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哈利的民族成份
中国人差不多是对世界上“民族差异”最不敏感的人群了,因为汉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同一文化人群,人口有10亿之多。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中国人一辈子都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其他民族的人,因此也很不习惯从民族成份方面考虑问题。不过,在国土狭小、民族众多、宗教语言错综复杂的欧美国家来说,“民族成分”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化问题,也是个很现实的政治问题,当然也是哈利和赫敏婚姻关系的一个很基础的问题。《哈利波特》中有很多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元素,这里整理一下,尤其是搞清几位主角的民族成份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哈利的法学专业的属性,当然也是赫敏婚姻问题的前提。
最基本的问题,哈利、赫敏、金妮、马尔福,都是哪个民族的?
最基本的回答,他们都是英国人。
不过这样等于没说,英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他们具体是什么民族呢?
看图,这是哈5的一张海报,里面的人都是什么民族的:
中国观众一般能分辨出黑头发黄皮肤的张秋是中国人,棕色皮肤的佩蒂尔姐妹是印度人,最右边有个没有台词的黑人安迪,剩下的,看着都是白人。
问题是,白人和白人是不一样的。再看的仔细些,尤其是头发(欧美人分辨民族,先看肤色分辨种族,接着就看头发分辨民族)。
发张详细点的图,四个卫斯理:
他们的头发是一个颜色的,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三个马尔福:
他们头发也是一个颜色的(至少父子两个马尔福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也是一家人。
但是,对比一下,两个家庭的头发是不一样的。卫斯理家的人是红头发,马尔福家的人是“铂金色头发”,也就是金色浅到了接近白色的头发。
这就是片子中马尔福和卫斯理从一开始就对着干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是一个民族的,他们的祖先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对着干了。
很容易从网上查到,英国的主体民族的正式称呼是“盎格鲁-撒克逊族”,但这仅限于英格兰地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还包括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人的民族,现在称之为“苏格兰族”、“爱尔兰族”、“威尔士族”,不过这三个民族的祖先在古代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凯尔特人”。
英国历史是从罗马帝国开始的,汉宣帝五凤四年,罗马将军凯撒渡海进入不列颠岛,这个岛屿才开始与罗马文明接触,从此英国人有了自己文明史。凯撒在不列颠遇 到一些当地的土著人,这些部落的来源不明(后来有专家考证,可能是更早从欧洲中部某个中纬度地区迁移过来的),是否是一个民族也不一定。不过黑头发的罗马人没有功夫理会更多的细节,罗马人按照他们的自我称谓的拉丁音译,管他们叫做:Celtae“凯尔特人”,在罗马人看来,凯尔特人最典型的体貌特征,就是他们标志性的红头发。
罗马帝国晚期国运衰落,老家大致在现在德国境内的“日耳曼人”冲入罗马帝国境内,解体了罗马帝国,建立了一系列日耳曼族的小国家,也奠定了今天的西欧各国的主体民族的大致血统,史称“日耳曼人大迁移”。具体到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族”,就是这场大迁移的结果。
