着缰绳,拉到市场上公开拍卖。在英国的卖妻交易中,公开的市场、事前的广告、缰绳、拍卖人等市场交易要素都俱全。而妻子就像牲畜或动产一样被拍卖、被羞辱。这个仪式习俗得到广泛遵守,说明买卖妻子在英国有其久远传统。

非洲的妻子交易风俗也给我们不少启示。人类学家罗伯特·F.加里(RobertF.Gray)教授在其1960年的研究中指出,在坦桑尼亚的Sonjo部落,子女婚姻也是由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就订立,子女没有发言权(跟中国、印度等地的包办婚姻无异)。那里的商品交易原来还没有货币化,也没有货币,所以价格以多少只山羊计算。一般而言,男方家给女方家平均支付100只山羊;一旦支付完山羊,婚约即确立;而且只有支付完山羊,婚姻才算成立。婚约一旦形成并支付完山羊,女方家对女孩的拥有权便完全转移到男方,即使是婚姻过程还没完全走完也一样。如果从订婚到成婚期间,男方家不喜欢女方了,男方家可以用同样的价格把女方转卖给另一家;如果已订婚的男孩不幸去世或者婚后去世,女方则自动转为男方最年长的兄弟做妻子。婚姻的过程实际是对女孩的产权向男方家转移的过程。

我们后来的研究表明,之所以人类社会曾经普遍存在甚至迄今个别地方还有买卖妻子的习俗,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的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从前的社会没有充分发达、完备的金融市场。传统农业社会的平均产出水平不高,但在一般情况下不至于饿死人,只有在他们面对灾荒等风险事件挑战时,才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甚至被迫卖妻鬻女。即使没有灾荒,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也会出现春秋时期管子所说的农民“年有余而月不足”的局面,青黄不接的季节也会挑战农民的生存。

而如何规避灾荒风险、季节性风险以及其他意外事件带来的生存挑战,恰恰是金融市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金融市场发达,各类金融产品丰富多彩,专项保险品种应有尽有,那么,农民和社会其他成员只需要花一点点费用,就能未雨绸缪,规避各类可以想到的未来风险,而不至于等到灾害发生时被迫卖妻鬻女以求生存。不过,金融市场是到近代以来才在世界各国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从前的人类社会没这么幸运。没有这些非人格化的金融工具,人们就只好在人身上打主意了。

有人可能会说:传统社会虽然没有丰富的金融保险工具,但不是也有土地、房产、珠宝、金银等实物资产,这些实物资产不也是既可以作为投资品又可以是保险品吗?—是的,这些投资品确实可以当保险品用,或者说这些实物资产也含有投资属性、保险属性、消费属性,就像丈夫、妻子、儿女、朋友等都具有这些属性。但是,对于总是处于温饱边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产、土地、珠宝这些东西的价格太高,买不起,即使买得起,其保险属性也不一定很强,因为当大家都面对灾荒事件冲击时,这些东西的价格可能跌得太多,其高价位也可能使其有价无市,缺乏流动性。相对而言,虽然有很多贫困家庭连妻子都娶不起,但有妻女的家庭毕竟远比有土地、珠宝的家庭多很多,所以,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农业社会,当老百姓大众面对灾荒风险事件冲击时,更可能发生的是他们被迫变卖妻女,因为妻女可能是他们手头仅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能够变现的资产,除此以外可能难有其他活路。这也是人类许多社会都曾经有卖妻习俗的原因。正因为这一点,《大清律》虽然一般而言禁止买卖妻子、租妻典妻,但还是明确允许丈夫在一家面对生存挑战或还不起债务时把妻子卖掉变现。金融市场的出现与发展,把人从工具属性和相关制度约束中解放出来,使灾荒发生时不再有那么多家庭需要卖妻鬻女了。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土地历来是命根子,以至于“均田地”成为众多农民起义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原因据说在于土地分配差距产生收入差距,如果不能“耕者有其田”,那么天长日久,这些差距所产生的不满不断累积,最后就会激发农民起义。可是,土地分配差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什么使其恶化呢?

在以往的论述中,人们喜欢把土地分配差距归结为土地的私有和土地自由买卖,这种看法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到了今天的中国,土地还不能私有,更不能自由交易,因为怕买卖兼并导致土地往少数人手里集中。那么,土地过度集中在部分人手里,是土地自由买卖所致,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对于拥有金融市场的现代社会来说,面对气候灾害、瘟疫或其他造成粮食歉收的灾荒风险,要么可以通过事前购买灾害保险,通过保险市场实现跨地区的人际风险交易,达到平滑风险冲击的效果,要么通过事后借贷把今天的收入冲击平摊到未来长时间内分期承担,等等。现代社会金融手段很多,实在不行,政府福利项目也可以作为补充。

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除了卖妻鬻女之外,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家里如果多少有点土地,可能通过卖地求得生存。当然,如果家里既有土地又有妻子,是先卖土地救急,还是先卖妻子救急,这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里可能答案各异。在清代中国18、19世纪的命案案例中,两种情况我们都看到过,在灾荒冲击下有的选择先卖地,而另一些家庭选择先卖妻子。大体上看,灾荒时被迫卖地的频率高于卖妻的频率,而在正常的非灾荒年份里土地买卖的交易量低于灾荒年份。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不免会问:在传统中国和其他传统社会里,之所以土地往少数人手里集中,是否跟农民缺少对冲灾荒风险的手段有关呢?假如金融市场更发达些,灾荒时期被迫卖地的可能性是否会小很多呢?

对于这个问题,纽约人口研究会米德·凯恩(Mead Cain)教授于1981年发表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他比较了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农村土地分配结构经历的变化:在1957年前后,印度某3个村庄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为0.72,20年后下降到0.60,土地在农民间的分配集中度明显下降;而同期孟加拉国农村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却由原来的0.60上升到0.69,土地更加往少数人手里集中。

再看一下细节。1957年前后,印度3个村庄有近1/3的家庭是无地农民,到1980年前则只有15%左右家庭是无地农民;相比之下,孟加拉国农村当初20%家庭无地,但20多年后29%的家庭不拥有土地。这期间,印度的小自耕农和中等自耕农中只有15%的家庭卖地或失地,而孟加拉国则有60%左右的小农和中农卖地。

之所以印度农村和孟加拉国农村之间的情况差别如此之大,除了印度农村在这期间经历了土地改革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农村既有正规金融,又有非正规民间金融,包括保险、借贷和少量的政府救济,但孟加拉国农村不仅没有正规金融,而且连非正式金融都几乎看不到。印度和孟加拉国农村在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土地分配结构演变历程。

在凯恩教授研究的村庄中,印度村庄于1970—1973年间经历了大旱灾,但由于他们能得到金融支持,并没有几家农民为了求生而卖地。在旱灾期间,反而因为土地需求比平时少,土地买卖交易量少于平时。相反,孟加拉国村庄于1968年和1970—1974年两次陷入由水灾引发的饥荒中,大量农民家庭被迫卖地求生,在1957—1980年间,超过一半的孟加拉国卖地农民都是为获得食物和医药,跟印度村庄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所以,土地分配过于集中在历史上或许激发了一次次农民起义,但并非土地私有或者土地自由买卖所致。从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如果有了更丰富的事前规避风险以及事后缓冲风险的金融工具,即使农民暂时受到灾荒、人祸等风险事件的冲击,也用不着被迫卖地,土地也就不会过度往少数人手里集中。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金融也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帮助避免许多农民起义发生。



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里,不只是人被工具化地使用,而且与我们个人幸福切近的婚姻、家庭等关系也会被利用。我们现代人追求爱情,把爱情视为婚姻和家庭的基础,但可能意识不到这是风险交易、利益交换越来越被金融市场和其他市场承担和取代之后的结果。在金融市场发达之前,婚姻的首要基础是利益,是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不是爱情。

前面说到,灾荒风险发生时,农业社会的普通人会被迫卖妻女、卖土地求生存。当然,灾荒对人们的生存冲击很大,但毕竟是低频率的事件,不一定每年发生。平时,农业社会更经常面对的会是一般性歉收,有收成但不足。这种一般性风险又怎么应对呢?

农业社会里,歉收风险的地区差异很大。像笔者的老家湖南茶陵县,丘陵小山把一个个村庄隔离开来,不同村庄虽然可能就相隔几公里,但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因素,比如是否靠山、是否靠水、是否泥土沙质太强、是否靠近雨带等,都会对财富和收入产生巨大影响。我母亲9岁时觉得她父母家太穷,听说6公里之外的村子,也就是我父亲所在的地方,比她的村子富有,就以童养媳身份嫁到父亲家。嫁过去后,才发现父亲家未必比娘家好,算是吃了信息不对称的亏!

