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
八、霍格沃茨的校规(下)
原理部分结束,下面讲讲应用层面,也就是英国人如何“最好的利用或违反规则”的问题,或者说,英国人如何打“法律战”的问题?这里面的花样也很多,根据前面的分析,最基本的大概是三条原则:
原则1:执法为公,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也就是英美法中所谓“无偏私的公正”。原理已经分析过了,私欲是理性的大忌。这一条最简单,算不上英国特色,剧情中也很容易找到,就是麦格教授和斯内普教授的对比。
麦格教授很公正,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所有同学,尤其是自己的学院格莱芬多的学生,一视同仁。她甚至保护过令人讨厌的马尔福,阻止穆迪体罚学生。
作为对照,斯内普一贯袒护本学院的学生。哈3的黑魔法防御课,斯内普代替卢平讲狼人,提问后,马尔福学狼叫,赫敏未经允许回答问题,明显应该是惩罚马尔福,但是,斯内普却扣了格莱芬多五分。
续3中提到混血王子中赫敏帮助罗恩,使用“迅速混淆”咒语,就错在这个地方。这相当于奥运会比赛使用兴奋剂,被人抓住,那是没有任何逃跑的余地。
原则2:穷尽规则,尽量在规则之内挑战规则。
贵族尊重规则,即使想要实际上违反规则,也尽量照顾形式上的统一,不轻易另辟蹊径,以免造成麻瓜们的混乱。英美文学作品中,利用规则安排情节的不计其数,最著名的故事可能就是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一磅肉”了。哈利波特中的老师们其实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比如麦格教授:
魔法石,哈利和罗恩在厕所里打晕山怪,救了赫敏。麦格教授赶来,因为赫敏违反了一年级新生的校规,扣了格莱芬多五分。
这是她公正无私的一面。紧接着,又给哈利和罗恩各加了五分。格莱芬多等于还赚了五分。这就是穷尽规则寻求利益的一面。
还是魔法石,三人组夜访海格小屋,被马尔福告密。麦格教授点着蜡烛过来抓考勤,哈利等三人都被惩罚,每人扣了50分。然后话锋一转,连马尔福一起也被关了禁闭。
说英美人执法严格确实是真的,但是人家从来也不傻。
到了校长层面,水平就更高一些。哈5中的校长斗乌姆里奇:乌姆里奇利用督察权开除了特里芬妮教授,校长则出面保护,让麦格教授暂时收容特里芬妮,因此和乌姆里奇有一次短兵相接。
乌:邓不利多,容我提醒你,根据部长颁布的,教育章程第二十三条…
邓:你有权力开除学校老师,但是你无权把老师从学校赶走,这项权利现在还在校长手中……
乌:仅仅现在而已(for now)。
这段对话设计的很精彩,三句台词其实是两个教育章程的条文。两个演员都是靠抢着说出对方条文的漏洞,来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这种台词设计只在英美这样法律文化深厚的国家的电影中才能拍得出来。
有这样的老师,就有哈利这样的好学生,哈利脱袜子解放多比的故事前面引用过,不再重复,哈6中哈利同样是帮助罗恩,就比赫敏高明的多:
他假装把“福灵剂”放在南瓜汁里,让罗恩喝下,却又故意让罗恩知道。罗恩其实有打球的天赋,只是胆怯,喝下之后果然精神大振,最后打赢了比赛。其实哈利根本没有放幸运水,只是个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法是否违反规则呢?规则并没有规定,最多算是擦边球。关键是不违反原则1。罗恩又不嫁给哈利,别人也找不到把柄。
原则3:如果非要违反形式上的规则,一定要在上面加上一个道德原则。这一条最重要,也就是刚才说的,用“恶法非法”抢占道德制高点。
哈利波特中,最爱违反规则是谁呢?其实就是邓布利多校长。
哈1:颁发学院杯。
然后就是给格莱芬多左一个加分,右一个加分,连被赫敏石化的纳威都加了10分。直到格莱芬多总分超过斯莱特林。