“日尔曼German”现在已经成了德国的代名词,其实这个名字也是罗马人给他们起的,当时日耳曼人还在部落状态,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叫做“日耳曼人”,而是用自己部落的名字自称。日耳曼人中有三个来自丹麦附近的部落:分别是撒克逊(Saxons)人、盎格鲁(Angles)人和朱特(Jutes)人,一起渡海迁移到了不列颠岛。人数最多的盎格鲁人把这片土地命名为“盎格鲁人的土地”Angland,中古英语A相当于今天英语的E,就成了英格兰England。而撒克逊人留在德国的部分同族,命名了现在德国北部的“萨克森州Sachsen”;朱特人,也把名字写在了丹麦最大的半岛——“朱特兰”Jütland上,只是我们一般翻译为“日德兰半岛”。
日耳曼人三部落渡海来到不列颠之后,互相联合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朱特人很少),以便团结起来征服当地人,而当地的罗马人本来就不多,因此主要的征服战争,就落在了原住民凯尔特人的头上。大部分凯尔特人被杀或者变成奴隶,少数幸存者,只好躲到更西更北的荒凉地区,北部高地的凯尔特人成了苏格兰人的祖先,西部山区的凯尔特人成了威尔士人的祖先,西北爱尔兰岛的凯尔特人则成了爱尔兰人的祖先。后来开发北美的殖民运动中,波士顿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爱尔兰移民,他们的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是现在“凯尔特”这个词曝光率最高的地方。
简单的说,现代英国人有两大族源: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前者是征服者,后者是被征服者。两个族群的差别是可以从体貌特征上看出来的。凯尔特人是红头发,三个日耳曼部落的老家都在波罗的海附近,这个地区的纬度已经很高了,日照稀少,为了更多吸收紫外线,纬度越高的民族头发颜色就越浅,因此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典型特征,就是头发是金黄色的,或者说头发颜色越浅的,就越是“纯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现在回到第一部的开场亮相,这场戏其实挺重要的。马尔福和卫斯理一上来就剑拔弩张,听到对方的家姓就互相瞧不起,就是民族因素在起作用。作为胜利者的后代、“纯种贵族”的德拉科向来以自己的血统和浅色头发自豪,而鄙视罗恩的民族属性,因此张口第一句话就是重提卫斯理家的“红头发”。英国观众都能看明白,马尔福肯定是“纯而又纯的盎格鲁撒克逊族”,这个罗恩虽然没有明确是那个民族,但肯定是凯尔特族系之一,按照现在英国的人口比例,苏格兰人的机会最大。(为了方便起见,下文提到罗恩家的民族成份,都按苏格兰人处理)。
夹在中间的哈利呢?哈利是黑头发,为什么马尔福不歧视黑头发的人呢?刚才说过,英国最早的文明史开始于罗马帝国,虽然今天正宗的罗马血统的英国人已经没有了,但欧洲各国都已罗马文明为自豪,就像战国中的齐楚燕秦吴越各国都以“周礼”为尊、以自已有姬周血统(至少是母系)为荣一样。哈利的黑头发,是他血统高贵的象征,他拥有和凯撒一样颜色的头发!
这个剧照是英国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亚瑟王(king author),英国的通俗文学中,很多英雄都有亚瑟王的影子。此人生平没有明确的记载,大致生活在盎格鲁撒克逊入侵时期,是反抗入侵者的不列颠人的领袖,但是传说中他有罗马贵族的血统,因此也是一头黑发。作为日耳曼人征服者后裔的铂金色头发的马尔福,瞧不起红头发的凯尔特人后裔罗恩是正常的,但在亚瑟王后裔黑头发的哈利面前,就不能再炫耀自己的高贵血统了。
哈利波特全剧中,世界各大主要民族的元素都有体现,不妨盘点一下:
“邓布利多军团”主要成员里,除了哈利和两个卫斯理,还有一个铂金色头发的,一个黑头发的,(赫敏的头发问题暂时放在后面讨论)。
卢娜父女
卢娜的人气在中国观众中很高,(至少高于张秋),主要是卢娜有一股超凡脱俗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配上一头和马尔福差不多颜色的铂金色头发,显然,她也是纯度较高的日耳曼族系。一般认为,卢娜的文化原型与北欧文化中“精灵Elf”有关。Elf的传说很多,比如暗夜精灵(Dark elf)、树精灵(Wood elf),常和月夜、树林、女性有联系。卢娜Luna这个词是拉丁文月亮的意思,她相信直觉,常有惊人准确的预断,也是北欧原始日耳曼文化的特点。北欧是日耳曼人的最老的老家,纬度最高,因此卢娜父女俩也是一头铂金色长发。不过条件太高的女性不太好嫁,卢娜有点像红楼梦里面的妙玉,和宝玉深夜谈禅可以,结婚就不太合适了。