我母亲的选择和我们从小观察到的很多新娘的选择,在众多农业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这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我在耶鲁大学的同事马克·罗森茨威格(Mark Rosenzweig)教授多年对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农村的研究发现,印度父母喜欢把女儿外嫁很远,平均嫁出去的距离是30多公里。我们可能一般都认为“人往高处走”,嫁人要嫁更富有的,迁居要迁往收入更高的城市。但是,罗森茨威格教授发现,1981年印度人口普查时,因为寻求高收入而从农村迁居城市的人只占总人口的2.2%,而村与村之间迁居的人却占总人口的30%,其中80%是妇女外嫁所致。马来西亚的情况也类似,迁居主要是因为婚姻发生,而且70%左右的婚姻迁居都是在收入水平基本相当的村落之间,不明显追求“高富帅”。

那么,为什么这些父母喜欢把女儿嫁很远,而且不一定是嫁到更富有的家庭或更富有的城市呢?罗森茨威格教授认为,农业收成风险具有很强的空间性或地区性:这个地方遭灾害冲击,另一个地方不一定遭遇同样的灾害;甲村遭遇决堤,乙村不一定同时遭遇决堤;甲村和乙村可能同时遭遇旱灾,但轻重可能大为不同,等等。他发现:两个村庄之间的距离越远,两地收成的相关系数就越低。所以,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最好是能够在不同地方的村民之间进行跨期收入互助互换,让甲村受冲击时乙村人会给予补偿,乙村遭遇风险冲击时甲村人会补偿,由此提升各村各户的总体福利。

问题是靠什么让甲村、乙村相信这样的互助互换交易安排,让他们不用担心对方会违约、赖账?如果金融市场已经发达到位,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则可以提供中介服务,给予信用增强的支持,帮助各村之间进行风险配置、跨期收入互助交易。在没有金融市场和相配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农业社会就必须找其他安排以强化跨地区的人际信任,而姻缘、姻亲就是这样的一个最为古老的强化跨期信任的基石。自从人类逐步发展出婚姻制度以来,姻缘是仅次于血缘的第二牢固的信任基础。所以,不太奇怪,印度父母利用女儿婚姻来建立跨期信任关系,并通过把女儿外嫁得尽可能远,以此来最大化分散收入风险的效果。

罗森茨威格教授的研究证实:越是有女儿外嫁很远的印度家庭,特别是有多个女儿外嫁多处远方村庄的家庭,在歉收年份受到的冲击就越小,他们的食物消费对收入风险的敏感度就越低(每多一个外嫁远方的女儿,收入波动对家庭食物消费的影响就少15%)。对于农作物收成风险很高或者很穷的农村来说,有女儿外嫁很远尤其重要,因为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农村,女儿的婚姻几乎成了唯一能用上的跨地区分摊风险的工具。

有人会问,通过儿子婚姻来选择远方交易对象,不是也可以达到异地分散收入风险的效果吗?是有这种可能,但效果要差一些。主要是岳父家对女婿家的帮助一般要少于女婿家对岳父家的,在婆家有女儿惦记着娘家,但在娘家没有人惦记着女婿家。从这个意义上,在没有金融的传统社会里,儿子可以提升家庭的收入,但不能帮助家庭跨地区分散收入风险,而女儿的婚嫁却可以帮助降低家庭的收入风险冲击。多子多富,多女则多福。

子女的婚姻可以帮助降低家庭的生存风险,这是好处。但是,这种好处是以谁的利益为代价呢?为了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非要把女儿通过包办婚姻外嫁给遥远村庄里的陌生人,婚姻就很难以爱情为基础。在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里,爱情显然是不可及的奢侈,为了生存就只能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等金融市场把风险交易的功能从婚姻、从家庭关系中剥离出去之后,婚姻的避险功能负担才会被减轻,爱情在婚姻中的权重才能提升。在金融市场完全解决个人的风险交易和利益交换需要之前,爱情不会是婚姻的全部基础。

金融就是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中国,人们都容易有一个本能的反应:金融只是为富人服务的,跟穷人没有关系,而且金融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所以,不要说在中国,即使在美国、西欧,每次政府要强化对金融行业的管制,包括对金融行业进行限薪、加税,社会总是一片欢呼,觉得是政府帮老百姓出气了。

当然,这种朴素的逻辑经不起推敲。正如前面看到的,金融实际上对于穷人更加重要。金融对富人可能是锦上添花,而对穷人则可能是雪中送炭,甚至关系到是否需要卖妻、卖地。比如买房子,对于有现金的富人来说,有没有住房按揭贷款并不影响他们,反正不需要按揭;可是,对于普通人,如果没有按揭贷款这种金融支持,可能要等很多年,存满足够多的钱,才能住上自己梦想的房子,而且如果“男人有房子才具备谈恋爱的条件“的话,那么,有没有住房按揭让有出息的普通年青人买上房子,最后也会决定能否谈恋爱找对象,影响他们能够找谁做妻子!

现在流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即众创。以前中国只有国有银行,没有股票市场或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没有债券市场,对许多人来说,借债融资创业发展不可能;而即使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借贷融资了,也需要实物资产抵押,否则不可能从银行借到贷款。后来,个人和私营企业也可以从银行申请贷款了,但还是需要实物资产抵押。

如果融资的前提条件是实物资产抵押,那么富人和穷人之间,谁可以得到融资支持呢?当然是富人,或者是已经成功的企业。也就是说,如果金融行业还停留在以银行为主的初级状态,那显然对富人最有利,因为富人可以拿出所需要的实物资产抵押品;同样道理,这也对已经成功的企业更有利,于是造成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发展金融市场的内在要求就是减少融资的抵押要求,让那些未来前景看好,但现在没有实物资产、没有太多到手财富的“穷人”也能得到融资支持。按照芝加哥大学的拉扬(RaghuramG.Rajan)和津加莱斯(LuigiZingales)两位教授的说法,发展金融市场的意义在于把原来只对贵族开放的俱乐部,变为对所有人开放。邹恒甫教授及其同事使用1960—1995年间8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研究也发现:长期而言,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其收入不平等系数就越低;一般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收入不平等程度会逐渐降低。私人部门信贷每增加1%,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就降低0.31%。

由此可见,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万众创业的催化剂,也是众创的前提。PE基金、创投基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有了对未来收入做贴现、定价的机器,因为股市从本质上是对上市公司未来利润预期的提前定价,也让股权所有者能把未来收入预期变现,这跟传统银行根据既有资产即过去收入做借贷定价的做法,形成明显的对照。可是,由于之前太多决策者、智囊顾问受传统银行思维的影响,制定的政策要求任何公司如果要在A股市场上市,不仅要有过去3年的充分盈利记录,而且必须也有很多实物资产如楼房、机器、设备、土地等,这样,从本质上把中国股市限定在传统银行范畴内,主要为国有企业和“重资产”的传统行业提供融资服务,不能帮助能力超强的草根创业者上市融资发展。过去的中国资本市场仍然是贵族俱乐部,阻碍收入机会、创业机会的平等化。

从2001、2002年开始,中国的PE、创投基金开始真正起步,到2007、2008年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达到戏称“人人PE”的泡沫境界。我们暂且不管这个行业是否走得有点过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些创投基金、PE基金跟银行和过去的A股市场截然不同:它们看重的是你的公司未来的收入流,而且你的公司最好是轻资产甚至没有实物资产,但必须有很可观的未来收入增长预期。只要你的公司未来增长预期好,即使没有有形资产,他们也愿意给你的公司100亿、500亿的估值!

相对于银行,相对于原来的A股市场,这可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创投基金、PE基金寄希望于未来、奖励未来,而银行和过去的A股市场则是着眼于过去、奖励过去。正因为这种差别,以创投基金、PE基金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不看你的出身,也不管你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只看你创业的公司的未来前景。在过去两百年的美国和最近十几年的中国,正因为有了这些放眼未来的新型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许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创业者也能成为亿万富翁,美国19世纪的爱迪生、20世纪的盖茨,中国的马化腾、李彦宏,不仅出身普通,而且都在30来岁就成为亿万美元富翁。金融市场,尤其资本市场的发展,拉平了创业致富、收入增长的机会。自由发展的金融不只是帮富人致富,而且更帮助穷人出人头地。就像我的好友曾人雄先生,虽然他出自普通湖南家庭,但他看准了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两年多前创办自己的泓华医疗集团,资产轻、全国连锁增长前景好,如今私募股权投资者也愿意给他公司几十亿的估值,使创业机会不再受制于家庭出身!