如果计算分数的方法是学校的规则的话,校长的加分就改变了这种规则。问题是,邓布利多总是有道理的,大家看电影的台词,他给每一个加分都配上一个高尚的理由。比如赫敏的理由是“在其他人陷入重大危难时,冷静地运用智慧脱困”,哈利是“胆识过人,勇气可嘉”,倒霉的纳威是“要挺身而出对抗敌人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若是要挺身反抗朋友却需要更大的勇气。”这话从德高望重的校长嘴里说出来,改变规则的加分就变成了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教育活动了,四分之三的同学在欢呼,四分之一的斯莱特林同学就只好接受了。
哈3,小天狼星布莱克被监禁,需要人拯救,这当然是违反了魔法部的法律(已经不只是校规了),邓布利多自己不便出面,就手把手的教哈利和哈利怎么操作:
赫敏手里有时间逆转器,可以再来一次拯救布莱克行动。关键是下面一句:
拯救一条生命已经是高尚的道德理由,拯救不止一条生命,当然就不止一般的高尚。魔法部的恶法见鬼去吧。
随着布莱克和巴克比克两条被拯救的无辜生命飞向蓝天,哈利和赫敏的违法问题,也就没人讨论了。
说完这三条原则,终于可以讨论一下奥运会上羽毛球禁赛的问题了。
前面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英国人重视规则,却在奥运会上经常犯规。首先,奥运会这种事,对英国的老贵族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人家强盛几百年,沧海桑田见的多了,不至于开个奥运会就要举国动员。个别无心的失误,在所难免,比如风吹落国旗什么的,最多只是个仆人的错误,跟贵族老爷们扯不上联系。
其次呢,体育比赛也是一个国际竞争场所,因此跟国际政治也脱不开关系。“奥运会只是场纯洁的比赛”的想法,可能哈利经过火焰杯之后就不相信了。奥运会的主赛场当然是体育,不过我更关注赛场外的竞争,也就是宣传战、法律战方面。这里仍然是各种摄魂术的较量,双方都要鼓舞国民的士气,贬低对方的胜利,争取第三方的支持。其实斗争从京奥就开始了,年龄稍大的网友都还记得当年的火炬传递风波。京奥算是中国主场作战,赛事本身比较成功,因此美国必须在下一轮扳回来,这次选定伦敦做举办地,基本上等于美国的半个主场。
不得不说,开始几天中国人的运气确实很好,从偶然性很大的射击拿到第一枚金牌,四天内一直是金牌奖牌双第一。英美的运气也实在太差,英国最终以得到29枚金牌,但前四天居然没有拿到一枚金牌!真不知道东道主怎么排的赛程。美国甚至出现了CNN以偷欢运动员国籍的办法(把孙扬算成韩国人了),保持奖牌榜的第一的怪事。常看篮排球比赛的都知道,如果对手一直打顺风球,教练叫一次暂停,调整一下比赛节奏很重要。因此第四天,国际羽联发力了。(我也没有阴谋论的证据,不过不影响下文分析)。
羽毛球这件事本身,算是一次成功的舆论战,英国人的发力点找的非常好,技术上也很完美。前面说过,英美文化中的法律战有三个原则,第一要做到“无偏私的公正”,选择羽毛球发力就是因为这个。英美国家的羽毛球选手太弱,毫无冲击奖牌的实力,处罚的8个人全都是亚洲运动员,这很符合英美观众的心理,得失都是你们亚洲人,(普通英国人分不清中国、韩国和印尼,一概称之为“亚洲人”),而避开了对执法者公正性的质疑。其实,印尼和韩国是不会和美国争总排名的,真正针对的只有中国。
禁赛的原因,是中国人钻了规则的空子,消极比赛,也就是前述第二个原则:穷尽规则,谋求最大的利益,这也是中国方面可能抗辩的理由。因此,国际羽联又提出了一个高于规则的道德原则:“消极比赛伤害了观众,影响了羽毛球运动的基础”。这一招是两难选择:你追求正义,就要吃哑巴亏,你追求利益(金牌),就落下个唯利是图的舆论形象。结果就是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大讨论和大分裂,当天晚上的新闻中,中国队新拿几块金牌的事被完全放在了一边,英国人也就控制了中国舆论的制高点。本宅早就说过,最高明的摄魂术不需要伪造事实,而是在完全清楚的事实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应该说,中国在这场斗法中虽然吃了亏,但应对倒也基本得体。中国体育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表示,对这一处罚决定表示充分尊重,不再申诉。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都发表评论,主要观点还是支持禁赛。在这种舆论疏导下,网民投票也是支持者也多于反对者。这至少证明了,我们的舆论已经开始学着把“正义”放在“利益”之上看待问题。(有趣的是,人民日报的文章标题就是《羽球消极比赛风波 规则与道德的碰撞》,法理学真是无处不在啊)。毕竟,北京奥运会拿金牌多到手软,下一步要学着抢占道德至高点了。如果倒退30年,举国靠着一两块金牌提神(和今天的印度类似),是绝对不会有这个结果的。就像这次惩罚中的韩国人,又在申诉,说到底还是小国的底气不足。本届奥委会应该设立一个新运动项目“奥运申诉”,给韩国人一块金牌,一块银牌,一块铜牌,一块铁牌。