顺便说一句,德国-北欧是一个文化圈,都属于比较原始的也可以说比较纯粹的日耳曼文化,有很多北欧传说,是基督教文化圈其他区域尤其是法国等拉丁国家没有的。英国人对日耳曼老家的民族的态度一直比较纠结,血缘上比较亲近,但利益上又有明显的冲突,(打了两次大战)。好像自己的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但现实中又可能和自己争夺家产。因此哈利波特全剧中日耳曼文化圈的形象代表,由卢娜和马尔福两个家族分别出演,各自代表一个侧面。两个家族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比较“纯血”,(卢娜也是纯血巫师)。
一头黑发的纳威的文化类型不太典型,不过如果非要找的话,他是个“学者”Scholar。需要注意的是欧洲文化中“Scholar”的地位并不如中国的高,只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特别有偏好的人,常年住在郊外的塔楼里(现在的欧洲大学往往也在不起眼的小镇,所谓的大学城),摆弄些别人看不懂的东西。欧洲文化中最典型的学者当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一群希腊老头子了,他们都是黑发。纳威擅长草药学,平常说话有些结结巴巴的,最后留校当了教授。(纳威开始并不勇敢,哈7里霍格沃茨之战中纳威手斩大蛇,意思是连老学究都会拼命,大决战到了最后关头)。顺便插一句,欧洲学者有保持单身的小传统,柏拉图、牛顿、康德和诺贝尔都没有结婚。纳威和卢娜在保持单身的方面是有些共同点的,不过他们两个结婚的可能性很小,约等于定逸师太嫁给方证大师的几率。
(头发的问题到此为止,《哈利波特》中,只有卫斯理、马尔福、卢娜、哈利、赫敏的头发和剧情有关,选演员的时候比较精确,其他演员的头发颜色并不是很严格,比如哈利的父、母、姨妈、姨夫、表兄的演员,他们的头发颜色就有问题。我们是盘点英国文化,不是讨论《哈利波特》剧情,谢绝各种头发的讨论。)
再盘点一下哈利波特中的各国文化元素:
法国元素:芙蓉•德拉库尔和布斯巴顿魔法学校
(布斯巴顿魔法学校的校徽,精巧细致,其中的花纹叫“金百合”,是法国王室的标记)
英国人对法国人,也有一个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差不多是从小为抢一块糖经常打架的表兄弟之间的感情。在英国人的文化观念中,法国代表的拉丁文化纤细、精致、优美,一如布斯巴顿魔法学院的姑娘们的服饰和她们的校徽,因此安排芙蓉嫁给比尔,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英法两国从百年战争开始打了几百年杖,总还有些瞧不起,芙蓉嫁入苏格兰族的卫斯理家还是可以的(顺便也抒发一下鄙视法国的心情,法国美女也只能嫁英国的二等族裔)。更高贵的门第,还是要留给自己人的。
俄罗斯元素:克鲁姆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学院
这个也很明显,只有俄罗斯这个冰天雪地里的民族才会穿成这样。如果你仔细看,德姆斯特朗学院驶往霍格沃茨的船的帆上,还有俄罗斯国徽的图案。
(俄罗斯国徽,核心图案是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记。)
哈4开场的魁地奇世界杯中清楚的表明,克鲁姆是“保加利亚队”的选手,为什么又是俄罗斯?因为欧洲文化圈中,保加利亚其实就是小号的俄罗斯,他们的关系就像今天的汉族和满族一样,一般不用分太细的。保加利亚人和俄罗斯人不仅都是斯拉夫族,而且还是不分你我关系非常要好的斯拉夫族。“保加利亚”这个词来自东欧的第一长河:保加尔河,俄语中把“保加尔”读做“伏尔加”而已。在英国人看来,克鲁姆这个“伏尔加国”的选手,其文化原型是明显的。
(罗琳阿姨为了避免麻烦,对片中的大多数文化符号都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小改动,以免读者对号入座,影响票房收入,不过改动以不不影响文化含义为限,稍做解析就能看出来。)
中国元素和印度元素:张秋、佩蒂尔姐妹。
判定这三个女生的民族属性不是问题,“张秋是不是配哈利”这个话题,也已经被国内的哈迷讨论了一万遍。这里不讨论爱情,只是从英国人的文化观念来分析一下。英国人的主流观念里,对中国、俄罗斯这样的能够构成对手级别的民族或者文化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哈4中的舞会,首先进场的4对舞伴,英美4个,中法俄印各1个,简直是联合国五常加一个发展中国家代表嘛。