因此,以往关于银行是“间接融资”、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以及中国太多依赖“间接融资”的讨论,其实没有说到点子上,是错位的,因为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不仅使资源配置效率过低、不利于创业创新,而且使收入分配恶化,不利于拉平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机会、创业机会。过度依赖银行的金融体系从本质上偏袒富人、贵族和已经成功的企业。

当然,好的金融制度可以拉平收入差距和机会差距,但坏的金融政策、坏的监管政策可能会造成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恶化。就以房地产贷款政策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只要你拍卖到土地并得到相应行政审批,你即使自己没有资金,也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从银行得到贷款,再加上提前预售楼盘,这使许多家庭出身一般甚至是农村出身的年轻人能够加入房地产创业大军,自有资金不是门槛,房地产不只是富人的游戏,因此,潘石屹、冯仑等人当年也能进入房地产行业创业致富。可是,从2003年开始,呼吁政府调控房地产价格的声音越来越多,许多矛头都指向房地产开发商,于是政府就逐步推出房地产“新政”,要求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占比不断抬高,包括土地买价全由自有资金支付,等等。这样一来,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因为“新政”必然压低新房供应,使房价进一步上涨,而且使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不再有机会进入房地产创业,或者使他们因为自有资金有限不再能扩大业务。从那以后,房地产行业越来越成为少数成功人士的贵族俱乐部,这些房地产金融“新政”使今天的普通年轻人不再能重复潘石屹、冯仑等人的成功故事。

这几年关于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量化宽松”政策的讨论不少,其出发点是通过央行拿钞票购买中长期公债来大量增加社会中的流动性,让经济中的钱更多。这种政策举措是典型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使经济脱离其自然状态,走上靠强心针支撑的非自然轨道。虽然这种“坏”政策能制造短暂繁荣,但其副作用也不少,包括其必然带来的结构性扭曲和被恶化的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

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是当时美国的基准利率几乎为零,以往基于调低利率以增加流动性的做法已经没法用了,在利率即“价格”工具不能用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又不愿意在未来经济前景很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很多信贷(其实当时银行有资金但不敢放贷)。于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认为在银行惜贷、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他们必须通过刺激证券市场价格来制造“财富效应”,亦即通过印发很多美元货币去买各种中长期政府国债,把国债价格抬高,并由此带动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使那些持有股票、债券的投资者和家庭“感觉”到更富有,然后更愿意开支消费或者做更多实业投资,由此带动需求的增长、增加就业等,帮助经济复苏。量化宽松通过制造“财富效应”,绕一个大弯来刺激增长的手法,短期内的确达到了效果。比如,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年底,美国家庭财富总值为69万亿美元,到2009年中期下降到57万亿美元左右,但通过美联储三轮的量化宽松,到2013年中期上升到78万亿美元,美国家庭的金融与非金融财富加在一起比危机之前最高时还高出9万亿美元。对于私人消费占GDP超过80%的美国经济来说,提高私人家庭的“财富感”对经济复苏很重要。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效果还可以。

但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有钱投资股票和债券,没有股票和债券的人占美国总人口40%左右,他们没有金融资产,也自然不能从量化宽松制造的金融财富效应中分享到好处。特别是2009—2014年美国股市上翻一倍多,国债市场也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而同期普通人的工薪收入基本没变。因此,量化宽松的结果是使富人更富、穷人相对更穷,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结构都出现扭曲与恶化。由此我们看到,“坏”的金融政策会阻止金融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也促使收入差距恶化。

这当然使我们联想到2014年10月以来的“慢牛”股市政策,思路似乎也是要通过制造A股牛市“财富效应”,一方面刺激民间消费,另一方面激励创业创新,促成结构性转型。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企业负债率普遍过高,银行贷款大量流向一些产能过剩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而创新和经济转型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又得不到贷款支持。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经营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都很大。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决策层想从“企业财务结构—金融市场结构—经济结构”这一链条破解问题,也就是通过催化股票价格吸引众多社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让企业在资本结构上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减少债务占比,以达到所希望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间接融资比的效果。通过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市场发展,让更多资金进入各类股权市场,建立起个人投资、VC(风险投资)、PE、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这一完整的直接融资体系,进而通过资本市场对具有成长性、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进行高估值,引导金融资源往这些方向配置,进而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

愿望当然良好,不过有一个前提,即股权的定价比较精准,能够反映各公司的实际基本面,否则,如果股价全面悬空,背离基本面,靠错位的股价引导的资源配置不仅达不到调整经济结构、改良金融结构的目标,而且还会本末倒置,制造长久后患,让经济结构调整开倒车,把本来可以投入创新的能量和投入实业的资金也都转向炒股。

同时,考虑到中国股民毕竟不到一亿,有股票投资的家庭不到四分之一,制造股市繁荣的结果只是让部分人更富,让多数人更穷,收入和财富差距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在社会流动性非常充分、银行不想多贷、实体企业不一定想多借多投的情况下,继续通过降息降准增加流动性,只会使股市泡沫更大,拉大财富差距。而且这样人为刺激股市,连实体企业也不想专注主业,也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股市,因为在这种人为安排的“慢牛”下,似乎股市的回报高于任何实体行业的投资,由此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被严重扭曲,包括人力资本过多往炒股上转移,扭曲社会的激励架构,拖垮社会的长久创新力。

顺其自然、不受政府干预、自由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扩大金融的普惠性,提高金融的可得性,深化金融渗透的层面,使金融不再是贵族的特权,从而降低收入差距。与此相反,对金融的过多政策干预则会扭曲资源配置,逆转经济结构调整,造成更多的机会不平等和财富差距。我们尤其要纠正以前的错觉,就是觉得“政府不干预的金融只对富人有利,政府干预就是为普通人而为”。现实恰恰相反。



金融市场惠及的不只是老百姓个人,也能影响国家的存亡、朝代的兴衰。当风险不能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分散时,明君贤臣可能也难以挽回国家的命运。

我们就从明朝末期的李自成起义说起。一般看法是:官场腐败导致朝代灭亡。长期而言,政府权力失控、制衡不够所造成的腐败泛滥最终会导致王朝灭亡。可问题是那个“长期”到底是多长呢?腐败政府十年甚至几十年不垮的例子历史上有的是,现今世界上也多的是。16世纪中后期,明朝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嘉靖朝(1522—1566)的后期已经腐败了,17世纪初明朝可能更是摇摇欲坠,但如果不是自然灾害帮忙的话,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也不见得必然能摧毁明王朝,事实上,明朝除了忙于应对农民起义的挑战,还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冲击,而游牧民族的行动又往往与气候的变化有莫大关系。接下来,我们要谈谈明朝的灭亡与气候的关系。

1606年出生的李自成,青年时期本来有正规工作,在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做驿卒。可是,由于朝廷财政吃紧,1628年,全国1/3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因此失业回家,并开始欠债。同年陕西(李自成的家乡)和山西发生大旱灾,生存困难,冬季时李自成因不能还债,被告到陕西米脂衙门。县令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好在亲友把他救出,接着他跑去杀死债主,之后投奔起义军。

之所以朝廷在1628年前后出现财政危机,主要是气候灾害所致。回到16世纪中叶,那时明朝已建立近两百年,加上嘉靖朝廷本身也越来越腐败,上下开支出现某些失控,当属预料之中。但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景云、萧凌波、方修琦等学者的研究,16世纪50年代华北气候总体变冷、变干,旱灾也越来越频繁。这些旱灾一方面挑战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增加他们攻打中原以求生存的压力,威胁明朝;另一方面也使明王朝在北方的军屯军田难以耕作、产量大减(郑景云等学者考证:由于气候危机,16世纪中期河北每公顷产粮1168公斤,到万历年间为584公斤,而到1620年后下降到每公顷230~350公斤)。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和屯田荒废、减产,不仅迫使朝廷扩大军队,而且也造成政府财政更多地用于军队。在1550年前,军事开支占朝廷岁出的31%左右,而到1590年后上升到90%。尽管明朝名臣张居正在万历年间推动的改革改善了财政,但不足以填补快速上升的军事开支,军队开支占朝廷岁出90%左右的局面一直维持到明朝终结,以至于1628年崇祯皇帝一上位,就不得不缩减财政开支、裁撤驿站。从这个意义上,李自成参加起义跟气候灾害有很强的关联。郑景云等学者的研究发现:1628—1633年的农民起义基本都发生在旱灾县域。

气候危机尤其是旱灾把李自成推向起义,而如果不是后来更多更大的旱灾,李自成的起义也未必能成功。他的起义军至少两次几乎被扑灭,都是大规模旱灾成就了他。第一次是1633年年末,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的农民军被曹文诏的明军铁骑队在山西击败,余兵逃到河南,又被多路明军包围在黄河与太行山之间。眼看起义军随时可能被清光,可是1633年年底他们的运气转变,因为那年冬天河南超常寒冷,黄河水面被完全冰冻,给李自成等的军队提供了越过黄河逃跑的机会。接下来,1634—1636年间,河南和周边省份又发生大面积严重干旱,千千万万农民面对生存危机,大量饥民谁给他们饭吃就愿意跟谁跑,这又给李自成、张献忠提供了大规模招兵的机会。就这样,李自成的起义军很快扩大到60多万人,比1633年之前更强大。