英美法律文化一贯认为,规则从来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造成失误的可能。实际上,奥运会所有规则背后,都有激烈复杂的体育政治博弈,不合理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女子举重,女性重竞技在欧美国家并不被提倡,基本上是中国选手横扫天下,结果中国就提出一条很高尚的理由:男女平等,得到了大多数奥委会委员的支持,让女举进入奥运会。但是举重是必须分体重等级比赛,金牌巨多,如果让中国人不加限制的参赛,7个级别21块奖牌,会严重影响中美奖牌榜的平衡,结果又产生了另外一条规则,每个国家只能派四个选手参赛,作为女举进奥运的附加条件,这又造成中国选手改国籍参赛拿金牌的怪事。这种规则套规则的现象,在法学领域并不奇怪,说到底是利益平衡,因此,那种指责国际羽联规则有缺陷的国内舆论,是不会得到英美受众的支持,人家会觉得制定规则的时候你也参加了,为什么出了事才提出来。
亏已经吃了,唯一的抗议是继续沿着规则走到底,用实力说话。总教练李永波还是挺狠的,几乎是在千夫所指的情况下硬挺着过来,居然还指导女双二号拿到了冠军,并且包揽了羽毛球大满贯。从舆论战的角度,我感觉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女双颁奖仪式上,两位冠军应该举着于洋王晓理的照片一同领奖,这是一种示威,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力量。当然了,无论运动员怎么做,英国的电视观众是肯定看不到的,黑完了两个选手,羽毛球的消息就在英美媒体的奥运报道中消失了。
此后事态的发展呢,嘿嘿,我们的宣传部门也没闲着。这次奥运会我们派了整整六百名摄魂师去伦敦,肯定不是为了去看哈利波特的。从羽毛球事件之后,我感觉国内舆论明显在发力,各大媒体事无巨细的报道伦敦奥运会的每一个违规,每一次争议,每一个错误,报道的篇幅有时候甚至多于中国运动员的成绩。中国的媒体人愤怒了。红巫师们的口号是:激怒一代人!他们辛勤努力的工作,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也就是有些留言所说的,“我再也不相信英国人遵守规则了”。各位,你们都被摄魂了吗?
(未完待续)
翟按:个人认为,大学教师的职责,传授某种思想倒在其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老师是平等的。教师是否称职,主要还是在教学能力方面。天津这边考察教师有四门基本功课:说、学、逗、唱,上一篇就是“学”字功,学愤青,有的朋友留言觉得我资深愤青、资深五毛党,多谢夸奖,学得像就好。国际政治学本来就容易产生“愤青”,因为你是把“美国”、“中国”当作基本概念,研究其相互关系的。喜欢抨击政府的同学,改天我给你们讲一节宪法学听一听,这门课是把“公民”、“政府”当作基本概念,研究其相互关系的,风格和国际政治恰好相反。学公共知识分子的段子,也挺有意思的。
翟又按:今天的论证不是很严谨,尤其是羽毛球比赛,很多是凭直觉。个人感觉禁赛前后中国舆论导向是有变化的,前面微黑,后面狂黑。当然只是个人感受,缺乏证据。大家看看思路就好,主要还是介绍一下英国人的法律观念。法学本来就有很强的技术性,没有前面几篇火爆,在专业领域内,我其实已经说的很过分了。
翟按:抱歉各位,续8初稿上周末就写完了,这几天一直在努力修改,一时改不完,只好先把(上)发出来,大家看看就明白了。另外,本篇使用了比较偏激煽情的写作风格,大家读完后都尽量冷静。因为只有一半内容、也只提供一半真理。
另,请站外转载的朋友转载时保持完整,包括前后按语。谢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