细分下来,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实力,英美文化给予这些外国形象的地位还是有微妙差别的。比如印度文化的代表佩尔蒂,剧情给她的评价就比代表中国人的张秋低得多。剧情中,佩尔蒂参加舞会,是因为情节需要抬高赫敏,压低哈利和罗恩,因此需要个倒霉的女孩垫在下面。这个倒霉女孩之所以选择印度而非中国,是因为英国人统治印度过百年,在心理上占有巨大优势,看印度人总是像在看家仆。因此在片中佩尔蒂姐妹的举止略显轻佻,礼貌奇多至于惶恐,缺乏女生应有的矜持。
对张秋则不然,有求必应室中哈利和张秋的初吻,是很多欧美观众心中的浪漫的东方情调。
不过尊重归尊重,英美文化对中国人也谈不上多么崇敬,英美还是对自己的文明很自豪的,所以一定要在文艺作品中表现出中国人的缺点,以维持自己的心理优势。一般认为,英美人认为中国文化最大的缺点,是中国人懦弱和缺乏勇气。英美的主流文化是征服者的文化,崇拜强者,遵守规则,最瞧不起叛徒。孙子兵法这样的东西,他们可以读读但很难真正接受。因此片中张秋被乌姆里奇拷打而叛变了邓布利多军之后(作为对照,哈利也经受了刑罚,但挺过来了),她和哈利的关系也就结束了。同理,英美文化对俄罗斯的印象就是简单强壮但粗暴,赫敏和克鲁姆也没戏。英国人能接受同源的法国人芙蓉嫁给卫斯理,距离更远的文明,找找异国情调谈谈恋爱还可以,结婚是不行的。
更边缘的,犹太人元素:古灵阁的妖精
古灵阁的原型很明显是银行,尤其是瑞士的银行,而犹太人擅长经营金融业是世人皆知的。从体貌特征上讲,犹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大鼻子。比如下面两个有代表性的犹太人,演员伍迪艾伦和基辛格,注意鼻子。
英美主流文化中对犹太人的评价并不高,普遍认为他们唯利是图,为了一块银币出卖良心。所以哈7中,妖精拉环又出卖了哈利一次。欧洲反犹传统,并不是说说而已,在儿童剧中都有渗透。
黑人元素:片中只出现过两个黑人:
一个是哈利的同宿舍成员,本文第一张照片中的黑人,迪安·托马斯Dean Thomas。
另一个是魔法部的官员金斯莱·沙克尔Kingsley Shacklebolt
还有个哈6中无姓名的酒馆女招待:
在英国主流观念看来,黑人谈不上有什么独立文化,基于人种的差异,不好同化到欧美文明里,但是出场也没什么好表现的,只好安排个跑龙套的角色罢了。要不是照顾美国观众中有不少黑人,可能这个龙套都给不了。
下图是哈剧中各种文化的地图:
应该说作为目前世界的领先的文明,英美国家的主流观念里,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持有相当开放的态度,和盛唐时期中国人对外族人的看法是类似,宽容外族,本质上是给英美文明增光添彩,就像人大开会的时候总能见到各种民族盛装一样。不过这种宽容是有限度的,所谓“外宽内忌”,就是不以威胁英美的主体地位为限。
地图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一个大的文化体系没有出现。下图是这个民族元素唯一一次出现,只是张照片。
英美国家潜意识里世界各个文明的分量,对谁看得重些,对谁看得轻些,谁是对手,谁是朋友,谁是家奴,谁可以结婚,谁只能恋爱,是很有分寸的,细节可以随意,大原则决不能违反。英、法、德、俄四大文明都出自基督教文明,和这个文明从中世纪斗到“911”,在影片中作为正面形象出现,是要触犯英美观众心理底线的。如果非要出现一点点色彩,只能展示他们的古代文明时段,因为埃及和金字塔也算是基督教文明源头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民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信仰之后的那些元素,就不能在影片中出现了。
其实也不能这个文明说没有出现,只是这种出现的方式非常微妙。尽管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罗琳阿姨为了避免麻烦,已经尽了最大可能消除“那个人”的文化因素,但是“那个人”的文化原型又能是谁呢?如果从“那个宗教”的角度分析,其实也可以写很多的,不过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咱们中国人也犯不着去趟这趟浑水,这里就不多说了。
言归正传,继续讨论哈利和赫敏的婚姻问题。赫敏的头发问题刚才放到一边,现在我们再好好看看赫敏:
一头褐色的头发,不同于马尔福的铂金色、哈利的黑色和罗恩的红色,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罗琳阿姨不能安排赫敏嫁给哈利,却最后嫁给了罗恩?