到1636年,农民起义军规模庞大,威胁明王朝,迫使朝廷加大平息起义的力度。那年8月,主要农民军领袖之一高迎祥被明军击败,次年张献忠兵败投降。1638年在明军集中武力的攻击下,李自成军队也败下阵来,最后他带着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这是李自成第二次几近灭亡。但是,1639—1641年的旱灾不仅更加严重,而且覆盖了更多省份,饥民数比之前更加巨大,又给李自成提供了机会。1640年,李自成再次回到河南,收留饥民,重建起义军。郑廉在《豫变记略》这样描述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栗,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到1641年3月,他的起义军增加到100多万!那次旱灾持续三年,不仅让李自成、张献忠东山再起,而且严重中断了明军的粮食供应,使政府军无力对付农民起义军。1644年,明朝最终被李自成击败。

虽然长期而言腐败王朝会灭亡,可是短期来讲不一定必然会垮,关键要看是否有风险事件引发危机,也要看朝廷是否有应对风险冲击的手段。明朝最后的几十年是旱灾频发的时期,尤其是1628—1643年,干旱程度达到历史之最,那十几年里,河南、河北、陕西等有7~9年干旱。这不仅给李自成一次又一次的起义机会,而且极大地考验朝廷,使腐败的王朝难以为继。

前面主要从军事上谈到李自成起义军实力如何不断得到旱灾的支持,使其两次起死回生,最后击败明朝。可是实际上,如果明朝当时的财政不是每况愈下,起义军也未必能成功。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朝廷拥有对冲气候风险的手段,明朝的结局可能会大为不同。前面说过,明中叶之后政府财政逐渐吃紧,到16世纪中期每年财政赤字多则400万两白银,少则也有百万两。1567年时,太仓银仅存135万两,只够3个月开支。那种财政赤字大概有多严重呢?当时,明朝一年财政收入在

2000万~2500万两白银之间,占4亿~5亿两白银规模的GDP的5%左右。这样,即使按照最多的400万两白银赤字算,不到当时GDP的1%,远低于今天2.5%左右的财政赤字。可是,我们说中国今天2.5%财政赤字是非常健康的,而明朝1%的财政赤字却严重到可以把朝廷压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关键在于那时候中国没有跨期配置收入的债券市场或长期借贷市场,而今天不仅可以发债,而且可以发行30年甚至100年才到期的永续债,能把今天的财政赤字摊平到未来100年慢慢还、逐步还。债券是现代政府抵御财政危机、降低国家生存风险的主要手段。而在没有借债手段的情况下,朝廷只能在加税、拖欠、货币成色上找活路。靠单年的加税来解决财政危机,其最大的缺陷是强化了突发性大额开支对社会当年的冲击,等于是“税负休克疗法”,但它无法让朝廷把一次大开支平摊到未来30年、100年的财政收入上,后者只有长期限债券等证券才能做到。

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始,“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先后三增赋,凡五百二十万有奇,遂为岁额”。但这些增税并没缓解明廷的财政危机。到1628年崇祯继位时,财政赤字为113万两。据王昊先生《论崇祯帝》引证,为补亏空,崇祯帝在万历年间每亩加9厘税赋的基础上,再增3厘,共增税165万两。这笔税跟万历年间3次加派加起来,共达680万两。但是,农民战争在气候灾害的帮助下势头不断猛进,军费开支不断上升,屯田收成也继续下降,财政赤字压力持续扩大。如果再加税太多,会加剧官逼民反的势头,朝廷只好尽量拖欠军饷等债务,崇祯元年时各边欠饷已达520万两。到崇祯十年(1637),朝廷仍然拖欠边镇军费,导致边兵大量投身于农民起义军,把明朝进一步推向崩溃。在崇祯十一年(1638)更大旱灾的冲击下,战情急转直下,财政危机进一步恶化,“不集兵无以平寇,不增饷无以饱兵”,崇祯帝只好“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批准加派280万两新税。

据王昊《论崇祯帝》引证,当时,崇祯帝还试过其他办法缓和财政危机,包括要求富室勋戚捐助、节省宫廷开支等,但不成功。然而,在传统中国朝廷只注重“节流”存银子而不是通过负债发展、把“饼”做大的大背景下,债券市场所需要的销售体系在平时当然没机会发展,等急需发债融资时又不可能一夜之间建立起来。所以,崇祯皇帝发现债务融资之路走不通,不足为奇。

实际上,中国大多数的朝代变迁和社会动乱都发生在冷气候、高旱灾时期,气候变化是影响中国朝代循环以及大乱—大治交替的因素之一。除明朝之外,中国其他朝代的灭亡也大致如此,在王朝灭亡之前几十年一般会经历异常气候风险,在没有现代借贷市场帮助的情况下,它们都难以应对气候灾害带来的国家存亡挑战。根据龚启圣、白营、陈强、贾瑞雪等学者的研究,自秦朝以来,旱灾年份里,中原汉族王朝一方面会面对比平常更多农民起义等内乱,另一方面也会更频繁地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因为在旱灾带来的生存压力之下,游牧民族更有可能攻打中原农耕社会,掠夺物资,以求活路。

中国之外,世界其他国家,在远古和近古时期,气候灾害也都曾经是战争、社会动乱的最重要起因之一。公元250年至600年间的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西罗马帝国的崩溃。欧洲过去1000年中的寒冷时期,冲突频率明显高于平常时期。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旱灾、水灾等气候灾害和其他风险事件依然会发生,但我们不用担心北方游牧民族攻打中原,不必担心出现下一个李自成或其他社会动乱,不必担心气候风险带来的国家存亡的挑战。原因当然跟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变化、现代强势政府的形成,以及正规军的武器优势有关系,但是,金融市场所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为如果没有金融市场提供的抵御存亡风险的金融工具,个人和国家在面对风险事件的冲击时可能还是会求助于暴力。

众多对中外历史的研究表明,腐败国家并不必然灭亡。在现代金融发展之前,如果一个王朝本身已经腐朽,只要不发生旱灾、水灾或其他大风险事件,只要粮食收成还多少能凑合,那么,腐败不一定马上拖垮王朝;但如果遇上自然灾害,特别是百年不遇的旱灾,腐朽王朝的宿命可能在劫难逃。而有了现代金融市场后,规避风险事件冲击的工具大大丰富,即使旱灾等风险发生,腐败王朝也未必会垮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金融市场不仅改变社会、给个人更多自由,而且也打破了改朝换代的历史规律。



不管是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未来的历史都因为金融而不同。其含义体现在本书所收集的各篇文章中。自从2009年《金融的逻辑》出版以来,中国社会对金融的认识和金融工具的应用,已经进步很多、很快,金融品种丰富多彩,金融市场规模日新月异。

但是,似是而非的认知还是太多,尤其在谈到“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时候,从下到上,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当然要重点发展实体经济”或“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种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的陈述,实际上经不起经济学逻辑的推敲。很显然,中国许多实体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而金融的供给则严重不足。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发展的边际价值很低,甚至是负的,往实体行业做更多投入,与往火堆里扔钱无异;但金融发展的边际价值很大,甚至是无穷大,因为金融供给短缺,多一些金融服务就可以多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多配置资源到高边际价值的行业,减少对边际价值为负的行业的投入。所以,与很多人说的相反,我们要做的恰恰应该是重点发展金融经济,淡化实体经济,而且实体经济要多为金融经济服务才对!

之所以“实体经济为主,金融经济为辅”的观点大有市场,从本质上看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走出短缺经济、农耕经济的思维。对于总处于温饱边缘、物质总是短缺的农耕社会来说,所有经济活动的价值都围绕填饱肚子的需要来定义:能直接生产东西填饱肚子的活动才有价值,而不能生产“物”的虚拟经济活动,没有价值。

是的,当东西总是不够吃、不够穿的时候,只有“实”的东西才有价值,只有这些才能让人活下去。但是,我们同时在接受医生服务的价值。医生不生产物质,实际上很多时候医生要割掉这个那个的,是要毁掉物质,但我们知道,他们在治病,在延长人的寿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所以我们会接受“医生服务有价值”的陈述,而且在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增加对医疗与健康的投入,认同这种“不生产物质”的服务的价值。

既然我们能够认同医生服务的价值,为什么不能认同金融的价值呢?前面谈到,在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里,一旦发生灾荒等风险事件,许多家庭会被迫卖妻卖地以求活路,但有了金融工具之后,人类社会可以更主动地利用非人格化的金融工具进行跨期价值配置,更好更主动地安排规避风险,让人们不用担心生老病残,让日子过得更加安稳。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会看到货币化、金融化发展是如何催生文明、促进个人自由的;在第6章,我们会了解到,正是因为金融市场带来的跨期平滑收入的工具,财富差距、收入差距本身不再是问题,因为只要金融工具和政府转移支付能帮助人们摊平收入冲击的影响,使消费不再像以前那样随着收入的下降而下降,那么收入分配将不再是重心,消费分配结构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所在。

尤其是在实体行业普遍产能过剩的今天,物质消费问题已经解决得比较好,人们关注的更多是自己和亲人一辈子的生老病残问题,关注重点从当下消费转移到未来的方方面面,而这恰恰是金融市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社会总福利的增长点在于未来的消费安全,在于保障、解决未来生老病残的需要。从这个意义讲,到了今天这个发展阶段,金融堪称经济的核心,是重中之重。 

2015年10月25日星期日

20151025一日段子荟萃

@YE5MQ5Vtp2jlWX7:你在城市打工没办暂住证,你非法了。你没办准生证把孩子生了,你非法了。只能生一胎你生了两胎,你非法了。阻拦强拆队伍毁坏你家房子,你非法了。发帖子批评政府官员,你非法了。为了讨薪你爬上立交桥,你非法了……试问,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非法有谁能活下来?

