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日星期四

漫谈匈奴和突厥的历史(三十)

1914年8月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天﹐奧斯曼帝国同德国秘密缔结同盟条约﹐承担了对协约国作战的义务。10月底正式参战。四年中共有33万官兵阵亡。1918年10月﹐奧斯曼帝国战败投降﹐30日同协约国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协约国开始实施大战期间缔结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密约。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迫使苏丹政府在《色佛尔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取消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放弃对亚洲和北非的一切权益,承认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自治,色雷斯东部和安纳托利亚西海岸归属希腊。

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

八千万年前, 地球上经历了一次最为壮观的地理活动,印度板块撞入了欧亚板块。这一地质活动,使原本显得平凡得有点无聊的亚欧大陆面貌彻底改变。

巨大大陆块的隆起在亚欧平原中部形成了两个巨大的褶皱山系,它们分别是天山和阿尔泰山的海西褶皱(天山以西域陆块为界,阿尔泰山以古西伯利亚高原为界)和喜玛拉雅山褶皱山系。喜玛拉雅山褶皱在中新世时期取代了欧亚大陆的“古地中海”。天山和阿尔泰山系朝西北方突出的弓形和与之相对的、喜玛拉雅山系朝南突出的凹形合起来把突厥斯坦(借用这个历史地理名词,指中亚草原地区)和蒙古利亚包围起来并使之与其他地区隔离,似乎让它们悬在四周的平原之上。

这些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又远离海洋,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在蒙古的乌兰巴托,气温变化幅度是从零上38℃到零下42℃。)在那里,除了西藏高原和天山与阿尔泰山的弧形山区外,整个地区被一条广阔的草原带覆盖着,草原上,冬季万物休眠,夏季万物枯萎。唯有在有河流的灌溉地区仍是肥沃的。于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命运注定是如此的不同。

在人类文明史上,出现过很多的野蛮人。在中国,商周时代的南方人长期被视为蛮夷。对罗马人来说,高卢的克尔特人长期被认为是野蛮人,而高卢人又把日尔曼人视为蛮族,日耳曼人则认为斯拉夫人才是真正的蛮族。由于上述所有地区的地理条件使生活在这些地区内的居民很快采用了农耕生活的方式,他们摆脱了落后,逐渐与农耕生活融为一体,以致到中世纪后期,几乎整个欧洲、西亚、伊朗、印度和中国都达到了相同的物质文明阶段。

然而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在整整20个世纪的时间里,在我们开头提到的那块地区里,却始终处于野蛮状态,这并不是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比其他地区的人低能,而是因为由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被迫长期保留了其他地区早已抛弃了的那种生活方式。

这些可怜的游牧的匈奴--突厥--蒙古牧民在干旱的岁月里越过一个又一个干涸的水沟,冒险穿过荒芜的草原,来到耕地边缘,在河北或河中地区的大门边,吃惊地凝视着定居文明的奇迹:成熟的庄稼、堆满粮食的村庄和豪华的城镇。这一奇迹,或者说,它的秘密--维持人类的繁荣所需要的辛勤劳动--是匈奴人和突厥人所不能理解的。所以他们会像狼一样,在雪天潜入农庄,窥视着竹篱笆内的猎物。继而闯进篱笆、进行掳掠和带着战利品逃跑。

令人非常不解的是这些冒险大都都能成功,从汉高祖时代的平城到清世祖的北京,游牧民族对文明社会的军事优势持续了将近2000年,而他们唯一军事优势,就是马上的弓箭手。在他们面前,看上去无比强大的马其顿方阵和罗马军团都消亡了。因为他们是大地的自然产物,是饥饿和欲望的产物。

我们不能不被这些游牧民族在这块具有极端恶劣自然条件的土地上,顽强生存的历史所打动。

而在我们记述他们在草原上顽强奋斗的历史的同时,更让我们记住那些取得过帝位的民族的代表人物:11世纪的赛尔柱苏丹桑伽尔,16世纪的奥斯曼大帝苏莱曼,17世纪的康熙皇帝。。。因为他们不仅领导着文明地区实现了文明世界征服世界的梦想,更成为了文明的捍卫者,得到了人民的欢呼。

漫谈突厥历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新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