翟按:网络交流还是有些益处的,续1有几个技术性错误,谢谢各位指正,最终定稿会改正的。另外,我没看过原著,而且只看过电影没看过原著的读者较多,只看过原著没有看过电影的寥寥无几,下面的讨论均以电影为准。以原著为资料和我讨论的,恕不回复。抱歉我不是哈密瓜,是来切哈密瓜的。
翟又按:再说一遍,本帖原来是我和几个高年级的法学专业的学生私下里交流用的,内容是关于英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我没有义务也不可能考虑太多读者的情况。只是人人分享功能太强大,现在来了这么多围观的,我只能说大家愿意来捧场欢迎,看不下去想走也欢送。不过楼主提醒各位哈利波特爱好者,尤其是喜欢赫敏的人,继续阅读有一定风险,本文的题目叫做“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论证当然是要分析赫敏的各种缺点,随着论证的深入,越往下文毁赫敏越深,不仅要毁掉你们的童年美好的记忆,也要毁掉很多你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必须先做提醒。
昨天晚上发了条状态进行随机投票,两个选项:温柔的毁赫敏还是粗暴的毁赫敏,结果是17:3选择温柔的毁赫敏,看到如此高人气的投票结果,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准备再写下去了,给大多数哈密瓜保留一点美好的童年不好吗?犹豫了半天,最后决定暂时还是不要停笔的好,因为毕竟还是给一些平时网下无法接触的同学人传播了些知识。而且,大家的胃口已经吊起来了,不继续更新下去,只怕我这个小宅院要有些日子不得安宁。只是一定要提醒大家,本帖后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摧毁力,越往后越是如此,各位非法学专业的哈密瓜们,请慎重。
对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不是我的学生倒无所谓,不过最好年级高一点),不反对你们继续看下去的。不管你个人感情如何,毁掉赫敏有助于你们的专业进步,(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待喷)。因为法学是统治之术,是西方学术的制高点,就像《哈利波特》中的火焰杯,代表最高荣誉,但是拿到火焰杯的过程却充满了危险和挑战,前面的深水区里漩涡密布,很容易让你们受到伤害。借用《火焰杯》中校长的一句话,有些游戏:
最终的成功者必须经过残酷的淘汰。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成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 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这些话,也许你们很久才能明白。
对各位非专业的读者,我也再说两句,我知道不可能禁止大家围观,也理解各位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说一句画蛇添足的话:如果你们非要阅读,由此带来各种不悦,请你少喷我几句,不是我请你们来的;即使非要喷我,请你语言文明一点,因为我的学生里女生较多。反对意见可以发表,张口污言秽语的,我保留删贴的权利。
另外,为了照顾一些人的情绪,我决定在文章的逻辑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本来要分析赫敏的头发的,现在暂时放在一边。下面的段落原来是文章的第四部分,特意提到前面,因为这一段对赫敏毁的不深,或许还能够接受。可能会造成一些行文逻辑上的不连贯,我只能说声抱歉。各种留言还是欢迎的,我会根据留言调整下面的写作风格。最后,本文如果写完,也会很长,大家不要指望一次读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