@有限次重复博弈:举凡等级森严的体制,都有一个奇妙的道德分布规律: ——整个社会的道德数量,是个固定的常数。上层的道德约束越少,底层的道德禁制就越多。 ——上层的私生活越糜烂,对底层的道德标准要求就越高。当上层的私生活糜烂到彻底失控,就会对底层民众进行禁欲阉割。

@yelumine: 【用四个字概括历史】商:酒池肉林,周:贵族世袭,秦:言论管制,汉:好大喜功,晋:炫富糜烂,南北朝:文化断层,隋:大兴土木,唐:万国马屁,宋:外交疲软,元:苛捐杂税,明:党派山头,清:高度专制,民国:内忧外困,当今:综上所述。

@1812577166Zenin:轉:15年上半年,对101家零售业上市公司进行业绩统计,42家零售企业负增长,万达百货关店45家,佐丹奴关店190家,安踏关店40-140家,七匹狼关店519家,百丽撤掉零售网点167个。再看电商,B2Ctop10除了京东和苏宁,其余网站流量下滑50%以上。

@大蒲哥:我不到16歲就來到了密西西比當農民。那個年代,我想方設法尋找中国文学的作品,讀了《少妇白洁》、《少年阿宾 》、《巨蟒少年》、《星光伴我淫》、《恶》、《门房秦大爷的故事》、《金鳞岂非池中物》、《红楼绮梦》等经典作品。——美国总统访问北京的讲话

@HeQinglian:关于习近平的书单,成了弄巧成拙之事。其实,治国者不需要博学如资深教授及某行业专家,胸襟宽广,善察民情与时势,善用人、善纳言就是最重要的品质。善词赋者如唐后主李煜、善丹青书法者如宋徽宗,皆是亡国之君。

@WoodenHarp:我个人的感觉是,习是不可能读过他报的那些书名的,事实上除了极个别的阅读狂热分子那些书全通篇读过的人也极少。但习应该是对读那些书抱有正面看法的,也很有可能跟哥们侃大山时好像多么懂似的就着那些书扯过淡,这是那一代很多人的价值偏好,就好像这一代很多人喜欢扯乔布斯马斯克一样。

@jiapin1989:【秀才江湖论天下】《沁园春~天朝》:江山如此多娇,可惜没有选票。批评几句天朝,随时都会坐牢。秦皇汉武,没有劳教;唐宗宋祖,不设“国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花重金养“五毛”。俱往矣,数独菜砖制,还看天朝!

@张鸣:晚清庆亲王奕劻,家里的门丁收门包,但大门口却贴着王爷的亲笔条子:禁收门包!人家来了,门丁照样收。有人指着这个条子说,王爷不是说了不收吗?门丁说,王爷不能不这么说,但您的钱还是不能省。中国有多少事儿,都是不能不那么说,但怎么做,却是另一回事。

@贺卫方:【困难】总书记曾经说要容纳尖锐的批评意见,现在却又说不许妄议,我们无法辨别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唯一的选项只能是:啥也别说。

@wuzuolai:稍看看新闻就知道,英国政府,王室与议会,对习态度完全不同,政府当然想的是中国的钱袋子来了,王室只是配合一下表演,但,王室还是说道了要求中国政府信守对香港的承诺保障香港的自由法治,而在议会,没有人给不讲人权的国家领导人鼓掌.所以,不要以为1989年的酒纯属偶然,英国人不比你弱智。

@周国平:在人生追求上,中国人心中往往没有自我,只有他人,大家在争夺什么,我也就要什么。于是,名利场上熙熙攘攘,一片繁忙之景。在公共道德上,中国人眼中往往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我做什么,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于是,公共场所吵吵嚷嚷,一片喧哗之声。这是中国人的颠倒的个人主义。

@initiumnews:【特首沦为一国两制下的怪胎】港澳先后五个特首,政治思想与背景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国家领导人的时令宠儿。这样产生的特首既要能干治世,又要高度服从,实践下来到底还是不可能。结果,只有智商刚好过关的乖孩子才能当上特首。

@pufei:有没有人给我解释一下,中国驻菲律宾外交官员在酒店吃喝时内讧,党的外交干部把党的外交干部给毙了,网民要求踏平菲律宾。是因为菲律宾给党的外交干部提供了吃喝场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么?

@MyDF:我党上一次羞辱孔子是1966年,炸开了孔子家族的墓地孔林,红卫兵从孔林中扒出了五具尸体:75代嫡孙孔祥珂及夫人,76代嫡孙孔令贻及其妻妾。这一次是把"2015年孔子和平奖“颁发给非洲独裁者,屠夫——穆加贝。

@凌虚铺子:世上最悲催最可笑最无厘头的事,莫过于杀鸡取卵结果发现是一只公鸡。比如股市圈钱,圈到最后只好印钱救市;又比如楼市泡沫,吹到最后终归破裂经济却走上不归路。非怪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说:早知如此,宁愿将色情业作为支柱产业,也不会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不要迷信互联网+,没有实体经济屁都不是。美国、德国都是实体+互联网,实体在先,互联网在后。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hnjhj:英国那个小伙舌战中国五毛的视频里,最搞笑的是这段:一听到西藏一词,一个善于抖机灵的小五毛就炸毛了,建议英国小伙去跟苏格兰人民讨论一下独立事宜,没想到英国小伙骄傲地宣布自己是苏独分子。这种挫败感,连看三天新闻联播都不见得能够平复。

@Wonglianhua:今天跟一供应商打电话,聊到打个橡胶样的事情,对方跟我吐槽,现在啥也干不了,都停工仨月了。我问为啥,你活的不好好的吗?对方说,天天搞环评,睡都睡不好,不能开工,一开工就来查。当官的也不做事,给钱不要,事也不干。让我装的设备我都装了,让我整改的我也整改了,就是不让干,客户都跑没了。

@xiexuee2:acfun上有人问:简氏说中国下一代战机具有中国特色的隐身能力,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有人答曰:敌方飞机雷达屏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xueshudi:全国大学前十名排名: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教育部表示这是中国最权威的大学排名,因为它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首字母排序法)

@Dtiberium:你会不会相信一个对电脑一窍不通,只会开机用的人教你如何选电脑修电脑?那你怎么能够相信完全没有恋爱经历只是找人凑合过了一辈子的父母辈教你如何选择另一半呢?#heuristicresearch

@Tin_Tse:有次家里长虹电视坏了,修好后客服打电话调查,问我家里还有其向什么品牌的电器,我说有索尼、松下、西门子、夏普什么的,客服又问我觉得这些品牌的售后服务如何,我说我不知道,从来就没找过人家,然后电话就挂了……

@122199659:我表姐,没高考过,她妈安排去武汉读大学,没找过工作,她叔安排进医院做后勤。我初中借住她家,屋里除了文选没有任何东西,电视从不开。没恋爱过,前任男友相亲认识。现任老公又相亲,结了婚赶紧生,现在一百六十斤瘦不下来。29岁了不知道AV是啥。唯一一次自己做主就是结婚时在淘宝选了一件婚纱。

@Brokenmouse:这学期在搞古典音乐鉴赏,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似乎拿出来鉴赏的歌或多或少都在国内的某男性医院,某妇科医院,或者某生殖泌尿中心的广告中有那么隐隐约约地听过的感觉 #你国文化教育

@laoyang945:互联网思维怎么还没有进入殡葬业?我名字都想好了——“死了吗”。

@xmxsuperstar:呵呵,我有一个微信人妖号,头像是个裸体美女,结果这个号被推荐给了我的:老板,老板的老板,老板的老板的同级,老婆,老爸,老妈,老同学,老家的各路七大姑八大姨,我唯一的过错就是我给了微信通讯录权限。

The Guardian: Artist Ai Weiwei banned from using Lego to build Australian artwork

Reported by the Guardian, Chinese dissident artist Ai Weiwei says Danish toymaker Lego has refused his studio's request for a bulk order of the plastic toys on political grounds.

In an Instagram post on Friday evening, the artist said Lego had refused the bulk order in September, quoting the company as saying it “cannot approve the use of Legos for political works”, as below:

Coincidentally, The artist's accusation follows news this week that British firm Merlin Entertainments will open a Legoland park in Shanghai in conjunction with a Chinese partner. That announcement, timed to coincide wi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s state visit to the UK, seems to have prompted the artist's Instagram post.

There seems to be no precedent for the company to refuse a bulk order on political grounds, also Lego did not return a request for comment.

Well, Lego may have forgotten the two following pictures proving that someone else have taken Lego for the use of political works:

It looks Lego does not care at all whether someone may use it for political purpose, but would concern much if Ai Weiwei's politically-meaningful art angers Mainland China, which may threat its profit-making.

So, in order to help Lego to make some money, may I know where to purchase the two Lego models above?

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

欧洲,为什么可以抢第一?

按:本文是《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的后记,但与正文不同,本篇比较了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几可独立成篇。与惋惜中华文明为何在历史长河中落伍不同,John很清晰地指出: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华文明的大一统反而阻碍了文明的不断演化,而欧洲王权与神权、邦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反而为新兴历史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
文:JohnHirst/约翰·赫斯特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明要比欧洲文明进步。欧洲的印刷术、造纸术、火药、罗盘针和运河的水闸,皆是直接间接从中国传来。然而,世上第一波稳健的经济发展首度发生在欧洲,工业革命继之而起。而其他代表现代的标记,如代议政体和人权观念,也是发轫于欧洲。欧洲是怎么一回事?

1480年,中国明朝皇帝下令停止所有的海外探险和贸易,继续从事贸易的商人被视为走私犯罪,皇帝会派军队破坏他们的居处,烧毁他们的船只。但在欧洲,没有一个国王曾经滥用或自许有这样的威权,宣布这样一个闭关自守的律令代价高昂,没有一个国王负担得起。在欧洲,当国王的总是强敌环伺,而中国皇帝的君权无人能比,这是他们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陷阱。欧洲国家之间相互为敌,是它们向海外扩张的一股推动力量。

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再也不曾出现一个统领整片疆土的强大力量。想象一下罗马曾被某个单一势力征服,就像印度被莫卧尔人、中东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那样。借由征服,这些异族摇身成了新江山的主人。但罗马的征服者却是数个不同且互相敌对的日耳曼蛮族。这些蛮族从来就没当过什么主人,与其说他们征服了罗马帝国,不如说他们在踏上这个帝国的土地后,发现它正在自己的脚下融化。他们毫无治理固定国邦的经验,连罗马赖以维生的征税机制都维系不住。他们颠覆了普世政府的一个通则:治理辖下的国家却课不了税。

·不是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

欧洲的历史演进泰半从奠基的这一刻起便已注定。政府对人民毫无掌控能力,它们必须殚思竭虑,才可能争取到人民的服从。它们若想扩张势力,就得提供良好的政府——也就是维护治安作为回报,它们不能像亚洲和中东不计其数的帝国及王国那样,光靠收税机制和进贡就能运转。

数百年来,这些国王最大的威胁是他们最有权势的下属——土地贵族阶级。这些权臣最后终于俯首,但因为已在自己的领土上雄霸够久,早就为自己也为他们土地上的人民争取到私有财产的保障。“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国王”,这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为了让贵族俯首称臣,国王对城市里的商贾、贸易人士和金融家多所依赖,一来他得靠这些人提供贷款和人力才能维系官僚体系,二来这些人的财富可以被课税。欧洲君主的征税细水长流、手法温和,以免杀死了下金蛋的母鸡;亚洲国家的统治者比较独裁,征收苛捐杂税之余,手头拮据时甚至直接把商家的货品没收充公。

欧洲君主的低调谨慎也是不得已,因为在这个群雄环伺的微妙均衡局面下,他只是玩家之一,而且商人要是被欺压太过,可能转而投靠敌营。在此情况下,他们重视经济发展和新兴科技也是不得不然的行为,而虽然这些科技主要是用于战事,但和现代殊无不同的是,这些国防花费可能带来重大回收。除了谨言慎行,他们也牢记罗马帝国的教训和基督徒国王身负的义务,因此比较不会施行暴政、纵情声色,而这样的场景在亚洲君主中屡见不鲜,比欧洲常见得多。

这些欧洲君王降伏旧日贵族后,随即成为一个活跃的新兴阶级——城市里的中产阶级的支持者。当年这些君主势单力薄,曾经允许各个城镇自治,而随着城市的财富日增,这个让步也变得更加举足轻重。相较于自拥大军、躲在城堡里防御自己的贵族,中产阶级似乎平和得多,不具威胁性。然而,无论贵族多难应付,他们毕竟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而在这个社会秩序里,国王是天经地义的元首;反观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方式根本无需国王的存在,长远来看,对于王政的威胁远比贵族更棘手。

君主从薄弱的基础起步,权势逐渐增添——只有在英国,君王犹在国会的驯服下,这是唯一的例外。这个机构是中世纪留存下来的传统:国王必须和大臣们商量国事。即使是专制君主最出名的法国,国王的命令也不是无远弗届、令出必行;为了维系国土完整,他必须做出许多让步和特别交易。法国的三级会议虽不再召开,偏远省份的迷你三级会议却依然存在,在否决法王于1780年代推动的税制改革上扮演了一定角色。法王试图变革失败,被迫重新召开国家三级会议——改革分子借镜英国议会政府并得到启发,非逼得他那样做不可。

至于中欧,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和意大利,从来不曾有哪个君主建立起统一的强国,皇帝和教皇长年为权力明争暗斗。在这个地区,都市、城邦、侯国封邑林立,俨然多个独立小国,是欧洲权力分散的一个极端例证。这些迷你小国为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奠定了基石,而整个欧洲也因这两场运动脱胎换骨。

·权力分散、遗产多元
欧洲在政治上虽然四分五裂,但仍是一个完整的文明,中世纪以降就一直被称为基督教文明。直到宗教改革之前,教会是不分国界、屹立于所有土地上的组织。教会也曾野心勃勃想控制国政,但国王虽然肩负护卫基督信仰的义务,却不认为自己应该对教会唯命是从、有求必应。教会与国家之间总是关系紧绷,最突显也最持久的例子即是教皇和皇帝之间的剑拔弩张,而这又是权力分散的另一例证。

教会是基督教社会精英文化的掌控者,也是这个宗教的圣典——《圣经》以及古希腊罗马学术的保护者。在中世纪,一些学者将《圣经》和古学术编织为一,制造出一套头头是道的神学思维,但教会也有罩门,它的圣典对教会本身的结构只字未提——教会其实是个以罗马统治为范的精密组织;另外,它所保存的古罗马学术是异教徒的作品。借着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这样的扞格就此爆发。

在中国,权力是极其明确地集中在皇帝手里,以儒家为尊的精英文化对君权统治也支持有加。无论是个人修为或待人处世,中国人莫不以儒家思想为圭臬,它已深深扎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统治者不管有没有合法性都得熟读四书五经,而你得通过儒家经典考试才能当上国家官员。

反观欧洲,权力不但分散,精英文化也是个大拼盘,与君权统治之间的系带并不牢固。中国人非常聪明,可是他们的聪明从来不会脱轨失控,纵有奇思异想,基本上都不曾造成纷扰。欧洲社会的开放则是源远流长。近代欧洲在经济上爆发力十足,智识生活百家争鸣,皆是基于一个事实:不管是好是坏,从来没有一个单一强权掌控过它、形塑过它。它多元的历史遗产因此能被充分发掘、延伸;希腊的数学观念在科学革命时期得到实现,从而建立起科技创新的一个新基础。

经济历史学家抛出一个问题,问欧洲何以在工业化方面跑第一,就仿佛其他社会跟欧洲是在同一个轨道上并行,结果率先触线的是欧洲。帕特里夏·克龙,本书诸多灵感即是得自于她,却是这样问:“欧洲究竟是跑了第一?还是怪物一个?”在她看来,欧洲毋庸置疑、不折不扣是个“怪物”。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Everest/绝命海拔

I went almost tearfu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as I have just been in Nepal at this February this year. So many places in the movie, Kathmandu, Lukla, Namche and the narrow steel-bridges among the mountains, all reminded me of my days of trekking there.

The Mount Everest is a top glory and a top challenge for everyone who wants to climb to the top. Yet, as Rob Hall in the movie said, human beings simply aren't built to function at the cruising altitudes of a seven-forty-seven. Only 9/10 of the climber could succeed in coming back with their lives. To go up, one needs good health, strong mind, discipline, and last but not least, good luck.

Always follow what your guide tells you to do, do never argue with him. I understand most of us would dare to go up even when they know they have little oxygen but they may comfort themselves that there is just some steps from the top, I understand this because I myself was there in the old Everest Base Camp and I know their feeling, but this is not a competition between you and some people else, this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you and Mount Everest, the nature.

I watched this movie with all my respect. I walked along the memorials of the people died and buried there, they slept there with their beloved mountains, quietly and peacefully.

And last, the visual effect of this movie is absolutely good, and I know the director filmed many parts of it in the real scenes.

Trailer:


Quotes:
There is no competitions among people, this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nd Mount Everest.

Performance impression:
Cast: Jason Clarke, Michael Kelly, Mark Derwin, Jake Gyllenhaal, Keira Knightley, Sam Worthington, Emily Watson, Robin Wright

Everest
(2015) on IMDb

Wolf Warriors/战狼

This patriotic movie is no more than a boy's daydreams: how he defends his country by defeating lots of enemies alone and wins the love of a pretty girl. Though coated by patriotism (the reason why it got a good box office), it proves the downfall of Chinese kung fu movies.

演职员印象:
导演:吴京
主演:吴京,余男,倪大红,周晓鸥

 Wolf Warrior
(2015) on IMDb

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

20151022一日段子荟萃

@QiubaiBot:伊丽莎白女王要听英国首相关于习大大访问的汇报,于是卡梅伦去见女王:“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

@unclenine:乱了乱了,中国给英国修铁路,英国向中国卖红茶。圣母皇太后,这大英是要完啊!

@laoyang945:“怎么都这么难吃!下次出访把陶华碧叫上!”还有西安的阿香婆,云南的纪香。

@takamy50:讲真,这个姓习的真的读过这些书,他就不会是头号匪酋了,而是豆瓣最大号文艺逼。

@szstupidcool:全球最齐全的图书馆在哪儿?答案:陕北梁家河村大队借阅室。

@letscorp:针对百度停止社招,百度副总裁朱光曾说,百度有20%的员工是不需要存在的。他们之所以存在,不是基于业务需要,而是为了完成国家就业率的任务。

@茨冈女人:英国人以《大宪章》为荣,法国人以《人权宣言》为荣,美国人以《独立宣言》为荣。///@云子鼐:中国以大撒币为荣。

@wuzuolai:中国丢钱,英国丢人,与不讲人权的国家大做生意,就是助纣为虐,取不义之利,亦是造恶。

@陶景洲:800年前的东西咱们有什么害怕的?三个自信治不住800年的一纸宪章?

@kunlunfeng:推特上的傻逼现在也越来越傻了,昨天竟然有人说他们理解那些在伦敦街头打红旗组织造势的留学生,因为他们得回来得面对就业压力,说不定跟老大握过手以后就青云直上了。 操你妈你活该被憋死在墙内。以后因翻墙被送到劳改营焚烧沤肥,俺是不是也应该理解点呢?

@HuPing1:中共总强调中国有中国的政治传统。但传统是个复杂的东西,有好传统也有坏传统。早在尧舜时代,中国人就在交通要道上树立高大的木柱,专供人民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包括批评统治者的意见之用。古人称作“谤木”,就是后来华表的前身。中共为什么不去继承这个传统,而偏偏要继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传统呢?

@大城李晓:传统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出口是轱辘坏了一个,独轮马车生拉硬拽;投资是缺乏赚钱项目,加之共产主义思潮,投资者们想跑,车辕坏了;国内消费是百姓该有的福利如:医疗、养老、教育等政府不提供,人民太多后顾之忧,哪是不敢消费,等同于马病了。

@wuzuolai:多年前我还真没少给中共提建议,渠道是通过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每年一次,我记得提过一次公车私用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将公车统一红车牌,如果节假日公车出行,必须要有特别通行证,置于车前玻璃,后来得到中纪委的回复,说有地方已有试点了,全部展开暂不行.中国的问题不是没有建议,而是他们不愿意改。

@tenderkuma:因为没钱替十岁儿子治病,也无法接受儿子患骨癌的事实,深圳男子杨恭留下遗书后自缢身亡。家属介绍,除了治疗费、借债,因孩子属超生,入深户所需18万元超生费也是难以承受之痛。据了解,因为父亲离世,孩子的超生费将减半。// 政策越来越人性。要想费用全免,看来只能麻烦他妈妈也自杀一下了…

@huajack:中国农村民心微言 :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听起来是好的。但这一部分人是怎么致富的呢?一些是靠某种关系发的财,一些是靠集体资产改制中发的财。没有关系的穷人在市场中成了不平等竞争的牺牲品。所以,中国民间有一句话说:“父无来头,娘无姘头, 吃尽苦头 ”。这是中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linglingfa:到2011年,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5.53亿张,其中信用卡只有2.42亿张。“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现在分别有2.7和2亿用户——已经追上了中国的信用卡用户数。银行在缺乏竞争时候的速度之慢令人咋舌,短短时间内被互联网企业撼动,也是他们自我作死的必然结局。

@网易网友:【湖南女教师遇害续:3名未成年嫌疑人被送工读学校】“再不疯狂我们就成年了!”8岁黑老大经常这样对同伴训话。

@damyata: 好多喜欢把“我就是要给孩子最好的”挂在嘴边的父母,仔细观察,原来就是在淘宝同类产品中要选最贵的那种的意思。#真是误会你了

@mchobits:基于有教授提出“低收入男人可以合娶老婆”理论…政策有实施可能…现寻求新App“滴滴拼妻”众筹……

@quizaswy: 鲁迅写过“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当时不理解,直到后来看到有人说“我有两个女朋友,一个是手,另一个也是手”,多年的疑问瞬间化解。

@shdxd:前些日子,另一个朋友也查出了癌症,他是当时坚定的中医派之一。我问他:“你劝我不要用西医,只用中医,到了自己怎么就变了呢?”他回答说:“轮到自己身上时才感觉中医似乎不靠谱。再说了,病是通过西医手段查出来的,那就通过西医手段来治疗。”#抗癌记

@Zannmuling:现在的餐饮老板啊,满嘴的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时代,云端服务器,o2o平台,b2c商城,病毒式营销,尼玛,我就问了下,你家WIFI为啥上不去?他有点尴尬说,噢,欠费了。尼玛。

@HerTrip:想起一位叔叔,跟老婆是我们眼中的模范夫妻,有次他说要出差,老婆闲得无聊就自己去北京玩,谁知道就在人山人海的王府井大街上,遇到了这位说要去浙江出差却在北京跟小三逛街的叔叔,简直是“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一位浙江老板对比了中美制造业的真实成本,非常可怕

导读: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的研究报告,当时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2015年,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为何变得这么高?以下是一位熟悉中美制造业的浙江老板给出的成本对比分析。

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同行中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一直位居国内同行出口的前二位。目前,公司占地7.9万平方米,500名员工,5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10万吨。

去年,“江南化纤”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投资办厂,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再生聚酯短纤维制造工厂的中国企业,一期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二期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江南化纤”反映,去美国投资办厂,主要原因是国内综合成本连年攀升,颇感吃力。“江南化纤”测算比较了创办相同规模企业的中美成本,并提供了部分成本构成对比表。

1、土地成本:中国是美国的9倍

国内地价是美国地价的9倍,并且美国是永久性产权,我们是50年产权。例如,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业用地价格是18万元/亩,目前美国地价仅为2万美元/英亩,相当于2万元人民币/亩,如果按照现在许多县城工业用地100万元/亩算,是美国的50倍。

2、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

国内物流成本是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以油价为例,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油价高,物流成本也就高。何况中国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过桥费,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而美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库存费用,二是运输费用,三是管理费用。比较近20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在GDP中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导致美国物流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库存费用的降低。

3、银行借款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4倍

最便宜的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是美国成本年利率2.5%的2.4倍。按每吨7000元人民币或美国1100美元资金、4个月一周转,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和美国成本年利率2.5%分别计算公司运营资金财务成本:国内是7000元*4*0.06/12=140元、折合22.58美元。美国是1100美元*4*0.025/12=9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5倍。

这还是正常的银行借款,如果资金来自年利率超过10%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利率15%的私募基金、甚至是年利率20%的民间高利贷、企业不堪重负。

4、电力/天然气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以上


国内能源成本是美国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海岛地区没办法),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以德州为例,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

由于我国对电力、天然气直接定价的原因,企业用电用气用油价格居高不下。按国内每吨耗电450度、电价0.76元/度计算,单位生产成本342元,折合55.16美元。美国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单位用电量相应增加10%,每吨至500度,按照电价0.05美元/度计算,单位生产成本25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2倍。

5、蒸汽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1倍

还有蒸汽部分,国内用热电厂蒸汽,按每吨消耗蒸汽1.6吨、单价190元/吨计算,单位生产成本304元,折合49.0.美元,美国用天然气锅炉自制蒸汽,按天然气价格为0.48美元/therm、单价14.52美元/吨计算,单位生产成本23.23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1倍。

6、配件成本:中国是美国的3.2倍

国内配件成本是美国配件成本的3.2倍。国内设备性能略差,工人操作习惯不良,每吨单位配件成本约100元,折合16.13美元,而美国生产线设备性能较好,工人操作习惯好,每吨单位配件成本5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3.2倍。

7、税收成本:美国税收优惠力度大

在中国,各种税收不断,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广州一家物流公司,运送一批货物到海南,总收入为1.9万元,但利润仅有216元,其中上税需要1260元。

而美国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业,常常给予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比如房产税优惠30年内有效,如果公司达产,30年内将给予3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

8、清关成本:美国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

在美国投资办厂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国内企业原料均进口,假设进品环节费用不含内陆运费、关税、增值税、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3500元/柜,每柜按20吨装计,则为175元/吨,折合22.58美元/吨。

国内企业成品出口,假设出口环节费用不含陆运费,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1600元/柜,每柜按20吨装计,则为80元/吨,折合12.9美元/吨。如果加上运费等,成本还要大幅增加。

9、人工成本:中国成本优势趋弱

尽管美国劳动力成本是国内劳动力成本的2.57倍,但美国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国内两条月总产量为4500吨的生产线用工250人,美国设备改进,同产能两条生产线才用工180人。

按照目前国内工人工资上涨趋势,如考虑国内5年工资再翻倍、10年工资翻两番计算,那么中国在人工成本上也占不到任何优势了。

10、折旧成本:美国是中国的1.7倍

美国折旧成本是国内折旧成本的1.7倍。同产能设备及土地厂房,国内生产线投资9000万元人民币、美国生产线投资2500万美元、按15年折旧年产50000吨计分别计算吨折旧成本:国内9000万/15年/50000吨/年=120元/吨,折合19.35美元/吨。美国是2500万美元/15年/50000吨/年=33美元/吨,高出国内1.7倍。

11、厂房建设成本:美国是中国的4倍

美国厂房建设成本是国内的4倍,但十年以上二手厂房价格根据年限则是新厂房的1/8-1/2,而且普遍性能良好。

综合以几点来看,随着国内环境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续攀升,中国制造成本已经和美国制造成本相当,在一些行业将会超过美国制造成本。“江南化纤”是个案,但国内制造成本的连年大幅攀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制造已经遇到“未强先高”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想方设法降低制造成本,努力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来源:凤凰财知道

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20151021一日段子荟萃

@YE5MQ5Vtp2jlWX7: 摆个破沙发,弄几个破门粘一块,挡在厕所门口,就敢接见带几百亿英镑投资的甲方代表。唉!

@MyDF:一个中国外交官的丈夫和另一个中国外交官枪杀三个中国外交官,这剧情太狗血。 #这盛世如你所愿 #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szstupidcool:【晚清与后清的不同】前者是挨打才送钱;后者是没挨先送钱。前者是嘴上奉承洋人心里痛恨洋人;后者是嘴上痛恨洋人暗里勾结洋人。前者是知错犹能改;后者是永远不认错。前者尚能制定宪政路线图;后者宪政成了敏感词。前者为了避免流血可以光荣退位;后者依仗三子(枪杆子笔杆子刀把子)杀气腾腾。

@wuzuolai: 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敢乱印钱的,只好由独裁国家大肆印钱,然后运到资本主义国家去刺激经济。八国联军或英法联军,换着法子掠夺中国人民。不过,当年还得动兵动枪炮跑到别人家里抢劫,现在,只要在家动动礼炮就行了。

@卡瓦又归来:其实谎言早开始洞穿,不管忍耐与否,被洞穿的谎言正犹如钢化玻璃,哪怕仅仅是一小点破碎,毫无疑问接下去一定会整块全碎,不可阻挡。

@maylogcom:#转:【大使机智三连击:“那是谣言”,“两套体系”,“你们完美吗”】举例:“请问,您如何看待龙胆泻肝丸造成大批患者肝损?”“那是谣言。”“您如何看待现代药物的双盲金标准?”“中药和西药是两套体系。”“难道中药不适用中毒剂量?”“你们西药就完美吗?”

@歌笙舞平:国际上所谓的左派是指提倡高税收,高福利的一批人,由于税收高,自然权利相对大,但责任也大。右派反之。但在中国,自诩为左派的人强调高税收,至于高福利缄口不言,右派呢强调低福利,却不识低税收。左一下,右一下,最后就是既无福利,税收还高,所谓尺蠖效。那还有别的派吗?有!剩下的都是反动派!

@fufuji97:十载两总理,政策各差异。温选三年一刺激,一次四万亿;强愿一年一刺激,三年四万亿。温是强刺激;强乃温刺激。强盼温加饱;温求立刻强。回眸改革路,且行且刺激。 十载两书记,反腐各差异。涛哥反腐,波澜不兴动作平平;平哥改革,大刀阔斧涛涛不绝。涛是平思路;平是涛办法。回眸反腐路,且行且改革

@屈子赋:才买了美国300架大飞机,又免了穷兄弟几百亿债务,接着抛给英国300亿英镑大单,同时,国内正紧锣密鼓落实延迟退休。这盛世,如你所愿!

@charliechou:一个蛤丝的成长轨迹:知道蛤蟆不只是一种动物。看过长者怒斥香港记者并模仿桥段。知道为什么华莱士姿势水平高。支持这两个字开始读不准。知道我英与月月鸟的事迹。读过蛤三篇以及江选文章。明白我英也是摸过枪的将军。活用长者语录和两首诗。特地去了次扬州。裤腰带刻意提高。除了长者我们谁都不认。

@李佳佳Audrey :关于“内地游客香港拒高价购物 遭围殴身亡”聊几点:一、三天两夜香港澳门旅游团收费仅三百人民币,挑战常识;二、该团旅行社为内地社女导游为内地人,打人者一香港人一内地人;三、打人者疑为“影子团员”,相当于内地常见的“托儿”;四、以前香港闻所未闻的电话诈骗购物托儿等新事物已如雨后春笋。

@网易网友:【发改委:市场定价比例已超97%】放开价格纯粹就是涨价。真正该放开的是准入原则。否则新的进不来。老的在里面毫无竞争又缺乏政府指导定价就成了垄断。关门市场经济其实是倒退。

@imwolfe:哇,开新品发布会了!然后等啊等,等几个月也买不到。哇,又要开新品发布会了!尼玛,上一次发布的还买不到呢。 #国产手机的节奏

@hupose:在知识的海洋里,我竟然只是一条淡水鱼!#今天听到最好笑的笑话

@xiaoxiaom:又到选择明年福利的时候,鉴于上个月同事猝死事件,我毅然把人寿和意外险都调到了最高。这样万一我有个什么,我妈就实现财富自由了。一想到我活着能为她创造的价值还不一定能这样呢,就悲从中来,以及得提防着她。

@ykjzl: 在超市排队结账,前面一个妹子买卫生巾差一块钱,特别尴尬 ,翻了很长时间没翻到钱 ,我就帮她付了。走出超市她要请我吃饭 , 我说:我一向付出不求回报,今天我们相遇也是缘分,下个礼拜再一起吃饭吧。

@Scswga:今天来到一图书馆,见一妹子在看书,胸大啊,我勒个去,我灵机一动,钱往地上一扔,说:美女,你的钱掉了。美女看了一眼,直接给我一巴掌:滚,一块钱就想看!

@Zannmuling:圣母婊太多了,以前的圣母,是在饥荒时,把自己碗里的粮食分给穷人。现在的圣母婊,是在饥荒时,强迫别人把别人碗里的粮食分给穷人。

@jason5ng32:所谓的互联网寒冬:9月份,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缩减,各岗位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标准。10月,百度停止社招,对于极个别有特殊需求的,需要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今天,腾讯停止所有外包招聘。

@flied16:我爷活着的时候总说,啥都不叫事,饿他三天就老实了,没啥想不明白的。我奶奶也说过,都是闲的,给个草帽子去拔草,没空想那乱七八糟的。多愁善感,爱恨情仇,文艺小资确实是高层次的需求,当还在为生存奔波的时候,生活就没那么复杂了。

@chenyi1976:一般有田园情节的成年人,都是城市出身。小时候没有机会生活在猪圈鸡屎的包围下,长大了想还愿。农村出身的经常和排泄物打交道的,就没有这种幻想。

@lvkaiwen:王思聪:不管是清纯少女还是美艳少妇,热情萝莉还是高冷女强,只要我一个电话,没有一个不兴高彩烈地跑来见我! 路人甲:我也一样! 王思聪:哦?你是那家集团的公子?路人甲:快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